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澈
摘要:当前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机械制造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对机械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为促进机械专业人才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对于机械专业学生而言,想要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的需求,除了要加强理论基础学习以外,还要加强实践探索,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期机械行业对技术应用工程专业人才的发展要求。本文对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专业;对策;探索
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市场竞争形势日益激烈,当前对于机械专业教学活动而言,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机械行业对岗位人才的发展要求,需要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高素质综合性技术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机械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也在不断进行变革创新,机械专业本身是一门技术性比较强大的专业领域,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究,更有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从而更好地从学校到社会岗位进行过渡,提高机械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加强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1 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背景探析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改革深化时期,为了更好地为国家输送和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高等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新路径,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平台,锻炼技能,提升素养,培养品格,提升综合素养。其中校企合作作为产学研结合模式的一种培养方式,近年来在高校应用越来越广泛。新时期国家提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新要求,针对机械专业教学而言,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加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校、企业、工厂等多方式的合作模式,逐渐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发展,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实操能力和创新意识。
加强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通过引入校企合作体系,可以让教师和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在实践中认识到所学知识和实际应用方面存在的差距,进而为更好地开展理论教学,完善教学体系,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结构等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在不断探索中激发创新潜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当然教学活动无论是采取哪种形式,都需要围绕新课改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促进教学活动实用化为目标,针对专业培养方向,探索适合学生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机械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2 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对于机械专业教学而言,想要更好地探索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好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2.1 夯实基础,建立明确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高校应当对市场形势进行分析,总结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趋势,并结合机械行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和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在学校内部完善相关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加强学科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以及课程体系建设。明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路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人才培养工程的有序开展。落到实处,一方面要不断开发和完善现有的课程理论体系,引入更多丰富的前沿理论知识,为学生构建系统的认知结构,教师要以身作则,积极进行学习探索,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質,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要以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积极聘请更多的机械工程相关方面的专家来学校授课,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构建更加系统宽泛的机械专业理论教学模块。另一方面要在实践基地设计和应用方面不断努力探索,不断借鉴国内外在机械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构建方面的经验,围绕教学目标,融合更多的资源,为机械专业的学生打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基地、设立更多的科研项目和实习的机会等,从而在实践探索中夯实基本功,提高机械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更好地进行创新创造。
2.2 明确机械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培养方向
方向是指导行动的基础,所以为了更好地探索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明确具体的培养方向,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当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提高科研、实践的主动性,除了要不断完善教学教材内容,提高理论学习水平以外,还要鼓励教师和学生深入研究,加强交流,在课堂学习和互动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还要对学生的学业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考虑,注重融入创新性的元素来进行考核评价。另一方面要以制度的形式来进行约束和规范,积极探索合作创新、团队创新的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的科研探索路径,从而引导教师和学生发挥个体的能动作用,整合资源,形成更多的新举措。还要积极探索推动机械专业科研成果产业化发展的新体系,以创新性人才、应用性人才为改革培养方向,深入研究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行业发展趋势,为高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开展争取更多的资源。
2.3 围绕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现状,深入查找当前在人才培养方面遇到的问题,明确待解决的问题。
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应当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建立相关的实施方案,对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整体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并探索如何鼓励他们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应用的激励机制。二是要善于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不断优化现有的考试体系。三是要加强团队管理,如何创设良好的公平合作机制,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四是要探索如何借助高校的人才优势,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从而争取更多的资源。五是需要对校企合作探索实施过程做好经验总结,并提出加强进一步创新的新举措。
2.4 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具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平台。想要更好地保证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运营,应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这样高校和企业可以借助网络或者其他形式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评估彼此双方的实力,进而更好地寻找合作的机会。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互动,为不同基础的学生推送更多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视野,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设计相关的测评项目让学生来参与实践,从而更好地激发创新潜能,将所学的知识引导他们更好地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找出差距,不断进步。
二是,结合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研实践项目。高校要积极鼓励机械专业的学生参与各种实践创新大赛中,通过设置不同的比赛项目,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技能开发,不仅可以在校内举办相关的科技发明创新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全国乃至全球相关的机械专业竞赛中,这样可以更好地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争取更多的合作资源,也为学生锻炼自身的技能等提供了更多的通道。高校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强和其他兄弟院校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为机械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
三是,丰富教学资源,构建完善的创新团队和分工合作制度体系。除了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以外,还要引导学生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高校还要完善相应的创新团队和分工合作制度体系,通过网络信息沟通平台,定期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进展等进行评估,高校要积极发挥主动性,探索机械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并通过集结产业优势资源的方式,争取更多地方的扶持政策,为学生解决就业等问题提供更多的路径选择。在校企合作方面不断积累经验,还要将经验用于更好地指导理论教学中来,以此为基础反思目前在教学资源设置、课程设计以及实习与实践基地构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创新开发,为机械专业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为学生从入学到实习、毕业以及实践等各方面设计更加完整的多通道人才培养路径,这样更好地帮助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宽专业优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此外校企合作模式应用过程中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活动中来,并主动了解国家对创新应用人才的要求,以此为基础不断调整教学内容,还要设置科学的评价机制,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帮助和肯定,提高他们的学习实践的自信心。
总之,对于机械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程而言,是一项动态的复杂的培养体系,在具体探索过程中需要结合行业发展方向、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优化课程资源,完善教学模式的新举措,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成长锻炼创设丰富的实践平台,在应用中提升创新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曹自洋.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4(09).
[2]曾文波;谭光兴;叶洪涛.基于校地合作創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