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布合力切·吾布力卡斯木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疆 喀什 844000)
在目前临床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结石疾病中首选外科手术,随着近年来微创技术的发展及成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应运而生。因该术式具有切口长度小、出血风险相对较低、结石清除率高等优势,已成为泌尿外科热门手术之一[1]。但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仍难以避免引起术中、术后出血并发症,对患者肾功能造成影响[2]。故而,找出出血因素,预防与控制出血风险就显得颇为重要。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评价及试析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结石疾病患者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出血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现将报告如下。
随机抽选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结石疾病患者,均已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对其病历资料及手术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25~70岁,平均(45.10±3.27)岁;结石类型:13例输尿管结石、19例肾鹿角结石、18例多发肾盏结石。
患者取截石位,在硬膜外麻醉的作用下,借助输尿管镜,于患侧输尿管放置6F输尿管导管到肾盂。将体位改为俯卧位,将其腹部垫高,并将生理盐水袋注入到导管内。经B超图像显示情况,准确定位穿刺部位。选L11肋间进针,若发现存在液体流出现象,则可退出针芯,放置导丝且使用16F胸膜扩张器进行通道扩张,寻找结石、取出结石,最后退出肾镜与镜鞘,置入肾盂造瘘管,术毕。
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出血因素,并制定相关临床护理对策。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手术出血因素:50例患者在术中、术后均伴有程度不一的出血,其出血因素如下,详见表1。
表1 手术出血因素(n, %)
人体肾实质中分布丰富血管,在进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过程中以及术后均存在出血风险,特别是在实施穿刺、扩张肾通道、取石与恢复中,可能会导致严重出血[3]。尽管当前该手术具备微创技术的优势,但是出血现象已成为该术式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已成为目前亟待思考并解决的重点难题之一。为此,本研究制定临床护理对策如下。
(1)肾通道扩张的护理对策。在穿刺过程以及建立肾通道操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点,由于为了处理更多的结石,往往会置入双J管,且缩短通道建立的长度以达到降低肾出血的风险[4]。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在手术前经CT扫描来确定穿刺点,同时穿刺点应当选取在无血管区,在到达集合系统后,尽量去以防导致肾实质受损。另外,在插入输尿管导管时,需注射造影剂,目的在于可清楚看到肾集合系统显像,方便人工肾积水的制造[5]。建立肾造瘘通道,可大幅降低术中出血的风险,从而进一步减少严重出血的可能性。
(2)集合系统穿刺及撕裂的护理对策。本次研究中有10例为集合系统穿刺撕裂出血。经深入分析主要是因为术野模糊、医生缺乏丰富的手术经验、没有充分把握等情况下,建议应当停止手术,并放置肾造瘘管,待引流液变清后才能实施手术[6]。此外,若在术中存在肾盂穿孔现象,则不可使用冲洗液冲洗,同样应当暂停手术,进行引流,并给予抗感染处理,直到未发现外渗液流出时方可手术[7]。
(3)感染的护理对策。对于术后感染出血且伴尿路感染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应用抗生素治疗,直到合理控制感染后再实施取石术,避免引发败血症[8]。
总言之,术前应当对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进行有效评估,并向其讲解围手术期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患者对手术出血因素的了解度,可缓解或解除其内心恐惧、疑惑心理。另外,还需控制血糖、血压水平,积极预防与控制尿路感染。若手术出血,护理人员需密切配合术者完全各项救治措施,严密监测其心率、血压、引流液量及颜色等,必要时给予输血处理[9]。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需停止手术。若引流液颜色呈鲜红色,需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并夹闭肾造瘘管,待休息7d左右,引流液清亮后才能下床活动,但不宜负重、劳损[10]。同时,可鼓励患者多喝水,大量摄入新鲜绿色的蔬菜、水果,不仅可以预防便秘,还可避免尿路感染。
本研究表明,50例围手术期出血患者中,主要为术后出血,占比54.00%(27/50),其次为术中出血,占比46.00%(23/50)。手术出血因素:集合系统穿刺撕裂、皮肾通道扩张、穿刺感染。经治疗与加强护理配合后,全部患者均已痊愈出院,且未出现死亡事件。
综上所述,有效评估及排除手术出血因素,通过采取一系列护理对策,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出血风险,提高手术整体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