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迪
摘 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传播的环境和话语权都发生了变化,其开放性、及时性、交互性、隐蔽性和渗透性的特点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在新的形势下,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新媒体的使用效率,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3 — 0049 — 03
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之下,媒体环境正在变得日益错综复杂,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职责任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和栋梁,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高校意识形态针对建设,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未来。过去,一直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宣传工作看待,改革实效不强,缺乏长效性和渗透性,尽管在舆论导向上有所建树,但是在价值观的建立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践行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尤其是缺乏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长效教育的能力。针对于此,高校要建立针对新媒体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和实践性,积极进行新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不断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成果,推动大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建立健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一)新媒体日益复杂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改造者,更是环境的共生者,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环境日趋复杂,各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层出不穷,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社会、家庭和校园的环境,尤其是媒介的话语权从主流媒体转移到大众粉丝,和专业严谨的主流媒体相比,大众粉丝狂热而缺乏判断力,容易受到误导和欺骗,一旦他们掌握话语权,将会对信息的真实性造成严重扭曲。在一些商业媒体为了经济利益而肆无忌惮地博眼球的背景下,五花八门的新媒体侵蚀着大学生那纯洁的心灵,大学生甚至受到多种意识形态的欺骗,很多媒体传播骇人听闻的假消息,大学生也缺乏识别能力。
(二)新媒体的环境特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新媒体通过微信、微博和公众号等网络方式,可以在瞬间将未经识别的消息发送到全球,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发布更容易,成本更低,传播更快,其播放不受到版面和时空限制,新媒体可以利用网络空间处理海量数据,不但图文并茂,而且视听结合。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交互性让人们之间更容易构建互动关系,实现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传统媒体对受众有着一定的控制力,而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的控制权转移到粉丝大众手中。在网络环境下,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隐蔽性和渗透性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发生变革,根据波兹曼的“媒介即隐喻”理论,隐蔽传播是价值传播的根本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隐性教育,“内化为知、外化于行”,新媒体环境的出现迫切让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改革,实现从被动教育到主动教育转变。
(三)新媒体的工具应用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课、慕课、移动APP和社交网站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比如微博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工具变成了当前新闻的主要来源,甚至关注度超过了网易、搜狐、新浪等媒体。在新形势下,高校必须要应用新媒体工具,将新媒体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运用新媒体工具潜移默化地对大學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利用多媒体工具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适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喜好,可极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利用新媒体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育的时空限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丰富多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传导效率。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第一,大学生对实事信息关注加强,大学生并不排斥意识形态话题,对热点新闻和事件的关注增强。第二,大学生爱国热情高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内心接受,高度赞同中华民族的复兴,对党的领导工作高度认同,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充满自豪。第三,新媒体传播工作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使用新媒体技术的多种形式教学模式的运用逐渐增多。第四,新媒体工具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领域的实效性正在逐步提高,学生乐于接受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分析
1.道德教育方面不足
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效性的教育,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短期意识形态教育,而忽视长期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养成,特别是缺乏道德实践的教育。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接受海量的信息,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在就业压力的影响之下,大学生甚至沉迷于移动端网络娱乐和游戏。很多大学生由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所以不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甚至出现价值观扭曲的现象,现在很多大学生被校园贷欺骗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意志力薄弱,贪图享乐,沉迷网络游戏,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其次是个人主义严重,集体主义精神缺失,学生更多的关心如何实现个人价值而非集体理想。第三是学生体质下降,上网时间过多,很少有时间参加道德实践,也缺乏锻炼一个坚强的体魄的意志。第四是缺乏崇高理想,现在大学生多数把找个好工作当成是理想,而对国家民族等崇高理想缺乏信念支持。第五,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到影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惰性增加,独立思考减少,在快餐文化上,没有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指导自己的行为。
2.教育内容现实性不强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拘泥于理论灌输,而缺乏现实关注,大学生目前普遍关注和就业与生活相关的话题,但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重视生硬的理论,而忽视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其次,优秀活动不足,比如传统文化活动、集体讨论会、道德教育主题竞赛活动、专家演讲、志愿者活动等。第三,教育缺乏说服力,远离现实的说教类理论教育手段和知识的灌输让学生缺乏认同感,90后大学生渴望自己去伪存真,渴望在交流中获得知识,但是现在的思政课除了照本宣科就是教师一言堂,导致效率下降。第四,思想政治教育远离大学生生活,在人民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思政教育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切实的解决了人民的土地、生产资料等等问题,而现在的高校教育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困难、情感困境和学习问题缺乏关注,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最后,还是以教师灌输为主的课堂模式,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背诵书本概念,就是为了通过考试,这样学生就必然会对思政教育产生反感,加之教师课堂上缺乏教学创新,主要采用照本宣传的灌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讲得索然无味。
