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云南野生菌资源推进野生菌旅游产业开发*

2019-05-14 03:12张东月
中国食用菌 2019年4期
关键词:菌根松茸食用菌

张东月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4)

野生食用菌是指在完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一种健康绿色的大型真菌。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绿色美食主题的追捧,野生食用菌在市场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同时,野生食用菌也是我国云南地区各个民族人们的高端食物。与此同时,野生食用菌对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促进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因为如此,对我国的野生食用菌的资源概况进行统计了解,对野生食用菌建立保护机制,合理开发利用野生食用菌资源,是我们当下的研究课题。

1 中国野生食用菌产量和出口概况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野生食用菌生产大国,同时也是野生食用菌的重点贸易产区,国内多数的野生食用菌均产自云南。2014年~2018年野生食用菌的总产量、总产值,包括松茸、牛肝菌的出口量见表1。

据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办公室的统计数据分析,2018年我国的野生食用菌的总量相比于去年增长了59.8%,产值达到了90亿元。这个数字捍卫了我国野生食用菌的大国地位。在中国出口的野生食用菌中,松茸、牛肝菌成为了主流出口产品。中国的野生食用菌更是出口到了欧洲、美洲、亚洲的50多个国家[1]。

表1 云南野生食用菌产量、产值及出口量、出口额Tab.1 Annual total production, output and total foreign trade export volume, amount of wild edible mushroom in Yunnan province

2 中国野生菌的保护现状

最近几年,中国野生菌的市场逐渐变得十分巨大,人们开始对野生菌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在提倡绿色饮食的口号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野生菌的商业价值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受到了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们过度采摘的影响,我国的食用野生菌的品种以及自然状态下的产量正在呈现递减的趋势,形势严峻。保护野生菌的有效措施应该提上日程,我们面对着以下问题。

2.1 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刻不容缓

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目前,我们在野生食用菌主要产地的周边市、县开展了一些列科学的保护措施,但情况并不理想。一些人往往受到利益的驱使,对野生食用菌进行过度采摘,并且这种现象十分严重。过度采摘导致了野生食用菌的资源量和采集量大幅度的下降(详见表3),食用菌的鲜度无法达到出售的标准。另外需要格外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人们在过度采摘的同时,野生食用菌的生长生存环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对我国野生食用菌主要产区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行为对野生菌的生长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云南现在的野生食用菌的保有量骤减。野生食用菌产区的人们对食用菌肆无忌惮的采摘,对林地毫无节制的砍伐与踩踏,对环境肆意的破坏,直接导致了食用菌产区的地表植物被破坏。紧随其后的是水土流失,气候变化,野生食用菌的生存面积渐渐地被压缩,这已经成为了野生食用菌产量骤降的直接原因。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伴随着人类对野生食用菌生长环境的严重干预,一些相对于其他品种生命力较强、生存范围比较广的野生食用菌的品种正在呈现下降的趋势。云南主要的野生食用菌产区,物种多样性也趋于下降。在进行实地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采集野生食用菌的方式大致是一样,都是对整个食用菌进行连根拔。一方面这对于食用菌生长附着的菌落是一种毁灭性的破坏,直接导致了食用菌的菌丝不能继续生长,对食用菌的再生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许多野生菌在初具形态的幼菇时候就已经被人们强行摘取,在此之后,野生食用菌自身产生孢子将会变得非常艰难,孢子散发也有着很大的阻碍。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野生食用菌的生存环境将会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取而代之的是食用菌物种的多样性被严重破坏直至消失[2]。

2.2 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措施缺乏

人们从生态环境中获取资源,这个过程缺乏对野生菌资源保护的措施。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保护措施实施之前,人们对于野生菌的管理一直是自由开放的,任其自由生长、自由管理。尽管形势已经如此严峻,而后还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壮大野生食用菌的采摘队伍,而且是规模掠夺性的采摘居多,这仍旧是一种毫无约束的自由采摘行为。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相关的措施来对这样的恶劣行径进行约束,但政府的干预依然缺乏科学性,管理方案陈旧低效。人们对于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相关的技术研究处在一个滞后的状态。关于野生食用菌,还有许多难题需要攻克,一些相对于以往的保护措施较成熟的技术性举措有望被落实。

