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当下

2019-05-15 15:01华永根
食品与生活 2019年12期
关键词:热菜陆文夫虾肉

华永根

酱烧猪脚圈

苏州杂志社的文瑜兄约请我去他社里吃晚饭。本来吃顿饭不算什么,但这次吃饭让我激动不已——苏州杂志社,即叶圣陶故居,地处城南一条小巷内,从那里走出过一位著名作家、美食家陆文夫先生。他常年在那里办公,撰写出《美食家》《小版世家》等多部著名文艺作品,直至现在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苏州人。文瑜兄告诉我,晚饭烹者为陆文夫先生之婿姜洁先生,他虽不是专业厨师,但尤爱烹饪,家常菜做得一流,陆文夫先生在世时常吃他做的菜点,时不时还表扬他“菜烧得好”。也就是说,这次吃请的菜均是姜洁先生定制的陆氏私房“家常菜”。当前社会上的人,约请吃饭是件麻烦的事,吃饭得告知人家今天吃什么菜、在哪个地方吃、与哪些人一起吃,最后才能让人决定是否赴约。今文瑜兄的安排都对我的路子:吃陆文夫的“家常菜”,晚宴设在青石弄小巷深处且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叶圣陶故居内,来的人有书画家、作家、学者、资深媒体人等,这些聚吃条件能不让人激动吗!

叶圣陶故居

那日宴请,客人落座后即人手一盅红枣鸡头米百合汤,刚上市的鸡头米飘出一股清香,几瓣洁白百合漂在汤中,枣红色的汤里放入古法制作的红糖,暖人心胃。两粒红枣散发出扑鼻枣香,汤口清甜,真叫人吃得欲罢不能。

前菜有10道,排列有序地放在桌上,里面有我最喜欢吃的盐水子虾、糟味仔鹅、五香牛肉等。一款爊黄鱼出乎我的意料:一块块蒜酥软味浓,鱼肉鲜美、咸鲜中带着黄鱼肉的清香,淡淡的爊香味让人食欲大开。另有一盘南瓜玉米,据说是陆文夫先生生前最爱。南瓜玉米烹调方法简单,但在食材选择上尤为重要,此品为陆先生女婿特地从无锡农村带来的,蒸熟即吃。那南瓜玉米散发阵阵热气,像是自农家田园送来的暖意。我在许多农家乐都吃过这道菜,但今天食之真感不一样:南瓜酥烂软糯,回味甜津津的;玉米的糯感又高一层次,而且咬嚼中还有甘甜的汁水绽出。吃这些农家杂粮时得用手,亲力亲为。我一直认为,凡是吃的东西,能用手抓着吃的都能吃得香,吃得有滋有味,这可能与人类吃食本能有关。

香炸带鱼

这次吃食热菜亦有数十道,鸡、鸭、鱼、肉样样俱全,头道热菜是糖醋排骨。此菜一直受到陆先生喜爱,他曾表扬说:“烧得好,味道到位。”那被枣红色酱汁裹满的排骨有一大盆。我吃上一块,感到酸甜适中——上口时先是酸甜味,后是肉的咸鲜味,最后咬碎骨头,其骨汁味美膏厚,味道层层递进,吃后口齿留香。轮到酱烧脚圈上桌时,我满心欢喜。那盘脚圈闪着红红的油光,端上桌时,看那肉圈还在不时抖动,就可知火候到位了。我挑起一块最大的脚圈放入自己盘中,追不及待地咬上一大口,肥腴油滑的肉皮连同酥烂入鲜的精肉一同进口,满满一嘴巴,一时还说不出话来。邻座一位文联画家吃后已开始连声叫好。不是我贪嘴狠吃一大口,实在是脚圈太诱人了!咽下这口后,我细细品其味道:这脚圈烧得十分用心,火候恰到好处,肉中香料有点睛之妙,除五香、八角外,还用了丁香等。猪肉与这些香料同烧慢炖,其味悠长,味鲜不俗,回味无穷,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尤其骨头上的肉,酥烂见鲜,还有旁边的蹄筋,软烂鲜糯。此菜做法堪称一流。脚圈为猪爪上面一段,俗称“脚馒头”,要买到好脚圈才能做出好菜来。饭后姜师傅告诉我,为了做好这道菜,他在菜场中找了好几家肉店,只为寻找黑毛香猪肉。姜师傅特地关照店家,在切割脚圈时要大小均匀,皮与骨不能切碎。姜师傅还说,肉中香料的用法,他都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经验,把控数量,点到为止,啥时投放,烹前、烹中、烹后,都有讲究。特别是丁香,用多会刺舌,反而不香,造成异味.不用则难出香气,故而是一種调香的手法。整盆脚圈还用花生垫底,焖烧中花生仁吸收了脚圈中的卤汁,酥烂软糯,好吃非凡。我听后真为他钻研烹调技艺的用心和毅力而感动。

“那晚吃食数量多,盆面大,为了减少浪费,我们还临时叫停了几样大菜。最后的主食是苏州虾肉馄饨,那一只只馄饨细巧可爱,味道鲜洁可口,虽然已吃饱,但还是尽力多吃了几只。”

这次请吃,令人难忘的菜品还有干蒸童子鸡、传统两筋页、香炸带鱼等。干蒸童子鸡原汁原味,鸡油漂荡,鸡嫩汤鲜;传统两筋页带有家常风味,让人大快朵颐;那盆香炸带鱼,鲜香无比,在柠檬汁的点缀下,越发诱人。在热菜中,姜师傅还特地做了一只他最拿手的姜母肥鸭,满当当一砂锅的“硬菜”,鸭肥汤美,此乃滋补佳品也……那晚吃食数量多,盆面大,为了减少浪费,我们还临时叫停了几样大菜。最后的主食是苏州虾肉馄饨,那一只只馄饨细巧可爱,味道鲜洁可口,虽然已吃饱,但还是尽力多吃了几只。

虾肉混沌

宴毕,走出餐间,抬头见皓月当空,低头见满地银光,院落里凌霄花开得火红,墙角紫竹在湖石后时隐时现,那棵高大的玉兰树挺拔葱郁,满地鹅卵石泛着白光,衬托起园中的夜景。此时我走在回廊里,与文瑜兄诸友告别,想到刚吃的满桌美馔以及听到的昔时师恩、友谊、亲情之言,实在感动不已。

猜你喜欢
热菜陆文夫虾肉
中式热菜创新的对策研究
不同捕捞月份和规格克氏原螯虾品质比较
茅盾与陆文夫
一种缘分
陆文夫与《苏州杂志》
——由《苏州杂志》解读陆文夫的三重身份
实力派携手打造“两来风”精品热菜
中式菜品制作与创新中的热菜造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