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匠精神”背景下西藏学徒制的发展

2019-05-15 05:49郑围尹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徒工匠精神技艺

占 堆 郑围尹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2016年“工匠精神”初次在政府报告中被正式提出后,国家进一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推动施行制造强国战略,以期培育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中国制造2025”。“工匠精神”的培养必须根植于现实工作实践中,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便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发现,欧美许多国家在发展职业教育时,都会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将传统学徒制依靠实践、终身学习的特点传承下来,发展出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不仅自成体系,而且融入了本国特色。国际上有诸多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教学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院校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与企业进行合作,将现代学徒制付诸实施。但是,校企合作多是在生拉硬配的背景下形成的,很大程度上合作深度不够,甚至是为了响应政策而做的面子工程[1]。高职院校的学习内容多是为相关企业定制的,通用性不强。学生在企业实习没有相应约束,大部分学生在实习阶段不能进入关键性岗位进行锻炼。而企业忙于生产,更无法抽出专门人员做在职培训。以上这些问题都在影响着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本文基于国内外关于现代学徒制探索和实践研究,总结西方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的经验和发展脉络,结合我国现阶段试点工作进展,梳理和分析西藏自治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状况和问题,提出西藏发展现代学徒制的未来趋势,以期对促进西藏改革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所启示。

二、学徒制的内涵

(一)学徒制

学徒制是一种职业教育的早期形态。青铜器时代由于社会分工的快速发展,在手工业领域中,单纯依靠亲缘关系的技艺传承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手工艺需要通过一种原始阶段的、未完全制度化的学徒制形态,将技艺传承给家庭以外的成员。这种学徒制尚未形成完整制度,是以家庭血缘关系为基础、私人性质浓厚的“古代学徒制”。随着中世纪行会制度的产生,学徒制也随之达到了鼎盛时期。在行会组织中,行会对学徒制进行全面管理,师徒关系建立在受监督的契约基础上。从业人员按不同身份分为学徒、工匠和师傅三个等级,这使得学徒制的性质从私人习惯慢慢转变为公共制度,古代学徒制过渡到了“行会学徒制”或“传统学徒制”[2]。

(二)传统学徒制

传统学徒制从古至今经历了兴盛—衰落—复兴三个阶段,是一种发展历史悠久的职业教育制度。在近代学校出现之前,学习本领最主要的方法便是师傅私人传授技艺给徒弟。学徒制的早期雏形也来源于此。有关“学徒制”的文献记载,早在古埃及、古罗马和中国战国时期就存在。早期学徒制又被称作手工学徒制,一般在民间手工作坊中徒弟跟随师父学习技艺,大多是父亲带儿子,体现一门手艺在家族之间的传承。[3]

(三)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兼具两重属性,即“现代”与“学徒制”,相对于古代和传统而言更加突出现代性。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产物,它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形成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效衔接的职业教育模式,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4]。在现代学徒制中学生既是学徒又是工人,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另一方面以工人的身份在企业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其基本特征和核心要素就是校企合作,是实践和理论的双向结合,使教育与产业实现有机对接,从而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5]。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学徒制招工模式一直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积累后备技术力量的重要形式[6]。随着市场经济的转轨,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改变了企业的用工形式,传统的学徒制模式已被学历要求和工作经验所取代。随着现代社会人们质量意识的增强,学徒制存在的必要性越来越在一些特定行业里面显现出来,尤其是少数民族手工业,迫切需要一批踏实肯干、深入钻研的现代学徒去学习技艺,传承文化瑰宝。这种思潮在西藏特色民族手工业的发展中也掀起了改革的浪潮。这需要我们重视现代学徒制在西藏的建立和发展。

三、西藏学徒制的演变与发展

学徒制在西藏由来已久,尤其在传承藏族手工业优秀技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近代正式职业教育出现之前,学徒制的传承大多都是在民间手工作坊中进行。师傅指导徒弟学习技能,双方共同进行传艺活动和参与劳动,学徒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观察师傅的实作,感知和捕捉师傅的知识和技艺,然后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实操,逐渐学会师傅赖以生存的技能,成为新一代工匠,并将师傅教给的技艺传给下一代徒弟,循环往复进行技艺传承[7]。

