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的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行疼痛管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2019-05-16 12:55丘衍军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丘衍军

【摘要】 目的: 分析对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给予PDCA管理模式下疼痛管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将80例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给予PDCA疼痛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眼压、不同时段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生存质量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术后实施PDCA疼痛管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眼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应用效果;PDCA;疼痛管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5-110-01

玻璃体切割术是眼科常用术式,手术环节复杂,主要用于治疗视网膜病变。疼痛是玻璃体切割术常见的病理、生理反应,手术创伤、注入硅油、精神因素都会引起疼痛,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1]。玻璃体切割术后疼痛的护理复杂,需要明确疼痛性质、强度、发生时间,避免引发其他并发症。本科室将PDCA管理模式引入玻璃体切割术后疼痛管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本院眼科2018年7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6.0±4.5)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5.8±4.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疼痛管理,患者取面向下体位。询问患者疼痛程度、性质,评估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

观察组给予PDCA疼痛管理模式,具体方法:(1)成立疼痛管理小组 由护理骨干、护士长、主治医生共同组成疼痛管理小组,组织的培训活动,对护理人员进行疼痛教育培训,学会使用疼痛评估单、制定疼痛护理计划。(2)知识宣教 全面搜集患者病情、病程、文化程度、性格特征、自我护理能力等一般资料,按照护理计划实施疼痛管理。运用语言技巧与患者沟通,通过图片、文字等方式讲解手术及护理相关知识。(3)术后心理护理 消极情绪、对疾病的担忧、经济因素会增加患者疼痛感,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告知患者心理状态对疼痛的影响,学会转移疼痛。告知患者病情转归情况,引导家属陪伴、鼓励患者,增强患者安全感。(4)疼痛评估 询问患者疼痛持续时间、性质、表现,NRS评分进行疼痛程度评估,疼痛护理单准确记录患者疼痛发作频率、NRS评分等情况。便于值班护士直观了解患者疼痛程度、实施疼痛管理。(5)管理工作检查阶段 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疼痛管理小组成员周不定时抽看疼痛管理工作,询问患者对疼痛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给予现场纠正。评估疼痛管理质量,做好护理记录。(6)处理 每月进行一次工作总结,指出疼痛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对问题提出改进计划,在下一月PDCA护理工作中实施。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术后1d、2d、3d)NRS评分,护理满意度(百分制)、眼压、SF-36评分,NRS评分范围0-10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护理满意度、SF-36评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0处理,计量资料用x ±s表示,组间对比经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不同时段NR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不同时段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眼压、护理满意度评分、SF-36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眼压明显更低(P<0.05),见表2。

3 讨论

玻璃体切割术对技术、设备要求高、操作难度大,对眼球内环境有干扰,术后疼痛发生率高。PDCA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由美国提出最先提出并应用于企业管理,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模式不断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2]。成立疼痛管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了对疼痛护理的管理能力,熟知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疼痛危害、形成原因、护理要点,规范了护理行为,合理使用镇痛药物,根据患者需要制定和实施疼痛管理措施。对患者进行 心理护理、术前宣教可以让患者了解疼痛形成机制,做好防范措施、心理准备[3]。护理人员耐心回答患者疑问,拉近护患关系,引导患者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引导家属全面支持患者,播放患者喜欢的电视节目、音乐,与患者多聊天、散步,提升患者安全感,减轻疼痛感。护理人员加强夜间巡视,每天定时进行疼痛评估,有异常症状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总结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定时抽检、定期工作總结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提高疼痛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高,实施PDCA疼痛管理模式对疼痛管理进行标准量化,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加快术后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葛英.卧位指导及细致护理在玻璃体切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4(06):66-68.

[2] 谷远兰.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6):98-99.

[3] 信明辉,张美玲.外伤性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护理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4):178-179.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