张羽霞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5-184-01
引流是将存于体腔、关节腔、器官或组织内的积血、积液、肺液、胆汁和胰液等引出体外的方法。引流的目的:引流可以排出脓肿或其它化脓性病变的脓液或坏死组织,解除胆道、消化道的梗阻症状,预防血液、渗出液、消化液在体腔的聚积而导致的继发感染以及组织损害,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预防吻合口瘘。引流的基本原则:保持引流的通畅,促进引流彻底引流,使组织的损伤降低到最低,顺应解剖和生理的要求,确定病原菌。普通常见引流管:常见的引流管包括胃肠减压管、腹腔引流管、 T 型引流管、伤口引流管和尿管等。常见引流管的类型:引流袋:这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引流装置,在导尿管和腹腔引流管接袋引流时常常使用引流袋。负压盘:主要用于颈部手术和胃肠减压。负压持续引流:一般用于乳腺癌术后和胃肠减压。
1 护理措施
向病人解释置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合作。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避免导管脱出。注意观察并记录各种引流管的引流量、性状、颜色并做好记录。长期置管者,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1~2次。引流管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如有渗出及时换药,必要时涂抹氧化锌软膏加以保护。引流管应分清每条管道在腹腔内放置的部位,写明标签,贴在管壁上便于观察置管期间还应观察和倾听病人主诉。观察内容:患者的腹部、全身情况,症状是否减轻、体温是否正常等。
2 引流管护理要点
引流管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妥善固定导管,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记录,严格无菌管理和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2.1 妥善固定引流导管 引流管固定位置应低于引流管放置点。 患者处于卧位时,要考虑到患者翻身和起坐时的需要。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时应先将引流管放置妥当,避免抻拉过度导致引流管脱出。 注意管道密封情况,接头处要衔接牢固。
2.2 保持引流的通畅 保持引流的通畅是引流管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临床护理时应注意:引流管应持续保持勿打折、扭曲、受压的状态。 定时挤压引流管使其保持通畅。 根据病情和引流管放置位置,酌情改换体位便于彻底引流。引流袋位置放置应低于置管处。保持负压装置的有效性。引流管是否通畅的判断标准如下:首先应有持续的液体或气体引出,这是证明引流管通畅的一个重要标准;当引流量突然减少,患者伴有不适如腹胀、憋尿、呼吸困难等时应考虑管路是否堵塞与脱出;定期挤压引流管,如果有阻力时应考虑管路阻塞。
2.3 注意观察记录 留置引流管的患者应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引流的颜色和性质,要注意观察引流管的位置,注意有无脱出,如果有异常时要及时报告医生,正确的、及时的、客观的記录引流观察的所有内容。
2.4 严格无菌管理 应保持引流管敷料处的清洁和干燥;如果有污染或潮湿时应及时更换敷料,以防止引流管插管出口处的感染;更换敷料和引流袋时应按无菌操作的方法进行,引流袋的位置不能过高以防止逆流导致感染。
2.5 心理护理 应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了解病人心理压力的来源,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消除顾虑配合治疗。
3 引流管护理的流程
一般情况下引流管是在手术后置管,手术结束病人返回病室后,先将病人从手术车上转移到病床上,然后要确认安放的引流管有几根,引流管的名称和引流管的位置,用统一的标识或标牌标记引流管的种类和置管时间,连接引流装置并进行妥善固定,向家属和患者详细告知引流管的注意事项,记录管路的情况,做好交接班。护士在每班接班后应在床头细心查看引流的情况和伤口的敷料,确认引流管的位置有无脱出。如果引流量过多时应及时倾倒,防止逆流,同时要不断的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教,使其配合,防止将引流管拔出。遵医嘱进行夹闭训练,然后在没有特殊情况发生时可以决定拔管,每日晨要倾倒引流液并且记录,根据医嘱留取标本,按要求更换引流袋。
4 外科手术引流管的护理
4.1 胃肠减压管的护理 胃肠减压的作用,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在胃肠道内的液体和气体引出,以减低胃肠道内的压力,有利于胃肠道术后吻合口的愈合。对胃肠穿孔的患者,放置胃肠减压管可以防止胃肠内容物经破口进入腹腔。 胃肠减压管的护理:主要包括妥善固定,防止移位或脱出,置管的深度要做好标记并做好记录,定期冲洗胃管防止堵塞,观察引流量和引流液的颜色及性质,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了解胃肠功能恢复的程度,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胃肠减压管的拔除胃管拔除的时机通常在术后 48-72 小时,当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即可以拔除。
4.2 伤口引流管的护理 伤口引流管的作用是引流手术后伤口周围的积血和积液,利于伤口的愈合。伤口引流管在颈部手术较多见,伤口引流管的护理同引流管的护理。
4.3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作用,腹部手术后,引流腹腔内的积血和积液,防止继发感染。腹腔引流管的护理:除引流管的护理相关内容外,还应根据引流管的作用和名称做好标记,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引流量和引流液的性质,妥善固定。腹腔引流液的评估:正常情况下,腹腔引流液应为黄色或淡血性,引流量 <500ML/24H ,可以是清亮或含有少量的絮状物。腹腔引流液的异常状况:腹腔引流液为血性, <100ML/H 或 < 500ML/24H 时,应报告医生,继续观察;如果血性引流液 >100ML/H 或 > 500ML/24H 时,应立即报告,进行止血处理。当引流液黏稠、易凝固、出现沉淀现象时也应报告医生。腹腔引流管的拔除指征:腹腔引流管一般在术后 48-72 小时拔除。如果为了预防吻合口瘘,可以在术后 4-6 日拔除,如果用于消除炎症,可以在腹膜炎症状消失或超声检查脓腔缩小或消失,引流液减少至 24 小时 10ML 以下方可拔除。
4.4 导尿管的护理 导尿管的作用,在腹部手术特别是下腹部手术前放置导尿管,可以使膀胱空虚,不影响手术操作,防止术后尿潴留。导尿管的护理要点,除引流管的护理要求外,应重视膀胱功能的锻炼和泌尿道感染的预防。
4.5 T 管的护理 T 管的作用,支撑胆道,防止胆道狭窄,引流胆汁和减压,防止胆汁渗漏,引流残余的结石,防止肝内残余结石脱落肝外再发胆总管结石。管的护理:除按引流管护理之外,应重视胆道周围皮肤的护理,胆汁引流液的观察和带 T 管出院患者的指导。T 管引流液的观察:正常情况下,成人每日分泌胆汁 800-1200ML ,胆汁的颜色应为黄色或黄绿色,清亮无杂质,术后 24 小时引流 300-500ML ,恢复进食后可增加到 600-700ML ,以后每日逐渐减少至 200ML 。如果胆汁突然减少或无胆汁引出,则提示引流管阻塞或脱出,如果胆汁引流过多,提示胆总管下段有梗阻,如果胆汁呈红色则提示是胆道出血,胆道感染时胆汁则呈脓性。T 管夹管试验:目的是判断术后恢复情况。首先进行夹管,术后一周,胆汁量每日 200ML 时,如果患者无腹痛、发热、黄疸时可试夹管。夹管步骤是开始每日夹闭 3-4 个小时,如无不适可全天夹管。T 管拔管的指征:在 T 管留置术后 2 周,黄疸消退,试行夹管患者没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发生;经过抽血检查,血象、血清胆红素已经恢复正常;胆汁引流量减少至 200ML ,而且色泽清亮时,可方可以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