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让孩子“独当一面”

2019-05-16 10:51薛梅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决定权教育方式教育理念

薛梅萍

摘 要 独立,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是孩子以后能否立足于社会,发挥其潜力的基础。

关键词 教育理念 教育方式 独立性 保姆式教育 行动权 思考权 决定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我现在所任教的班级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0—11岁。我曾做过一次调查,全班共54人,能自己独立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有28人,占51.2%;能有计划地自己清洗鞋、红领巾、书包等的有7人占15%;如果只有自己一人在家,能自己做饭菜快乐有计划地渡过一天的有3人,仅占5%。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独立能力在学习上比较强,生活自理比较差,并且生活上的独立性是非常欠缺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我,通过多种渠道的了解,发现造成这种教育现状是与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分不开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先从家长的改变开始。

1改变教育理念

从上面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眼中注重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是有所忽略的。有的甚至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思想过得去就没问题了。其实缺乏独立性的孩子出来社会,对很多生活上的事情都无所适从。因此家长要明白孩子应先“独立”后“成才”。独立性是孩子自我发展的一种动力,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点,对孩子的终身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了这种动力就能带动其多种能力,如:学习、理财、运动等方面的发展,孩子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来。因此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独立性是给孩子财富,相反就等于是剥夺了孩子成长发展的权利。

2改变教育方式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认为家长首先要把旧的不可取的方法摈弃,其次要把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目标装在心里,随时随地为孩子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掌握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具体方法。

2.1坚决摈弃“保姆式的家庭教育”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很多本来应该“自理”的小事全由父母包办了。这是典型的保姆式的教育。造成这种在生活上“保姆式”、“包办代替”教育原因主要有两种。

2.1.1家长过于溺爱

“可怜天下父母心”,部分家长认为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让孩子多吃苦。特别家长是爷爷奶奶的,这是明显的溺爱。其实如果家长代替孩子做了孩子该做的事,会造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不到该学的东西,长大以后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样培养出来的只能算是一个正常“残疾人”,会让孩子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

飞蛾在破茧的过程中极其痛苦,但痛苦的过程同样是成长以及退化的过程,有好心人将破茧中的飞蛾茧壳剪破,希望帮助飞蛾减少痛苦,但最终未经破茧之苦的飞蛾却无法像其他飞蛾一般飞舞。究其根本,而后可直飞和在破茧的过程中需要将血充满翅膀,从而练就飞行的力量,同时也会使得翅膀功能不断的完善,从而达到飞翔的目的。从这一案例中可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人所做的过多干预,看似虽说减少了孩子的痛苦,但是孩子却未能历经成长的过程,导致其心理及生理各方面均不成熟,日后的发展也将不长远,就如被剪破茧壳的飞蛾一般,他们同样无法独立自主的飞翔,更加不会拥有广阔的天空。针对这一现象,家长应当适当的放手,为孩子提供独立自主成长的空间,并为他们布置相应的任务,以推动学生成长,这一过程中不要害怕危险或犯错,而是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与信任,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熟能生巧”谁第一次就能将事情做得很完美呢?做家长的何不站在一边多指导孩子实践呢?如:洗碗,洗鞋,指導作业等。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就能够学会独立,就能够自己去处理自己的生活,使生活成为自己的事情。

2.1.2对孩子缺少耐心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每一阶段都有其独有的特质,他的进步也需要时间与空间作为动力,但很多时候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缺少耐心与细心,为了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孩子在提出问题后家长将直接拒绝,导致学生的自信心受挫。不仅如此,这样的救援模式也会使得孩子不知所措,未能得到应有的尊敬,从而产生抱怨的情绪,同样将这一抵触心理反作用给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极其不利。相反的家长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与引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并矢志找寻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同时也会提高责任意识,并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同时具有高度的自律性。如包好发下来的新书,教孩子洗鞋时你会发现孩子洗得很慢,甚至不够干净,又容易把自己的衣服弄脏。这时,做家长的应该站在一旁耐心地教孩子,相信孩子只要多操作几次,就能把这件事做得很好了。

2.2掌握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具体方法

家长要把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目标装在心里,随时随地为孩子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和条件。

2.2.1把行动权还给孩子

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天津少工委曾对15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51.9%学生是由家长替他整理生活用品、学习用品,有74.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这个调查结果表明孩子缺乏独立性。家长应该从每一件小事开始。从学走路,到上厕所,到学吃饭,都要把行动权还给孩子。孩子的独立性是在日常实践当中培养起来的。我们国家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教育原则。”其实很多孩子都有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家长应该因势利导,从孩子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开始培养其独立性。比如四年级的学生每天起来自己计划好自己的一天,整理自己的房间,准备上学的用品,周末清洗自己的用品等。当然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有一个规律,都是从不会做到会做,从做不好到做得好。这些事中有些是比较复杂的,就拿洗书包来说吧。孩子第一次肯定是无从入手,家长可以选择星期六日的时间,第一次动手教,第二次在旁指导,第三次则就可以完全放手了。

2.2.2把思考权还给孩子

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即: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就是勤动脑。我们不仅要求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孩子经常会问问题。家长对孩子的问题,应引导他去思考。例如孩子问你“乒乓球真的会变圆吗?”时,有些家长可能会有问必答,耐心详细地给孩子讲解“热胀冷缩”的原理。但是要是有意识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家长不会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引导孩子去做实验,自己去思考,找出相应的书给孩子自己去找答案。相比之下,前者是在给孩子知识,但剥夺了孩子的思考权;后者则复杂得多。可是,后者的做法会让孩子学到的将是如何思考,如何达成自己的目的,收获到的无疑丰富得多。

2.2.3把决定权还给孩子

说到这点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一定要告诉他该用红色呢?我认为他画得很好,说不定他以后真的会栽培出蓝色的苹果呢。至于现在的苹果是什么颜色,他吃苹果的时候自然会明白的。” ——小卡尔·威特在用蓝色笔画苹果时,朋友劝告父亲说应该告诉孩子画苹果要用红色时,他父亲如此回答。

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已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在我们的周围很常听到这样的埋怨:我的孩子不听话,叫他这样做,他不听。也很常听到这样的赞叹:我的孩子很听话,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可见我们的家长很多事情都是为孩子作主的。这样剥夺了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权力,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当孩子独立做事遇到困难时就会束手无策,大大制约了孩子的发展潜能,这是多么可惜的事呀。

总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提升孩子的独立能力,并充分开发孩子潜能。让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都能做到收放自如,让更多的孩子过得充实、幸福,让孩子的明天走得更好。

猜你喜欢
决定权教育方式教育理念
重大事项决定权探究
准确理解立法性决定科学界定人大职权
关于人大决定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几个问题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学具有最终的决定权”——记IPCC第三工作组主席奥特马尔·埃登霍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