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耕森
“大道和生学”是我多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生”思想,进行挖掘、梳理、研究与创新,所形成“和生学”的新哲学体系。它所回答的是宇宙万物如何生存发展的问题。“大道和生学”主张“万物产生于大道之和气”。
“大道和生学”的理论渊源与显著特征
“大道和生学”这一哲学体系理论渊源于史伯的“和生”说、老子的“道生”说、庄子的“气生”说和《周易》的“太和”说与“生生”说。
这一哲学体系研究特点是即哲学史讲哲学,将传统哲学中4个重要的核心理念,“道”“和”“气”“生”相结合,作为理论命题,并以大道立论,将“和生学”提升到“大道”的本原与规律的高度,形成为“大道和生学”。美国夏威夷大学著名哲学家成中英教授评价说:“鸿文联系史伯与老子加以发挥,并以大道立论,实为灼见。”
“道”,是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周易》:“一阴一阳为之道”,天、地、人“三才之道也”。老子:把“道”视为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本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二十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金岳霖认为:正是作为“万事万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的道,才是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因此,“国人对之油然而生景仰之心。”(《金岳霖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版,P20)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访问印度时提出:“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和”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与灵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早在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提出“万国和”(《史记·五帝本纪》)。随后, 尧帝提出了“协和万邦”(《尚书·尧典》),《周礼·天官冢宰》“礼典”推出“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史伯更提出:“夫和实生物”,影响深远。 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等等,形成了我国的“和”文化悠久辉煌的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与灵魂。
“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显著的最根本的特点。中国传统哲学就是“生命哲学”,研究生命体如何使其生生不息,永恒发展。《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系辞下·第一章》)“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系辞上·第五章》)“乾……以大生,坤…以广生。”(《系辞上·第六章》)“生生之谓易。”(《系辞上·第五章》)《周易》就是通过阴阳变化来研究、揭示世界万物生存发展的规律。并认为促进生命共同体的生生不息是为“大德”“盛德”。
“和”与“生”的关系紧密相连:“和”是“生”的手段、方法、大道。“生”是“和”的目的、归宿点、最大价值、最高道德境界和精神境界、最高理想。“和”的本质与最大价值在于“生”。“和乃生,不和不生。”(《管子·内业》)“和”离开了“生”就失去目的、归宿与价值。
“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与核心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气”文化。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的“道”主张万物是阴阳二气“和生”而成。庄子:至阴至阳“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也”。(《庄子·田子方》)同样主张万物是阴阳二气“和生”而成。“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万物一也。”“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庄子·知北游》)阴气阳气相交成“和气”,即“二”气变成“一气”,“一气”非他,乃“和气”是也。归根结底,万物生于“一气”即生于“和气”。我国的宝藏中医治病的原理就是调理人体中的阴氣阳气之平衡与和谐,把人体失衡与失和之阴阳二气调理至平衡与和谐,则“和气”形成。“心平气和”即健康是也。
国外的有识之士,高度评价了中国传统的“和气”说,如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
“大道和生学”将以上“道”“和”“气”“生”这四个传统哲学中的核心理念相结合,作为理论命题,即哲学史讲哲学,构成了这一体系的显著特征。
“大道和生学”的创立受到我的两位恩师金岳霖和冯友兰对我的教诲与启迪。金先生对“道”情有独钟,对“分析哲学”造诣精深,以其名著《论道》构建“道”的新哲学体系。冯友兰高度评价为“论超白马,道高青牛”。冯先生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十分重视“和的哲学”,他早年提出“大和”说,认为“各种好皆包在内”,是“惟一的好”;晚年提出了“和解”说,认为张载所说“‘仇必和而解是客观的辩证法”,“这就是中国哲学的传统和世界哲学的未来”。冯先生又提出研究中国哲学史应从“照着讲”到“接着讲”的高要求,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大道和生学”的理论创新
1、继了史伯的绝学,将“和实生物”说新诠为“和生”学,将“以他平他为之和”说新诠为我国和文化史上第一个经典性的定义。
2、将老子的“道生”说,新诠为“和生”说。
3、打通了史伯的“和生”说与老子的“道生”说。将“和生”思想提到“大道”的高度,创立了“大道和生学”新的哲学体系。
4、将有子的“礼之用,和为贵”新解为“生物之用,和为贵”,揭示了“和”的本质与最大价值在于“生”。
5、率先肯定史伯是中西哲学史上第一人,将中国哲学提前近三百年。超越了胡适和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开端于老子和孔子的主张。又将史伯和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泰利斯(Thales)比较,史伯早约200年。
“大道和生学”的意义与价值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大道和生学”充分体现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精神。“大道和生学”在理论上发展了“和”文化,创新了“和生”学。“和生”即“和谐共生”,是生命共同体的相融共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生学”的五大核心理论要素:多元、平衡、和谐、共生、生生不息。“大道和生学”是以人的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万物生成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促进人的个体生命、人类生命和社会生命、自然界生命健康成长、幸福成长,皆大欢喜。“大道和生学”在实践上有益于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四大危机,人的身与心的危机、人与人的危机、人与社会的危机、人与自然界的危机,有益于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绿色中国,有益于我国的和平崛起、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以及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又有助于联合国实现“和平与发展”的主张。
因此,“大道和生学”有幸获得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好评,限于篇幅,下面仅介绍几位名家的宏论高见与大家分享。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家方克立评价说:
大作揭示了老子“道生”说与史伯“和生”说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贯通、整合、提升为“大道和生学”,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创见。大作《“大道和生学”简论》只有短短七千字,讲清楚了中国哲学中宇宙生成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民出版社编审金春峰评价说:
“大道和生学”为吾兄力作,字斟句酌,有朱子“格物补传”之风。“为往圣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吾兄殆新张子也。较之“仇必和而解”“兼和”“和合学”,一“生”字画龙点睛,得往圣道统之妙。
四川大学教授舒大刚评价说:
“和生”说可谓抓到中国文化的核心问题,“和实生物”的原理,不仅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而且在人类社会也是人们奉行的基本法则。……“和生”说不仅揭示了万物生成的客观规律,而且还树立了处理人事、成就事业的绝对真理!
美国洛杉矶罗耀拉大学教授王莹莹评价说:
希望您能继续做史伯的研究。国外对他的研究很少,特别是哲学界,很少有人知道史伯。您的研究有很高的国际价值!
(作者系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