3.新媒体工具缺乏创新
首先,新媒体的应用流于形式,没有深入人心,大学生渴望新奇事物,而现在的网络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方法陈旧,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灌输和意识形态灌输阶段,学生自然缺乏参与的动力。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宣传一下党的政策,传播一下新的精神指示,没有进行深入的价值感召,自然效果不佳。其次,官方微博、微信和公众号利用率不高,学生缺乏关注的热情,比如红色网站的内容刻板,缺乏互动,缺乏易于传播、吸引大学生的动态特点。第三,新媒体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没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策略,缺少对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环境氛围的营造。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建立道德素养长效培养机制
在新媒体环境下,为避免学生受到各种失真和扭曲信息的侵蚀,就要建立长效的道德素养培养机制,改变过去以宣传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首先要面对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坚持把塑造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放在第一位,让大学生树立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信仰。其次要培养学生辩证法思维,能够正确运用辩证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建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第三要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环保教育理念,建立基本的道德准则理念,从排队、遵守公共秩序、行为得体等小事做起。第四,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在课堂教学中将优秀的礼文化、道德实践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基于传统道德中的精华部分指导自己的行为。第五,优化道德环境,道德素质的养成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道德的培养非一时一日之功,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就必须要建立良好的道德环境,尤其是在大学中建立诚信、互助、友爱的环境,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学校的关心,同学的友善,这样他们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道德的提升。最后,要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组织体育活动、思想政治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远离网络游戏,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祖国而不懈奋斗。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和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相结合,改變过去理论空泛而不符合现实的情况。比如在大学中,有很多生活贫困的同学,对于这些学生,要切实关注他们的生活实际困境,不要让他们产生自卑感,党委和团委要积极帮助他们找兼职工作,进行帮扶,这样这些学生就会从内心真正地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解决一个问题比上一百堂宣传课都有效。对于那些学习上存在困难,沉迷于网吧的同学,要通过互助小组的方式改变他们挂科的局面,积极帮助他们毕业。党委和团委组织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构,帮助那些有就业压力的学生积极进行创业探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这样学生就能自发团结党组织周围。其次要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创新各种活动,改变过去以教材作为主要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方式。比如利用网络媒体推动大学生组织红色旅游活动,让大学生参观红色老区,帮扶烈士家属,做义工和志愿者,自发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宣传,参加军事理论讲座等。在这其中,让知名人士来大学讲座是一个重要手段,如果没有条件可以在课堂上多播放名人讲座,这种方式学生的价值认同更高。第三,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成为课堂主体,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运用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来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而非被动接受。第四,要创新考评制度,过去思想课考评主要以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为主,这样反而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得不来听枯燥的课程,而新的考评方法可以建立课外成绩,比如做志愿者的次数,帮扶困难群体的成绩,在知名红色媒体的影响力等等。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要避免假大空,要参考民主革命时期的经验,真正关心那些具体而现实的日常生活问题,比如辅导员不要总是想着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而是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这样思想问题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三)创新新媒体工具的使用手段
首先,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工具的优势进行思想传播,比如多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社群媒体进行价值渗透和消息发布,多传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消息,发布的信息坚持以有用和有效为核心,要本着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的原则。其次创新新媒体的使用手段,比如在众筹经济逐渐普及的今天,高校新媒体可以更多地介入公益事业,利用公益事业激发学生的爱心和互助精神,改变过去到机关楼投募捐箱的做法,可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募捐,这比传统募捐快捷透明,成本低效率高。第三,要完善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将传统的媒体的用户资源转移到社交媒体上去,在门户网站提供有效的信息,引导学生在移动社群媒体进行互助交流。第四,要制作优秀的新媒体内容来吸引大学生,避免像手撕鬼子这样的粗制滥造的博眼球的内容引发负面效应。第五,采用微课和慕课等创新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教育相结合,逐渐从课堂上引流学生到课外,同时注重培养意见领袖,在粉丝经济时代,媒体话语权转移到粉丝当中,所以要培养意见领袖掌握话语权。
结论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趋复杂,要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关键是在新形势下锐意改革,建立道德素养长效培养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新媒体工具的使用手段,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艾四林.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体系与教师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张雷.传播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4〕张複,毛平,尹媛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索〔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5〕封莎,郭勇.网络传播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特点及样态〔J〕.思想教育研究,2016,(01):68-72.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