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倩
(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盆腔炎性疾病在妇产科临床上很常见,通常是指在女性盆腔腹膜、生殖器官及邻近结缔组织发生的一种慢性炎性反应[1-2]。我院尝试采取宫腔注射及静脉注射奥硝唑的方式对盆腔炎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满意,现归纳研究情况如下。
从我院门诊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抽选600例进行研究观察,所选患者均在临床系统检查后确诊,符合《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中相关的诊断依据[3];无伴发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药物过敏体质以及处于特殊时期(哺乳期、妊娠期等)患者。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数表分配,A组300例,年龄在32~43岁,平均(38.7±4.2)岁,平均病程(2.9±0.4)年;B组300例,年龄在33~42岁,平均(38.2±3.8)岁,平均病程(3.1±0.5)年。两组采取统计软件处理组间基线资料,P>0.05,适合进行统计研究。
A组单纯接受奥硝唑静脉注射,用量取400mL,每日1次,共治疗2周。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本品经宫腔注射治疗,每次用量取400mL,每2d治疗1次,疗程与A组均为2周。两组用药过程中同时接受常规处理,包括全身营养支持、超短波物理治疗等。
记录两组的盆腔炎症消失时间,统计患者用药过程的不良反应率。同时评估用药疗效[4]:①痊愈:完全无下腹坠胀感、腰骶部胀痛或疼痛等症状及体征,经妇科及理化检查提示各指标均正常恢复,相关证候及体征积分较治疗前下降≥95%,且停药4周内未复发;②显效:基本无上述盆腔炎症状及体征,妇科及理化检查提示各指标有明显恢复,且证候及体征积分较治疗前下降70%~94%;③有效:上述盆腔炎症及体征有所缓解,经妇科及理化检查提示各指标有所改善,且证候及体征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69%;④无效:上述盆腔炎症及体征基本无变化或加重,复查基本未见各指标变化或加重,且证候及体征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
此次研究选择SPSS 19.0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组与B组的用药总有效率依次达到74.7%与91.0%,B组在用药疗效上较A组明显提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A组与B组的用药效果分析(n, %)
B组的盆腔炎症消失时间为(6.36±1.03)d,对比A组的盆腔炎症消失时间(9.57±1.28)d显著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在用药过程中均有出现不良反应,但B组总不良反应率较A组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A组与B组的用药不良反应率分析(n, %)
女性的内生殖系统主要位于盆腔,受其生理解剖部位较特殊的影响,女性发生盆腔感染的概率也较高[5]。药物治疗是现阶段临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首选疗法,奥硝唑作为第三代硝基咪唑衍生物之一,具有强效的抗厌氧菌活性,能够在无氧条件下将位于微生物分子中的硝基通过还原反应转换为氨基,并可阻断病菌细胞DNA的复制,由此发挥灭杀致病菌的作用。目前该药已被广泛应用于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但对于其给药方式则尚无统一标准。相关资料认为,盆腔缺少良好的血液供应环境,全身用药无法很好地抵达病灶,同时还可增加抗菌药物的用药剂量,导致耐药菌株形成,使该病的临床治疗更为棘手[6-8]。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发现B组用药后总有效率达到91.0%,该组患者的盆腔炎症消失时间较A组也有明显缩短,并且总不良反应率仅为3.7%,相对A组的总不良反应率10.0%明显下降,整体用药效果优于单纯经静脉注射治疗,与上述文献看法基本吻合[9-10]。
综上所述,对门诊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使用奥硝唑进行宫腔注射与静脉注射治疗,用药效果较单纯静注给药理想、安全,并可加速盆腔炎症的缓解,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