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
摘要:小说《京华烟云》是一部斐然国内外的作品,包含着很多独特的中国文化。本文选取郁飞《瞬息京华》译本,探究《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的回译翻译技巧。研究发现,郁飞译本中使用最频繁的是直译、音译和替换的翻译技巧。不同类型的文化负载词译者采用的翻译技巧也不相同,实现了对原文的高回译度。
关键词:《京华烟云》;文化负载词;回译;直译;音译
一、引言
《京华烟云》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林语堂先生在表达这些文化因素时自然也经历了从中文到英文的过程。继而中国译者又将这些文化因素从英文译至中文,这就形成了回译。笔者选择了影响力较大的郁飞的译本进行文化负载词回译策略的研究。
二、《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的回译策略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曾在他的书中把文化分为生态文化、物质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语言文化。笔者在奈达文化分类的框架下将文化负载词也分为五类,即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
(一)生态文化负载词
例1 Years ago,watching the flood at Shihshahai,Mulan had casually promised Lifu
that they would see the Old Summer Palace together.
译:那年在什刹海看大水的时候,木兰无意中答应过立夫同去寻访圆明园遗址。
译者将“Shishahai”音译为“什刹海”。笔者认为这种音译法的处理方式是大家广为接受认可的。而且也切合原语作者林语堂先生所表达的意思。
(二)物质文化负载词
例2 There was also a jade yuyi,a purely ornamental but important formal wedding gift,usually placed on the table for display as a symbol of goodluck.
译:另有一个玉如意是纯粹饰物,却是少不了的正式结婚礼品,通常摆在桌上作为幸福的象征供人欣赏。
原文林语堂先生用音译的手法把“玉如意”译为“jade yuyi”,并且后面加上具体描述可以很容易让西方读者了解到这是一个象征吉祥好运的饰物。郁飞翻译时准确译为“玉如意”,整个句子并没有拘泥于原文的句式结构,使译文更加流畅。
(三)宗教文化负载词
例3 God save us from power and glory.
译:老天爷免了我们的权势和荣耀。
西方人大多数都信仰基督教,God在他们心中是一种信仰和力量,上帝是宇宙的支撑者和创造者。和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中国文化推崇老天爷,即“天帝”。例3就解释了林语堂先生在写作原文时用“God”顺应西方宗教文化。而郁飞翻译时也同样顺应了中国文化,用了替换的翻译方法,将之译为“老天爷”。
(四)社会文化负载词
例4 Turning to Feng,Mr.Yao said“You had better go early and see the Imperial Physician.”
译:姚思安转向冯舅爷说:“你还是早点去拜访太医。”
林语堂先生将“太医”的性质直译出来,而郁飞将其翻译过来,并没有直译原文“皇室医生”,而是简单明了译为“太医”。因为中国读者已经具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存在着文化默认值。译为“太医”反而取得了很高的回译度。
(五)语言文化负载词
例5 Tseng Laoyeh!Ten thousand fortunes,I greet you.
译:曾老爷!万福!给您请安!
例5中林语堂保留了文化特色用“Ten thousand fortunes”,而不是一般外国友人打招呼“how do you do”,因此郁飞也保留这一特色,采用符合中国读者的习惯和思维,译为“万福”。而“greet you”意译为“给您请安”,也表明了这一语用距离,说话者和曾老爷是有地位差距的。
三、结语
译者根据不同词类的文化负载词,所采用的主要翻译策略也不尽相同。研究发现译者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多采用的是直译、音译和替换的翻译策略。对于地名等物质文化负载词,译者多用音译的方法,宗教文化负载词,多采用意译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A La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M].Dell Hymes,Allied Publishers,pvt,Ltd,1964.
[2]包惠南.中國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3]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4]王程.《京华烟云》两个中文译本文化负载词回译策略比较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