表2 昆明市松茸主产县2018年产量统计Tab.2 Production statistics of Kunming matsutake main producing counties in 2018

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对野生菌采取的保护措施主要有这几种,分别是易地保护、就地保护和离地保护。中华全国供销社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就以这样的保护思路为中心,积极研究对于云南野生食用菌的保护应对措施[3]。

3 野生食用菌的保护措施

3.1 野生菌的就地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顾名思义就是指对野生食用菌的原生环境进行圈地保护,并且对野生食用菌的培育和繁殖技术进行实地应用。这一举措为野生菌挽回了损失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使得珍稀物种的多样性得到了保护。有关政府也应该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自然生态保护区。这一举措成功的实施,也会为增加野生食用菌的自然产量带来很好的效果。中华全国供销社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在1999年,针对野生食用菌的培育提出了保护的概念,并在我国云南省迪庆州的白马自然保护区组建了松茸自然保护区[4]。与此同时,在云南楚雄紫溪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了特殊的牛肝菌自然保护区。当然,除此之外的野生食用菌也开展了大规模的就地保护研究。通过对大批量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在0.1 hm2的保护试验林的区域内,松茸的个数平均增加了45%,与此同时平均产量上升了49%。研究表明,在每50 m2的松茸试验林区内都会保留一个松茸的开伞菌,这对松茸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3.2 野生菌的迁地保护

野生食用菌的迁地保护,主要囊括了食用菌菌根化苗的普遍应用和野生食用菌的繁殖培育。中国目前存在的菌根食用菌大概有600多种[5],占据了中国野生食用菌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云南的菌根食用菌都有牛肝菌、大红菇、绿菇、鸡油菌、美味牛肝菌等。这些食用菌往往鲜美异常,营养和美味兼具。但是这些食用菌都属于外生菌根的类别,在人工培育上极具难度。截止目前,我国对于食用菌菌根的栽培依赖于菌根化苗木的引进,然后对食用菌菌根苛刻的生长环境进行模拟。以此来另辟蹊径,建立属于菌根食用菌的种植园。进行半人工干预繁育或者模拟繁育,菌根食用菌幼菌的成活率大大得提高了。在栽种的树苗成长成林后,林中也具备了野生食用菌的生长条件,它也就慢慢生长起来。在此之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就此得到了恢复,也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刘培贵的带领下[6],在国内首次使用了自创的EMF合成技术,并且十分成功的培育出华山松、板栗菌根树苗,而后获得了国家专利。这些有效的新技术都为中国野生食用菌的保护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新路径,也为日后推进野生菌旅游产业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4 野生食用菌的旅游产业的开发利用

4.1 开发层次低, 技术匮乏

一直以来,中国野生食用菌在旅游行业的开发状态主要是以购物和食用为主导。同时有些食用菌产区还增加了对野生食用菌的繁殖基地进行参观的项目,还有筹划寻找野生食用菌和野生菌菌王的选拔赛。这些活动都滞留在表面形式上,并没有将中国传统的野生菌文化添加其中。另外一方面,我国在销的主流野生食用菌通常是鲜菌、冻干菌,并没有很高的附加值。一些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野生菌往往被忽视,并没有对其做到合理的开发,没有贯彻物尽其用的生态观念。通常人们在进行乡村游时,游客只能购买到一些粗糙的加工品。并且多数开设乡村旅游场所的负责人,一直采用的也是最原始的营销模式。其实乡村旅游稳定发展的核心就是二次客源,通常这些乡村旅游场所并没有能够吸引人二次光临的特色,企业营销无从谈起。更是没有针对食用菌旅游业的长远规划,其中不乏一些较为突出的食用菌旅游企业,往往会构建自己的网站,而后开展企业旅游的网络营销。但是营销手段过于单一陈旧,无法激发旅游者的欲望,也无法为推动食用菌旅游产业做出较为积极的影响[7]。

