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音乐教育基石,做合格园丁

2019-05-13 02:06唐子晴
青年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钢琴伴奏音乐教育

唐子晴

摘 要:在音乐教育中,歌唱与钢琴伴奏作为音乐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比赛中受到了选手和评委的重视,作为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本科生就业面对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因此做好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熟练应用掌握歌唱与钢琴伴奏的技能,为了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审美体验,下面就谈谈这次比赛中歌唱与钢琴伴奏这一项目带来的感想与收获。

关键词:歌唱;钢琴伴奏;教师教育;音乐教育

2018年第十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在广西师范大学圆满结束,这项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设置的音乐教育本科生基本技能展示项目是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基本方向,也是对合格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的基本认识。这次基本功展示比赛设置的展示项目有:歌唱与钢琴伴奏、自弹自唱、中外乐器演奏、合唱指挥、舞蹈展示、微课展示。这六项能充分客观地展示作为音乐教师的基本技能。其中,歌唱与钢琴伴奏在10月25日举行,分上午下午两场,这个项目满分为一百分,以学校代表队为主,每组三名选手,两两合作完成展示,每名选手歌唱伴奏各一次,单独计分,曲目由选手自选,演唱伴奏时间不超过四分钟。歌唱与钢琴伴奏项目包括了个人的演唱,以及为他人钢琴伴奏,不仅歌唱表演要到位,钢琴伴奏不仅要流畅的保证歌曲的完整度,钢琴的踏板运用,弹奏的旋律及节奏都要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一、声乐展示

在这一项目中,少数师范学校充分体现出了自己的实力,学生们所展示的能力也均能体现出可成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部分学生拥有很好的嗓音条件,歌唱的同时展现了自己的声乐技巧,在舞台上做到了很好的歌唱表演的状态。但也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歌唱的呼吸。气息不够,气息的支点也不够稳定。比如:39号学校的1号选手演唱的《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40号学校的2号选手演唱《梧桐树》,52号学校的1号选手演唱《青春小鸟》以及42号学校的2号选手出现同样气息不够,38号学校的1号选手甚至在演唱时出现了跑调和忘词的情况等。在教学中,教师不关注气息,学生的歌唱状态无法进入,教学就难以达到实效性。声乐中的气息,指的就是呼吸的运用。在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中提到过“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在我国民族传统唱法中,也提到过歌唱中呼吸的重要性,认为“气为声之本,气乃声之帅”,并强调:“气催声发,声靠气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

歌唱的咬字。咬字不够正,吐字不够清晰。例如:45号学校的1号选手演唱的《眷恋》,37号学校的2号选手演唱的《情歌》等。这个问题放在教学实践中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困扰,学生对字发声的概念也会很模糊,教师正确的演唱示范能使学生进行正确的模仿学习,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歌唱不仅要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感动听众,还要正确,清晰地向观众传达歌曲中的词意,使观众能够听懂和理解。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说过:“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意思是要把字融化在歌声中,即“声中无字”;将字变成音乐化的有声字,即“字中有声”。我国传统音乐中对吐字的要求是做到“字正腔圆”,每个汉字都是由“声、韵、调”三个因素合成的,咬好字头,唱好字腹,收好字尾,做到咬字正、吐字清、归韵准,就能达到“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

歌唱的艺术表现。强弱快慢情绪处理不当,导致情感表达不到位,演唱技巧不够成熟,发挥不够稳定。例如:38号学校的2号选手演唱的《让我痛哭吧》,快慢情绪处理不当,作品理解不够到位,导致演唱歌曲没有歌唱性,旋律不流动。教师在教授音乐作品时,不仅教授的是对音乐作品的认知,还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领悟,作品情感的表达,以及对待音乐作品的态度,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歌曲情感的表达,与强弱快慢处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清代声乐理论家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提到:“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宜重。”并提到:“唱曲不得其情,则正邪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词曲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着索然无味矣。”这些论述就强调了“情”,即歌曲中的艺术表现,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喻宜宣教授说过:“如果对此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微,这就无法理解作品,更达不到艺术表现的境界,只能唱音符,唱一个一个的字音,就不可能把自己从事的表演专业发展到更高水平。”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形体与舞台表现力。在比赛中,有些选手的形体站姿,手型,眼神表情都缺乏舞台表现力。前苏联声乐专家捷米采娃曾说过:“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时发声的源泉。”说明了歌唱的姿势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不正确的姿势会带来不正确的发音。例如:38号学校的3号选手演唱时面无表情,眼神没有表现力;40号学校的3号选手的站姿,双脚并拢;41号学校的1号选手站姿微微含胸驼背,会压迫胸腔共鸣,在演唱《我的爱人,你可听见》中“待到云开,见日时”以及“笑看大地换人间”时,两句连着平举双臂;46号学校的3号选手演唱《蓝色爱情海》时,肩膀有轻微抖动的小动作,歌唱时的手型反而使气息更浮了。歌唱时的站姿要自然,双脚可一前一后,肩部不能抬高,頸部下颌呈放松状态。在声乐艺术表演的教学中,眼神,手型,站姿也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声乐作为表演,应当声情并茂,并且在老师的正确示范和提醒下,使学生有表演的欲望。

二、钢琴伴奏展示

部分学生看得出钢琴基础是很扎实的,弹奏华彩技巧的时候游刃有余,能把一首完整的正谱钢琴伴奏以正确的情绪节奏弹下来。但是也有部分选手的钢琴伴奏依然存在几个问题:

弹奏作品的完整性。弹错音,弹错节奏、不连贯。例如:38号学校的1号选手为3号选手弹奏时,弹奏音乐不连贯,导致3号选手演唱时不知所措,没跟上伴奏;42号学校的2号选手为1号选手弹奏前奏时弹错音以及55号学校的3号选手为2号选手弹奏前奏和尾奏时弹错音,不熟练导致流动的音乐间断,在教学中如果出现弹奏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生也不连贯,酝酿好的情绪不能很好地抒发出来。

