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本刊记者 孙超超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昌图县丰满源农业联合社理事长吴艳良(前排左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在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县——辽宁省昌图县,亮中桥镇东兴村丰满源农业联合社通过引导农户流转土地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联合社理事长吴艳良,也是东兴村党支部书记,被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吴艳良代表与记者分享了联合社以及东兴村一年来的发展变化。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吴艳良履职尽责,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就深入各乡镇走访调研,听取民情民意;作为村支书,吴艳良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在日常工作中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难题,对农村发生的变化有深刻体会。吴艳良告诉记者,此次参会他带来了多个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合乡并镇后,还要更加关注百姓的生活便利程度。
经过调研,吴艳良了解到2001年辽宁省乡镇减少了210个,昌图县也实施了合乡并镇,这本是有利于镇域经济发展、优化政府办事服务的一件好事,但也出现了一些不便之处,例如,群众的办事成本提高。他指出,合乡并镇后,医院、银行、邮局等一些涉及日常生活服务的机构也随之撤离,百姓汇款、看病都要花费较长时间在路上,部分村子到乡镇最远距离近20公里,尤其对留守老人而言,生活存在极大不便。
吴艳良建议,在被合并乡镇建立镇级公共服务中心,解决老百姓办事难问题,同时,教育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加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这对百姓而言是利好消息,切切实实为百姓着想了。”吴艳良告诉记者。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党的基层组织任期的意见》,提出村和社区党的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为5年。吴艳良表示,这一意见的出台,更加鼓舞了村党支部委员会的干劲,非常有利于基层党建的长期规划和优秀人才选拔,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也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作用,2017年我补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参会时,提出了延长村党支部委员会任期的议案,没想到这么快就得以实施。”吴艳良说。他认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据了解,东兴村地处昌图县最南端,与开原市相连。全村耕地面积8320亩,有8个自然屯,1692口人,490户,共有党员50人。2010年,在外经商多年的吴艳良回到家乡,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东兴村人均收入不足7000元,还有百万元的外债,村“两委”班子人心涣散。面对这样的难题,吴艳良开始推动东兴村党组织的建设,一方面,他牵头支委班子定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先富脑袋再富口袋”。同时,严格落实“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确保村级财务政务公开透明。另一方面,他和村“两委”班子共同谋划东兴村的发展,每年制定详细的村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让百姓富起来。“农村工作需要过硬的基层组织推动落实,村党支部书记既是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领路人,又是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大、任务重。”吴艳良表示。
经过多年努力,东兴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村民的能力素质、思想观念得到改变,人均收入达到1.4万元,成为昌图县的样板村、铁岭市党建示范村,2017年被确立为辽宁省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现在邻村的乡亲们都想并进我们村来。”吴艳良笑着告诉记者。
从2010年到2018年的8年时间,村民人均收入将近翻一番,东兴村是怎么做到的?吴艳良说,农民合作社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说真正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2013年,吴艳良和村里几名党员共同出资成立了丰满源玉米专业合作社,筹资购买了大型农机开展机械化服务,随即流转土地,采取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同时将秋收后的秸秆统一打捆,直接送到附近的生物质发电厂变废为宝,看到成效后,村民们逐步认可并纷纷加入合作社。后来,东兴村又成立了丰满源农机服务合作社,联合几家合作社成立了丰满源农业联合社。联合社现共有106户成员,带地入社的土地有1000余亩,建设了一支26人的管理团队。
辽宁省昌图县丰满源农业联合社的展板记录了联合社成长的点点滴滴
联合社的产业优势,加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东兴村村民逐步走上了致富路。在2017年建成粮食烘干塔的基础上,2018年,联合社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4500平方米的粮食储备库,配套4台运输车辆,形成了种、收、储藏、运输的完整产业链条。吴艳良表示,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各自发挥作用,联合社实现了产业链条上的衔接。一方面,联合社统一经营创造了就业岗位;另一方面,玉米秸秆打包,为农户带来20元/亩—40元/亩的直接经济收入,农户将粮食直接送到联合社烘干,每斤粮能增加0.3元—0.5元的收入。
此外,吴艳良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发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周密计划,在东兴村投资建设了制衣厂进行代加工,在家妇女都可到制衣厂工作,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目前已吸纳附近剩余劳动力106人,实现了就近就业、稳定就业,开辟了村民增收渠道。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16年,昌图县推出“一村一名大学生”蓄水工程,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组成青年创业队,系统学习前沿农业知识和致富经验,研究探索真正符合农村实际的发展途径。“这样的活动实践性强,既培养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管理的骨干,又切实带动了农民致富。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能更多一些。”吴艳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