(一)西藏学徒制的演变

1.传统化阶段

学徒制的发展在我国有着一定的历史积淀。在西藏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农奴制社会中,民间技艺一般由族群内部父传子的形式流传,稳定封闭的社会形态结构保证了技术的代代相传而不消弭,同时西藏落后的劳动生产方式决定了这种世代相传的技艺水平在几个世纪内都无法有效地得到提高,即使相隔百年也未有太多改进;一直到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一切不平等制度,西藏人民有了自由平等的人民身份,可选择的职业变得丰富起来。民间技术的传承获得了新生,不用顾及身份和地位,有了更多的青少年有选择性的跟着师傅学习技术,成为新一代学徒。

2.现代化阶段

改革开放后,西藏地区与内地的交流互动日益频繁,西藏的民族工艺也得到了更多新发展。现代学徒制在西藏处于萌芽状态,缺乏顶层政策支持、缺少专项资金的投入、缺失相应的配套措施等使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单位得到有效发展,外部效应使相关企业不能感受到收益前景,使得有志于发展现代学徒制的学校和需要培养现代学徒的企业不能发挥出应有的积极性,严重挫伤了两方的紧密合作意向,使西藏的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流于形式。西藏地区的学徒们被更多的时代发展机遇吸引住了目光,那些培养周期长而且效益见效慢的民族手工业技艺迅速地被抛弃了。

更由于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对传统学徒制的影响,20世纪后期,全西藏范围内的学徒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专业化人才紧缺,尤其集中在特色民族手工业中,一场改革迫在眉睫。在一系列的学徒制演变浪潮中,拉萨市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①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八廓街内。主要经营西藏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同时公司还培养各种手工艺学徒。例如唐卡、矿植物颜料制作、藏毯编织等,许多手工艺产业均已列入自治区级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变就是一个改革成功的典型案例。

成立于1980年的古艺建筑美术公司,目前是西藏唯一的古建筑维修及民族手工艺公司。初期的古建公司由于师徒人数较少,加之仅仅采用一对一的单独模式,很多技艺无法传承,可以承揽的工程数量和规模十分受限。近年来,该公司跟随时代步伐,响应国家政策,成立了职业教育学校,并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相互融合,探索出了一条适应时代发展的道路,使得师徒人数逐年增加,公司规模逐年壮大。现有职工340人,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一名,专业能工巧匠(艺人)100多人。正是因为拥有一大批在唐卡绘画、木雕、泥塑和金属雕刻等方面掌握着精湛技术的专业技师们,公司先后承担完成了扎什伦布寺强巴佛殿、萨迦寺、夏鲁寺、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大昭寺、小昭寺、山南桑耶寺、阿里托林寺等众多名胜古迹的维修和修复工程,并且承担了北京中华民族园的拉萨八廓街和九九昆明世博会西藏展区的格桑园全部工程。特别是1989至1994年期间,公司承接并出色地完成了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修缮工程。成立职业培训院校,顺应时代潮流将传统学徒制向现代学徒制转变,正是古建公司改革成功的关键。师徒共同参与古迹修复、艺术品制作等工作,让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由师父演示,传递给眼、耳、手并用学习的徒弟,将西藏传统手工业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表1展示了西藏古建公司不同产业师傅与学徒的人数,不同产业的师傅与学徒人数反映了当代产业的需求。

表1 拉萨市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师傅与学徒情况表

(二)西藏学徒制的发展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我国部分地区自2011年起开始探索现代学徒制。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部政策文件来推动学徒制的发展。2012年教育部开始将发展现代学徒制纳入工作要点,2014年8月教育部正式发文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5年8月5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5]29号),公布了全国范围内共165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其中包括17个试点地区(西藏自治区就包含在内),8家试点企业,100所试点高职院校[8]。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大力响应国家号召,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结合西藏社会发展的特殊人才需求,建立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等一系列机制,完善了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教学文件和管理标准。

