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织锦技艺(以下简称为鲁锦技艺)带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是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缩影。鲁锦技艺体现了鲁西南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乐观、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审美情趣,与丰富的针法、繁杂的工艺一起构成了富有魅力的鲁锦文化。然而伴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模式的变革以及民俗传统的变迁,鲁西南民间织锦逐渐淡出群众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现代化纺织工业的发展,加快了鲁西南民间织锦退出市场的步伐。目前,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织造已经出现了断层,尤其是随着木质机器的损坏和传统艺人的减少,鲁西南民间织锦、织造技艺处于濒临消失的境地。或许是它负载的历史太久太深厚,以致今日的鲁锦技艺不得不面临一个沉重的话题:怎样能让历经多年文明的鲁锦技艺在新的时代中再创辉煌?
作为鲁西南民间传承的工艺品,鲁锦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从下图可以看出,人们对鲁锦的历史文化、代表寓意、实用价值和制作工艺都非常感兴趣。
鲁锦延续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缩影,折射出人民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丰富的针法一起构成了富有魅力的鲁锦文化,既是黄河文化的标志,又是黄河文明的见证。
鲁锦的织法丰富,构图变化多样,可以生产不同的线条组织和独特的手工织造艺术表现效果。鲁锦大多采用民间图案,通过对传统的织锦工艺进一步渲染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体的工艺品。成品形神兼备,绚丽多彩,是民间艺术家富有灵性的创作和构思的体现。这类工艺品虽然依附于丝、麻纺织或其他媒介而存在,但又往往能为所装饰的布料和媒介带来更多的审美情趣,增加更多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大大提升了原有布料和媒介的艺术性和技艺高度。
民间织锦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的缩影,对于研究我国农耕社会的发展以及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像鲁锦这样,粗犷中带有精细的独特风格,是我国其他地区民间纺织工艺中从未见到的。可以说,鲁锦在中国民间纺织历史研究和传统织锦图案艺术研究的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当今社会大力提倡坚持绿色消费观和回归自然的消费。在此背景下,纯棉质地手工织造、绿色环保的特色就显得尤为珍贵。由于植物染料反复染制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永不褪色,还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鲁锦具备纯棉质地的手工织造和绿色环保的特色,被广泛用来制作衣裤、被子、枕巾、桌布等与人体肌肤相亲的用品,那将是非常合适不过的了。
鲁锦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着重要的价值。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今日的鲁锦技艺在传承与保护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通过对当地鲁锦专卖店的调研,我们了解到鲁锦成品的创意来源于中国民间独特的生活智慧和民俗之美,其精湛的技艺来源于千百年传承不息母亲的双手。鲁锦更是天然纤维和生物染色合力营造的结果,体现了低碳生活和环保意识。与年轻人相比,老一辈人对鲁锦很是认可,以前更是称为“老棉布老粗布”,家家必备。当被问到对鲁西南织锦技艺的了解程度时,调查结果见右图:
由右图可知,大多数人对鲁锦技艺不了解。可以说,当地有不少人身上穿着鲁锦做的衣服,冬暖夏凉,又是纯棉,穿着放心也舒心。有不少人家里甚至有一些织布机器。然而那些织布器具已经许久未用,上面还有厚厚的一层灰尘。虽然市场上有很多以鲁锦为招牌的商店,尤其是在当地,这样的商店很普遍,但是许多户人家或多或少也有那么几床鲁锦织造而成的床单,他们仅仅知道一些经典纹样。其实他们都知道鲁锦的存在,也知道鲁锦出自于本地手工生产,但仅局限于此。对于鲁锦的历史,织造工艺,甚至意义并未深入了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90后的年轻人开始去追寻丝绸的步伐,使得丝质产品在市场上非常流行。相比之下,鲁锦这类的民间织锦已经不再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用品。没有了宣传市场,鲁锦的生产就受到了消极的影响,所体现的鲁锦技艺也难以保存,面临的是即将被忽视甚至遗忘。
目前,鲁锦技艺的做工是通过个体经营的形式开展的,主要由农村家庭中的妇女来完成。比如鲁锦的织造掏缯工序仅仅需要一个人就可以独自进行。但如今已经是机器盛行的年代,原来的织布工具的效率远远低于现在机器工作的效率。
根据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赵芳云老人的讲述:“织一床被面需要近二十天的时间,刨去工时和原料费,所剩辛苦费已寥寥无几,销售又占用了很多的精力。现在的农村妇女很少再做这样费工又赚钱很少的手工活了。”由于鲁锦的织造耗时较大,收入和时间无法形成正比,所以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挣钱,中年人则选择购买成品色线。像赵芳云老人能坚持织锦的,在农村是非常少见的。
当前,传统手工艺市场逐渐被现代化机器生产所取代,纺线、染线等技艺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传统手工业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方便高效的同时,民间织锦的质量已经难以得到保证。即使生活在鲁西南地区,但多数妇女已无法掌握这些技艺。曾经,鲁西南地区的农家女孩从13岁就开始学习鲁西南织锦技艺。采棉、纺线、打线、络线、染线、浆线、沌线、经线、刷线、做缯、掏缯等都是必修之课。鲁锦织造的七十二道工序在少女的耳濡目染,在母亲的口传心授下被熟练掌握,一朵朵洁白的棉花在勤劳灵巧双手的操作下,神奇地变换出1990多种绚丽多彩的织锦,堪称千变万化,巧夺天工。然而目前常用的图案只有二三十种。大量花色已经失传。部分农家仍有织机残存,但多数已废置不用。多数人放弃了原始的织布器具,久而久之,从事鲁锦技艺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少,这对于鲁锦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无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要想做好鲁锦技艺传承与保护,就必须依靠政府、社会、百姓的共同努力,增强鲁锦技艺的宣传力度,提高鲁锦技艺的知名度,强化全民对鲁锦技艺传承与保护的意识。