4.2 野生菌在旅游产业中的利用价值

我国野生食用菌的主产地是在云南,这里物产丰饶,景色宜人。也正是这样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我们孕育口感细腻鲜美、营养价值极高的野生菌。云南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部,具有复杂的气候类型并因此造就了空间气候,丰富的地形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创造了琳琅满目的生物体系。我国现有的野生菌品种大多都是和植物腐生或者共生的真菌,多样的植物体系为食用野生菌的品种多样性打下了基础。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野生食用菌大概有2 000多种,我国就占据了其中的700余种,146属,48科,详见表3。与此同时,许多野生菌还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有益。比如鸡菌不但里面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以及脂肪等,还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作为野生食用菌大国,挑战和责任同在。我们一直秉持绿色出口、保证质量的原则,来对云南的野生食用菌资源进行开发利用[8]。

4.3 对野生菌开发利用的新举措

野生菌产地的企业可以和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机构进行战略合作,凭借这些机构的技术实力,来对野生食用菌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野生食用菌的药用价值极高,可以用来开发新型药品、护肤品等,这都是正确的思路。比如之前对云南灵芝的深层培养,而后可以从灵芝菌丝内部提炼出一种具有抗癌功效的多糖,这就是对野生菌进行深度开发的典范。另外在品种繁多的红菇中有高达24种对生物肿瘤有着很高的抑制率的品种,正在被科研人员所开发。同时,在野生食用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品牌效应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的推动。企业打造品牌效应,能有有效的降低同类产品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替代程度,同时又能为企业的王牌产品带来垄断优势。在野生菌主产地云南,这种落后的生产营销方式应该被快速的替代。要合理利用新媒体譬如互联网广告、电视广告等进行宣传。与此同时还能够和旅行社签订合同进行战略合作,做到旅行社客源的转化。时刻不忘把握质量关,形成“口碑效应”。

表3 昆明林下常见野生食用菌科的属、种数目Tab.3 Number of families, genera and species of common wild edible fungi under Kunming forest

4.4 加强对野生菌旅游产业的基础研究

我国的野生食用菌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与丝绸之路并驾齐驱也并不夸张。中华民族的食用菌文化,也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进行生态饮食的首要考虑对象。各族人民对野生菌进行宣扬,口口相传。人们把野生菌作为美味的食物,前前后后已经持续了近千年。现在市场上的主流品种羊肚菌,它在历史上曾经被纳西族当作贡品来对皇帝进行供奉;珍惜品种松茸也曾经是纳西族餐桌上的珍馐。这些史实都为推动野生菌旅游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在开展野生菌旅游产业的同时,乡村旅游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就是对野生菌的“食”。光顾食用菌产地的游客,是否能在一年四季都能够品尝到鲜美的野生菌,这是目前很多投身野生菌旅游的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是有了这样的需求,相关人员应该着力寻找一种低成本并且利用普通民众操作的贮藏方法。尽管野生菌的食用价值已经被人们了解得比较透彻,但是对于野生食用菌的开发利用,仍然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业。这样的产业开发需要有扎实的学科研究背景,也是发展野生菌旅游产业的瓶颈。与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专业研究所进行合作,野生菌主产地为研究所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同时,研究所又为发展野生食用菌旅游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巩固了基础研究[9]。最近几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们旅游选择倾向于返璞归真,乡村旅游的规模也就由此变得越来越大。

5 结语

伴随着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人们对于饮食结构也有了新的认知。更多的倾向于绿色、健康、无污染,对野生菌的旅游产业的资源开发完全符合当下的“绿色经济强国”、振兴发展食用菌产业文化的战略,也必将为社会,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猜你喜欢
菌根松茸食用菌
菌根真菌在林业研究中的应用
菌根化马尾松苗生长形态对干旱及复水响应
去除外生菌根对红壤侵蚀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干巴菌菌塘周围云南松幼苗菌根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及外部形态*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山东茌平:种植赤松茸让秸秆变废为宝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疯狂的虫草,疯狂的松茸和疯狂的岷江柏*——专访作家阿来
姬松茸当松茸卖是不是售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