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红丝凤

2019-05-14 08:52郭怡妮
锋绘 2019年2期
关键词:红丝古物李老

郭怡妮

摘要:《红丝风》是五十年代司马中原先生乡土文学中的一篇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红丝风》中重要情节的分析,以期能够探求司马中原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以及对中国珍宝遗失的痛心与遗憾。

关键词:红丝凤;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自近代以来逐渐没落,一直处于世界的边缘地带,即使是中华民族赢得独立后不断地复兴,却依旧无法摆脱弱势的地位。最令人痛心的是,承载着中国深厚文化的众多物品及古籍由于西方国家的强势掠夺,很多都已经“香消玉殒”,剩余的部分也多半被当时处于强势地位的国家夺走,以至于今天,对中华民族文化研究最深,最具说服力的著作,大多不出于中国本土。只因别国掌握着记载中国优秀文化的第一手资料,而中国的学者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的痛心与遗憾,不止当代如此,50年代的司马中原先生,也同样在《红丝凤》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司马中原的《红丝凤》讲述了一个当铺在近代国家危难时期毅然的坚持。典当铺“金满成”的老朝奉李尊陶在一个寒冷的风雪黄昏,毫不犹豫地以二万两银元的天价,收进了一只名为“红丝凤”的古瓶。却又在不久之后,坚信自己看走了眼,所谓的“红丝凤”是假的,当众摔碎了它,也摔碎了李朝奉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他从此退出典当界。然而一年之后,当瓶子的主人前来赎回瓶子时,已经辞职回家的李朝奉,竟然将“红丝凤”原物奉还。整个故事跌宕起伏,情节环环相扣,总是在最不经意间峰回路转,向我们讲述了战争年代,拥有民族气节的文化传承人,是如何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如何坚守自己的家国情怀。

《红丝凤》中,最能体现作者民族乡愁的便是李老朝奉对于古物中文化的珍爱与敬重:

“李老朝奉寂寂的摇了摇头说:

‘你们懂得,古物的价值在哪儿?它为什么会值钱?!……那是说,今人看重古人的智慧、创意和匠心,凡是古物的价钱越高,今人也就越显得没出息,一假如今人的物件,处处强过古人,古物就不值钱了。”,

由此可見,李老朝奉看重的不是物品,是凝聚在物品中的那超越时间的智慧、创意和匠心,这独到之处点点滴滴聚在一起,便融汇成了我们宝贵的文化,形成了那些珍贵的古物。无外乎老朝奉在教导其后的学徒时始终强调一点:“只认货,不认名。”保护古物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保护那凝聚在物品中的,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文化。可是在近代的中国历史中,我们的古物被损毁,我们的文化被掠夺。在那样战争爆发的年代,对于处于弱势的地位的中华民族来说,文化,本应该是最重要,最应该保留的“根”。然而大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即使有些军阀收藏,也仅仅是出于赏玩,或者是看中了它的载体的价钱,并未将其作为文化传承,也就是李朝奉口中“没出息的今人”。反倒是他国不断的掠夺、损坏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之下的文化,给日后的华夏子孙造成了难以挽回的致命的打击。

据有关数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成千上万的文化典籍毁于战火,化为铅水,成为文化史上难以抹平的伤痛与遗憾。不仅使学术的研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也使我们这个民族失去了许多传承与坚守的文化氛围。文学典籍是这样,文化宝物更是如此,宝瓶红丝凤可以称得上是当时一批文物的象征,它们在战火中颠沛流离,或损毁,或消亡,甚至不曾诉说自己的故事就永远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不得不承认当时的战乱年代,很难有人能够力挽狂澜地挽救那些流失的珍宝,但是司马先生在其文中所追求与呼吁的,并不仅仅是对一两件文物的保护。而是作为华夏子孙这个整体,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保护意识与危机意识。否则,谁也无法保证敦煌莫高窟的遗憾会不会再次重演。有史料记载,王道士当年卖给外国人经卷,仅仅是当时文献流失的方式之一,还有不计其数的文献在由敦煌运向北京的路途当中人为遗失,或被运送的官兵拿来作为古玩奇宝“孝敬”沿途的长官或者就在运送的途中,或因为携带不便等原因被放弃。即便是被发现文献曾被外国人盗取,政府当局的第一反应不是文化被遗失,而是自身的权利受到了侵犯,自身的威严受到了打压。这,便是司马中原先生写这篇红丝凤的初衷。我们珍贵文物的流失,不是因为我们能力的欠缺,而更可怕的是我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文物的宝贵。在那样战乱的年代,李老朝奉为了一件古物可以不惜牺牲自己几十年的职业生涯,这是何等的气魄和对古物的尊重。司马中原先生在此处所希望与呼唤的,正是这为了历史遗迹,为了历史珍宝可以不惜一切的去保护的精神与民族气节,他希望的,正是能借此来唤醒国民们对于文化遗失问题的客观认识,唤醒国民们对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光大的意识。作为远离大陆的游子,司马先生对传统文化,对民族情结格外珍视,所以在面对文物被劫,文化被毁的悲惨现实下,司马先生通过对文化的追忆,将对文化的眷恋凝结于对宝瓶的追惜中。

司马中原先生通过李老朝奉对红丝凤的保护,呼吁着我们对我们曾经遗失的文化的保护与珍惜,呼吁着我们去保护更多的红丝凤。

参考文献

[1]司马中原.红丝凤[M].风云时代,2018.

[2]赵建民.抗战期间日本对中国文化财产的破坏和掠夺[J].党史纵横,2(洲X).

[3]毕懿晴.文化自觉与民族国家认同[J].档案与史学,1997.

猜你喜欢
红丝古物李老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中华第一古物”:故宫石鼓
我的高寿跟我从事的工作有关
小偷盗文物后厄运连连 留条归还:千万别偷古物
红丝砚美甲天下 即墨侯俊冠九州——论青州红丝砚
古物(七绝)
有魔力的红丝带
做个“养心家”
八十八叟李树人:我的养生在于养心
剪不断的红丝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