当今社会是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也给鲁锦技艺的大力宣传打开了思路。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互联网已经成为绝大部分百姓生活的必需品。鉴于此,首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将鲁锦技艺大力地宣传和推广。比如制作相关的网站,向网友介绍鲁锦技艺的历史与现状,甚至可以让网友在网络上亲身体验鲁锦的织造过程。其次,丰富鲁锦博物馆馆藏,建立完善的展陈和藏品管理制度,建立鲁锦技艺文化生态保护示范村,加强对鲁锦原始生产的保护,营造浓郁的鲁锦文化氛围,传承技艺。再次,抓住机会,让鲁锦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为扩大中国鲁锦的社会影响,中国鲁锦博物馆可以与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乡村频道合作,制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锦织造技艺专题节目,同时让鲁锦参加山东省旅游商品博览会、国际服装周、国际非遗节、文博会以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最后,政府部门更应做到让独具地方特色的鲁锦文化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让它在鲁锦织造技艺的传承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使之成为爱国主义和青少年活动基地,更加积极地推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上图可以看出,有67.36%的人认为鲁锦这种传统工艺认知度不高,而且没有学习渠道。有70.75%的人认为,如果将鲁锦加以改进,才能继续在市场上生存。大多数群众对鲁锦的未来发展表示出很高的信心。在新时期,要想扩大鲁锦的知名度,推动鲁锦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就必须让鲁锦走进市场,融入生活,实现从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的转型。这就需要坚持鲁锦工艺的改进,让鲁锦适应消费者的产品优质的严格要求,改造土纺、土染等手工织造的旧工艺,使之成为机纺、机染的手工织造的鲁锦新工艺,保证纱线、染色符合国家标准,生产出高质量的鲁锦成品。此外,鲁锦的加工应采取集体供线,分散定点加工,统一检验、集中成品的形式,从而形成层层承包系列化生产、责任明确的现代化管理的运营模式,让鲁锦的生产过程在“阳光”下有效运行。
有了足够的资金投入,就能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加大对鲁锦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力度,同时在专业人才的培训方面投入一定资金,推动鲁锦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对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第一,成立与鲁锦相关的研究机构,同时与山东艺术学院联合开展专题课题研究,出版与鲁锦相关的著作,开展鲁锦资源普查工作,举办鲁锦织造技艺传承与创新研讨学习班。第二,保护传统艺人,培养新的传承人,让鲁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指导职工学习新技法,开设专门的鲁锦课程。赵芳云老人在当地织锦艺人中享有盛誉。她在采访中明确表明“愿意收徒授艺,将多种鲁锦传统图案和复杂的织造技艺传承给新人,特别是汉字的技艺,传授给一些有基础的艺人。并愿意联合民间织锦艺人,与鲁锦企业合作,拓展手纺鲁锦制品的市场,为鲁锦织造技艺的传承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有86%的群众认为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效果不太理想,而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分别是:政府的保护力度不够、群众的保护意识不强、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了解不够。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武器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做好鲁锦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巨大的力量。其中,该法第30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和传播活动,采取以下方式:
第一,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第二,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第三,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第四,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2]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讲,可以依据该法的第31条,履行以下义务,包括: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3]此外,根据该法的规定,学校应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科技馆“应当根据各自业务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学术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展示。”[4]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推动鲁锦技艺传承与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动力,也有助于提高民众对鲁锦技艺传承与保护的意识。
鲁锦技艺有着独特的价值,也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推动鲁锦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一切措施,让世人都有机会看到鲁锦技艺的历史与发展,让世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鲁锦技艺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