拉萨市建立了自治区内规模最大的中职学校——拉萨第二中等职业学校,并开始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探索。日喀则市职业技术学校则于2015年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目前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已经初显成效。

四、西藏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西藏学徒制主要集中在手工业领域。西藏民族特色手工业包括传统纺织业中藏毯的编织、矿物颜料的提取和制作、传统唐卡的绘制等。其中,很多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产业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古以来这些手艺的传承都采用传统的学徒制模式,即一个师傅带一个或多个徒弟学习,直到徒弟可以自行使用所学技艺生产产品为止。这一传统的学徒制模式在现代化生产的经济新常态下面临许多困境。

(一)学徒培养周期过长

以唐卡为例,一位优秀的二级唐卡画师的培养周期一般是10年到15年①经过笔者在古建公司实地调研,公司一级唐卡画师介绍,唐卡学徒的培养一般周期为10到15年。。这一培养周期对于追求经济效益和时间效率的现代化社会来说,培养时间过长。学徒培养周期过长,导致学徒与产业行业双向脱轨,无法及时投入生产领域,产生经济效益,甚至还有些手工业学徒中,师傅去世徒弟还没有学成归来者大有人在。这使得许多优秀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可能,同时也影响着学徒职业生涯的发展。在传统学徒制中,这样一种以个人为主体的原始形式缺乏了师徒关系的规范性,没有严格的效果保障,难以形成系统的学习体系和学习质量保障体系。

(二)效益难以量化致使企业合作热情不高

校企合作中,现代学徒制的施行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成本。学徒工资和培训成本就是其中最直接的投入。此外企业还需要投入管理费用,课程开发费用等间接成本。而劳动生产价值与投入成本之间的差值,是决定企业是否开展现代学徒制最直接、最核心的因素[9]。如果学徒因为跳槽或被挖走等种种原因离开企业,企业不仅无法收回对学徒的各项成本投入,还会遭受直接的效益损失,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企业的参与热情。

(三)传统手工艺传承模式的局限

一是传统手工艺因无法紧跟时代步伐造成传承之路闭塞,致使其生存空间恶化。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工艺之魂,从前在传统的学徒培养模式上,主要以家庭血缘关系传授为主。尤其是在一些具有独创性的传统绝活领域里,传统观念中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封建思想,更加导致了其传承人范围狭窄[10]。

二是培养传统手工艺人投入成本过高。随着现代化商品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物美价廉的商品充斥了大部分市场,并且逐渐取代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地位。例如在工艺美术领域,以机器生产方式代替传统手工模式,导致传统民族工艺技术失去市场。加之学徒学习耗时、费力、收效慢,也让民族传统工艺传承面临断代的可能[11]。

(四)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同感不强

当前社会中还是不能摆脱传统思想的影响,仍然普遍对职业教育持有较低的认同感,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群众眼中等同于差生;此外,受教育体制的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很少有继续升学深造的机会,这种情况导致很多家长不愿将孩子送入职业院校,并且不认可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加之社会与之相应的讲座和专题活动不多,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普遍有待提高。

(五)政府经费支持力度有待提升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虽然深化了产教融合,但是在实际推广中仍面临很多不可回避的难题,资金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受制于资金投入的影响,西藏地区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学校和企业数量仍然很低。首先,当前西藏自治区投入职业教育的经费远远低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院校由于经费不足,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不能及时更新换代,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其次,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这些企业大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虽然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但仍然难以承受漫长的培养周期和培训费用,目前在西藏推行现代学徒制十分需要政府加大经费投入力度[12]。

五、“工匠精神”背景下西藏学徒制的发展建议

西藏虽然至今没有建立正式的现代学徒制,但有赖于独特的区位环境和民族产业,学徒制有一定的发展传统;再考虑到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理念“校企合作”已渐入人心,当前在西藏发展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是有优厚基础的,且显得十分必要。目前西藏也有试点单位,但发展不甚理想。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分析国内其他省份的探索和实践情况并结合西藏自身条件,目前在西藏推进现代学徒制应当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倡导校企联合办学

