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陶然
摘 要: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研究生导师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立德树人,更是《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对师德师风提出了总体部署的相互呼应。本文尝试探讨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和出发点的基础上,怎样更好的开展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立德树人;思政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九大以来,将立德树人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大势所趋,细分到高校中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谈立德树人更能够联系到学生的导师与辅导员、学院之间的有机互动,使立德树人的目标和出发点更明确和有指向性。
一、立德树人的基本概念及内涵解读
立德树人,是“立德”与“树人”的辩证统一。“徳”因人而立,“人”因“徳”而树。“立德”是为了“树人”,“树人”的前提是“立德”,立怎样的“徳”,决定了树怎样的“人”,树怎样的“人”,体现了立怎样的“徳”。立德树人不是新命题,但依然任重而道远。我国古代宗法社会中所讲的立德与树人,尽管是建立在土地产权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所必备的礼仪、教训、赏罚。立德树人作为思想遗产,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至今仍发挥作用。
在高校中,立德树人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精神内涵:
立德树人使社会主义教育本质更加明确。社会主义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其本质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平教育的机会。从教育目的的角度看,立德树人强调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文化诉求,依法保障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权力,使其“学有所教”,使得全体社会成员能分享到教育发展的成果。
立德树人使高校办学使命更加清晰。立德树人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抓住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拓展了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是党的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拓新拓展,也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指向。
立德树人使高校学生培养目标更加具体。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泛精英教育的转变,使大学生培养的目标、任务、方法发生了变化。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提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内涵。
二、立德树人与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工作和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不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实施者、管理者都多加入了研究生导师,并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从这一层面出发,立德树人,也是研究生导师参与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里遵守师德师风的紧密契合。
在这种契合下,立德树人能够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强调坚持不懈地抓道德养成,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徳为大德。中国古人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倡导立德树人,要求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明辨是非,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使“徳”走进大学生灵魂深处,从而达到“入兰芝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这种效果与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走向社会的栋梁之才不谋而合。
同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也离不开立德树人这一重要环节。当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化,方式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展开,便能够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从“立德”出发,宣扬和推广中华文化中的传统美德,鼓励和引导研究生在积极投身学术研究,提升科研能力的同时,不忘把自己塑造为一名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有了“徳”,就能学会感恩,能够把自己和社会,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仅仅局限在个人身上,这也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目标。
三、从立德树人维度全面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立德树人这一中心命题,不断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的重点目标,从全面推进、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文化宣传四个层面推进,达到将立德树人贯穿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推动该项工作走向良性循环。
(一)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教育,从多角度、多渠道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充分利用高校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契机,将其与立德树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榜样作用,从师德师风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导师形象,引导研究生进行科学规范的学术研究,遵守学术纪律,严守学术道德。
充分发挥辅导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的中坚作用,要求辅导员在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中自身做到立德树人示范作用外,并积极发动研究生会、班委等学生力量,在研究生中大力开展弘扬传统文化、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活动,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演讲比赛、交流论坛、户外展览、专题报告等,使各项活动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充分运用学院管理层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牵头,高度重视立德树人教育,对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提出明确的立德树人教育要求,并在制度层面和实践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保障立德树人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从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学院管理层三方面的全面推进下,立德树人才能真正走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才能够紧扣时代主旋律。
(二)制定并完善立德树人教育制度,落实到学院开展研究生思想教育各项工作中去
制度的制定同时征求细化到每周、每月、每学期的目标和任务,深入细致地探讨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并在制度中明确制定一系列监管和监督体系,明确责任和监管方式,对不能按时按量有效完成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给予适当的懲罚措施;开展学院内部立德树人教育评比,对工作开展认真负责,工作成绩突出的相关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制度在制定的同时,注意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尤其是在制度制定后实施过程中,定期听取师生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对立德树人教育制度进行完善和修订,力争做到该项制度为立德树人教育起到推进作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因该制度得到强化和提高。
(三)加强管理,提高管理者素质,增强立德树人教育水平
立德树人教育以及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要依托于管理者来实施推进,因此管理者的素质高低是影响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要提升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的学院领导、研究生导师、辅导员的立德树人思想素质水平。要提高增强立德树人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加强管理者的人格修养,尤其对于研究生导师,可以结合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品行,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言行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契合性和匹配度。
其次要注意对管理人员进行多元化的培训。立德树人教育涵盖的内容广泛而深刻,涉及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实施则需要管理者和工作开展时注意言传身教,树立榜样作用。现实中为避免出现管理者对于立德树人教育不够重视,对立德树人教育的精神内核与内涵不够熟悉,因此可通过多元化的培训来增强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如专题讲座、讨论交流等,只有先把管理人员的水平提升上去,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
(四)加强文化宣传,营造風清气正的教育氛围
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院士认为,目前中国教育界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大学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崩溃。他说:“目前,社会上的许多不良风气都在高校有所反映,学生和教师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都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张其成教授对此表示认同,认为当代社会最大的危机之一就是信仰危机,没有精神信仰,没有道德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立德树人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最核心的环节,加强立德树人的宣传,让它在高校中产生正面的影响,是作为管理者必须做到的。
第一,在立德树人教育的宣传上,注重文化载体建设。充分挖掘并利用好大学校园文化载体,创作出跟立德树人相关的的物质文化产品,可以将立德树人的精神和高校精神文化通过这些文化载体和文化产品体现出来,譬如将立德树人的核心内涵融入到服饰、校园吉祥物、明信片、标签纸、马克杯等等中去,塑造和展示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形成有特色的校园立德树人教育文化,提升学生的品味,充分满足高校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二,亮化立德树人的人文景观。从立德树人精神内核出发,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绿化、公园等设施,经过精心设计、细心安排,使高校的公共设施上布置上宣传立德树人教育的标语,使校园景观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达到统一,并能够服务于立德树人教育的开展和推广上。
第三,创设立德树人相关的课程加入到研究生教育中。高校应充分挖掘校园文化课程资源,使高校校园物质文化作用于人,参与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道德品质的发展,不断调节学生的自主意识、自爱意识、自尊意识,促进研究生的人格不断完善。
四、结语
立德树人教育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不断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立德树人教育使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是符合时代主题,尊重教育规律的做法。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则应该通过加强自身修养,在制度和管理上让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朱洪娟.基于立德树人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
[2]赵蕾.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
[3]陈华文.立德树人维度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