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爱玲 王 倩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癌症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近些年,随着近些年居民生活方式与起居习惯的改变,宫颈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宫颈癌患者约为50万例,死亡例数约为23.1万例,而我国每年新增例数高达14万例[1-2]。病毒感染、多次分娩、吸烟等因素都可能会诱发宫颈癌,且由于早期宫颈癌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宫颈癌已发展至中后期,现阶段对宫颈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上述方式虽能较好的控制症状,缓解患者病情,但由于宫颈癌具有较强的侵袭性,故而其复发率较高,患者预后多较差。前期如能够对患者预后进行准确评估,将有利于用药方案的确定及治疗的开展,对提高患者生存率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发现,CCL7及SDF-1水平与宫颈癌患者预后存在负相关联系,通过对CCL7及SDF-1水平的测定能够对宫颈癌患者预后进行判断,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进行就诊并进行治疗的59例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患者作为实验组,而后依据中国抗癌协会制定的《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3]对其进行临床分期,其中0期8例,Ⅰ期14例,Ⅱ期18例,Ⅲ期10例,Ⅳ期9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②患者意识清楚能够配合进行调研;③患者及其家属对调研过程、方法、原理清楚明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患者;②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肾衰竭者;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④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⑤长期服用激素者;剔除标准:①主动提出终止调研者;②外界因素干扰无法继续调研者。
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无恶性肿瘤病史;②无重大的器质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肝疾病,肾病综合症等;排除标准:①拒绝进行调研者;②合并精神疾患者;剔除标准:①无法完善临床资料者;②不符合纳入标准被错误采纳者。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宫颈组织石蜡包埋,而后使用湖北康龙电子科技公司生产的生物组织切片机进行组织切片,切片厚度4 μm,使用美国CCL7单抗(1∶100,北京翘神州科技有限公司)及SDF-1单抗(1∶100,上海远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切片进行处理,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而后使用金拓丰仪器公司生产的XDL-7000型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对切片进行观察,每隔切片取5个视野,每个视野以50个细胞为基数,对视野中被染色为黄色的细颗粒状细胞为进行统计,若染色细胞比例≤5%,记为0分,6%~25%记为1分,26%~50%,记为2分,51%~75%记为3分,≥76%记为4分;观测时对细胞染色强度进行同步记录,如无染色,记为0分,如染色为浅棕色,记为1分,如染色为中等棕色,记为2分,如染色为深棕色,记为3分;最后对观测组织进行评分,得分=(染色得分×比例得分),最后评定,如得分为1~4分,记为+,如得分为5~8分,记为++,如得分9~12分,记为+++。
应用广州索诺星SS-22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实验组患者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进行检测评估,探头频率为3~8 MHz,受检者需提前充盈膀胱,仰卧于检查床上,检查范围包括整个盆腔,观察是否出现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
由责任护士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电话或复检的方式进行随访,记录实验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对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组59例患者中年龄34~59岁,平均年龄(41.23±3.68)岁,其中鳞癌21例,腺癌23例,腺鳞癌15例;对照组40例年龄33~60岁,平均年龄(42.39±4.09)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如年龄、体重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
通过观测记录发现,CCL7表达与宫颈癌分期存在密切关系,随着宫颈癌分期的加重,CCL7的表达阳性率也随之升高,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不同分期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经过记录观测,发现宫颈癌临床分期与患者SDF-1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即SDF-1表达阳性率越高,患者宫颈癌分期越严重,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不同分期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经检测及记录统计,发现CCL7及SDF-1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生存率存在负相关关系,见表4。
表2 两组CCL7与宫颈癌分期的相关性分析(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为P<0.05。
表3 两组SDF-1表达与宫颈癌分期的相关性分析(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为P<0.05。
表4 CCL7及SDF-1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的相关性(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为P<0.05。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总结分析,可以发现随着宫颈癌患者CCL7及SDF-1水平的提升,其淋巴结转移率出现显著上升,同时其生存率出现下降,相关性分析显示CCL7及SDF-1水平与患者生存率存在负相关性(γ=-0.653,P=0.003;γ=-0.429,P=0.013)。
恶性肿瘤是现阶段世界医学界面临的难题,该病的发病机理为细胞在内外界因素影响下,在基因层次上出现突变,导致细胞出现低分化性的无限增殖,生长失去控制的现象,之所以恶性肿瘤难以治疗,主要原因在于其侵袭和转移性,即使进行手术切除,也会有部分癌症细胞虽血液或淋巴液进行转移,导致癌症的复发,因而了解癌症细胞是否出现浸润转移对于治疗的开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宫颈癌是现阶段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该症的浸润转移是导致其难以治愈的根本性原因,也是诱发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现阶段的多项临床研究均指出,癌症细胞的迁移与炎性细胞的转移具有相似的机制,趋化因子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在炎性细胞的迁移中起到重要作用,因而本文作者推断通过对CCL7及SDF-1的测定能够达到判断宫颈癌预后的目的[4]。
CCL7是机体中常见的一类细胞因子,该因子主要表达于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及肿瘤细胞中,由细胞内的内质网分泌,该物质的主要生理作用包括趋化作用、与肝素结合等,学者吕中华等[5]的研究指出,CCL7因子能够聚集体内的炎性细胞,能够加快炎性细胞的浸润作用,同时该学者的研究还指出,CCL7能够促进机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分泌,而MMPs在肿瘤的生长及浸润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与学者Jamali等[6]的研究一致;另外学者胡庆翔等[7]的研究指出,CCL7能够增加机体白细胞介素-1α(IL-1α)的释放,该学者认为,CCL7一方面能够聚集体内的免疫细胞加重肿瘤细胞引发的免疫反应,另一方面该物种还能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改变细胞的骨架结构,使其更具有侵袭性,因而CCL7具有加快肿瘤细胞浸润的作用。
SDF-1为机体内一类具有趋化活性的细胞因子,该物质在机体内的大部分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主要生理作用为促进胚胎发育、加快干细胞迁移等,学者Felix等[8]的研究指出,SDF-1能够加快细胞的趋化作用,通过增加机体金属蛋白酶的分泌,来加快细胞膜的破坏,从而使肿瘤细胞的侵袭性更强;学者胡东昊等[9]通过对100例宫颈癌患者的分析发现,SDF-1的表达与患者机体内金属蛋白酶2(MMP-2)的水平呈正相关联系,同时该学者的研究还发现,随着患者体内SDF-1水平的增加,患者生存时间逐渐下降,该学者分析认为SDF-1不但与宫颈癌患者的分期存在联系,同时也与患者的预后存在关联,提示可以通过对SDF-1表达的检测来对患者预后进行判断[10]。
本文作者通过设立实验组于对照组的方式,将宫颈癌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期分组,并就不同分期患者CCL7及SDF-1水平与其淋巴转移率和生存率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CCL7及SDF-1水平与宫颈癌患者生存率之间存在负相关联系,本文作者认为,CCL7及SDF-1的高表达能够加快肿瘤组织周围细胞基质的溶解,促使癌细胞由原发灶脱离,而后随血液或淋巴液进行转移,形成继发灶,该过程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后期死亡率,降低了治疗的预后。
总而言之,CCL7及SDF-1能够对宫颈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值得进行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