现代学徒制作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新型模式,其发展不但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还需要校企积极合作才能长足发展。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教育战略,各种职业院校呈百花齐放式蓬勃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中,将现代化职业教育引入西藏特色民族手工业领域,倡导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逐步形成新的教学方式,将工匠型人才的培养上升到国家教育层面,重视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在职业教育院校中对学徒进行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严把少数民族同学汉语关,促使其不论是在沟通层面还是在理论学习方面都能独树一帜。职业教育院校与合作企业要协商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编制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课程体系并能定期更新改进,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性人才培养。

(二)完善现代学徒制民间培养方式

现代民间学徒制是从正式现代学徒制中另辟蹊径而发展出来的一个分支。正式的现代学徒制是职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制度。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非正式的民间学徒制,它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

现代学徒制需要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和灵活性,打破学历和培养方式等正规的界限,为想学习技能的人提供均等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而民间学徒制是激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业培训的一种有效形式,也应纳入到现代学徒制以及职业教育范畴。目前阻碍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接受培训人员普遍存在低满意度[13]。为了完善现代民间学徒制的培养方式,有利于多元投入格局的形成,应赋予民间学徒制合法性,突显市场需求导向,提高学徒培训质量。

西藏有一些民族手工艺并不适合大规模的统一性培养,但可以通过现代学徒制进行传授;而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的群体,不适应正规职业教育培训[14]。如果不重视民间学徒制的存在,一味强调用正规职业教育制度去推进民族手工业的再次发展,毫无疑问会忽略掉一部分有生力量,造成人才流失,影响民族技艺的传承。而目前社会上很多适龄青年正是通过非正式途径学习技能并实现就业,这种自发性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建立相应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引导。

(三)助力传统技艺,弘扬工匠精神

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存在,而“工匠精神”就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文化大环境。中国古老的“师徒”“匠人”文化精髓值得所有职业院校和企业借鉴学习。现代学徒制的全面实行不仅是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对大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更深层次的接纳[15]。虽然现代学徒制发展势头良好,但社会上依然对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存在一些误解,这就需要在社会上营造一种有利于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氛围。

首先是要积极引导传统技艺大师入职入校。例如在学校内设立“匠人工作室”,对职称评定、薪酬补贴等方面给予特殊关照。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既是技能的传承,更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工匠精神的传承[16]。二是扩大社会影响范围,对于校企合作试点成功的学校和企业在社会上进行宣传和推广,提升现代学徒制的社会影响力,树立正确人才观念,让拥有成熟职业技能的学徒成为社会尊敬的人才,从而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还要在社会上创建一种体现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将现代学徒制的成果纳入绩效考核中,建立成果奖励机制,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对取得重大成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17]。让企业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意义,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

(四)加快出台专项财政补贴政策

出台专项财政补贴政策根本目标是在政府配套资金投入的引导下使“校企合作”的双方提高培养现代学徒的收益期望值,充分激活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内生动力。首先,给予试点院校和企业一定的自主权。鼓励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分布情况,寻找相关企业进行意向合作。针对校企合作中的收益部分,允许学校和企业按照一定的比重进行绩效分配[18]。再者,针对现代学徒制参与企业,应制定具体激励政策,加快完善各项补偿制度。补偿不能仅限于培养学徒产生的费用,还应深入到生产设备费和人员管理费等间接费用方面。通过综合运用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的双重方式,减少企业的参与成本压力[19]。最后,政府应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尤其是内地发达省份的宝贵经验,出台相应政策来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使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校企合作培养相关产业学徒。

结 语

千百年的文化传承,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价值观,现代学徒制正可以有效传承工匠精神。大国需要工匠,西藏特色民族手工业更是需要大量的专业化工匠。西藏民族特色手工业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引入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需,是新型城镇化纵深发展之需,是区域社会精准扶贫之需,更是高质量教育追求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需。探寻职业人才学徒制培养的新路径是发展西藏特色民族产业的新动力,更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猜你喜欢
学徒工匠精神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魔术师的学徒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