弹奏技巧。手指不够灵活会导致连音不准确,音阶不流畅,琶音手腕乱晃。和弦松散,音不够有力度影响情绪不到位。53号学校的2号选手帮1号选手弹奏曲目的时候,弹奏力度不够,几乎只听见单音伴奏,整首歌的音乐效果非常单调,3号选手帮2号选手弹奏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问题,甚至两者之间存在默契度不够,伴奏比歌唱者速度快。55号学校的1号选手为3号选手弹奏《我爱你,中国》时,歌曲的引子部分由于手指灵活度不够,导致琶音不流畅。更有些选手的表现像是为了弹简单的伴奏而唱简单的歌曲来“应付”比赛,曲子很简单,弹不好,唱得也不到位。

钢琴伴奏与歌唱相结合。两者达成默契,形成“配合”是很关键的。两者“配合”包括作品意境、内涵理解、作品演绎、声情并茂、作品人物情感以及艺术价值呈现的配合等等。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成为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情感的浓缩与升华,同时也是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两只之间相互协作的体现。教师在为学生伴奏时,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后,还需要通过艺术作品的桥梁进行相互的交流与思辨,以达到技术上、感情上、思想上、意识上的沟通与协调。

三、扎稳专业基本功,学习态度端正

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的基本功要扎实,学习专业的态度要认真。笔者在观摩基本功展示时感受到,有些选手的演唱技巧以及钢琴伴奏的基本功不太扎实,不应该是在本科学习了三年后展现出来的效果。郭声健教授对这个项目的评价是这样的:“从这个项目看,的确我们的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感到绝望,当然也不能以偏概全,一首《难忘今宵》竟然几乎无法张口,在大学学习了整整三年,不管主攻什么专业,钢琴弹奏与歌唱水平如此低下,令人有些匪夷所思。像这样的问题,除了学生个人的不努力之外,恐怕学校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吧。”这的确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扎实的基本功不仅是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有句关于教师的俗话说:“要想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如果教师的专业技能不够成熟,怎么能完全传授给学生呢?那么恐怕学生连“半桶水”都没有,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教育现象。

端正学习专业的态度,学习态度对学习中的各方面都有所影响,反过来,我们也要看到学习对学习态度的制约和影响,学习中如学校的制度、教师的教学等,都会对学习态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制约,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学习态度的优良,直接影响着学习最终的成果,我们在学习上只要保持刻苦钻研,良好的学习态度来进行专業的每一阶段的学习,得到想要的学习成果。

四、端正音乐审美态度,注重本国音乐文化

在上午上半场的比赛中,每组选手都有一至两首外国作品,在下午的比赛中,外国作品占一半,中国艺术作品较少。但值得提到的是,有几位选手演唱了中国古诗词歌曲,例如《关雎》,《在水一方》等,43号49号学校的选手均演唱的都是中国歌剧选段,唱得也有韵味,弘扬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反而有些歌唱外国作品的选手外文发音不标准,还会导致不仅歌唱外国歌曲也不精通,唱中国歌曲咬字不正,得不偿失。在中国教育的背景下,作为中国的音乐教育者,要端正对中国音乐作品的审美,多学习本国的音乐文化,应当把弘扬中华文化放在第一位,艺术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应当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以中国文化为主,在教育中以中国歌曲为主,例如,在声乐教学中,应当多涉及中国艺术歌曲、民歌或地方戏剧,而不是只唱外国歌曲。在钢琴教学中,也应当多弹奏中国钢琴作品,以及中国歌曲的正谱,这些在教学都具有实用性。

五、学校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歌唱与钢琴伴奏是最能体现学校整体实力的一个项目,是最能体现学校之间的差距,也最具说服力,同时也是展现身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实力的一个项目。成绩很重要,但透过比赛成绩让我们总结反思现在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方向更重要。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教育,特别是目前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是势在必行的。目前我国许多师范院校已经开始探讨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实践,但是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完善。教师教育的课程是教师专业化要求之一,也实现教师教育的核心领域之一,所以对教师教育的课程以及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尤为重要的。

由教师参与界定学习需求,与教师一起制定教师政策、规划和计划。学生与教师共同制定对未来的职规划,利于师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给予更好的建议,使教学计划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学校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统一,教师学习的内容与方法必须与希望他们教授的内容与方法统一。学校的课程的安排符合教师专业的需求,除了教师的理论知识课程,专业技能的课程应该合理安排课时与时长,把重点放在填补教师自身基础知识技能的空白上。

不仅要强调认识,而且要重视态度和情感因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师在教授音乐作品时,不仅教授的是对音乐作品的认知,还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领悟,作品情感的表达,以及对待音乐作品的态度。

六、小结

歌唱与钢琴伴奏是各自独立又是互相交叉的,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要具备钢琴技巧和声乐表演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就要在授课时了解并适应这一教学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对基础训练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要平衡专业能力,不能会弹不会唱,不能只会唱会唱不会弹,不能会弹会唱,不会教,要会弹会唱还会教。音乐基本技能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石,如果它不够稳固,音乐教育的大楼将摇摇欲坠。我们作为音乐教育的园丁,必须夯实音乐教育的基石,让音乐教育稳稳伫立在中国教育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M],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59.

[2] 沈括,梦溪笔谈[M],中华书局,1957.

[3]张志红,狄兰芳.学习态度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大学教育,2009.

[4]武小云,崔凤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态度调查研究[J],当代音乐,2016,07.

[5]戴媛媛.“合”与“和”的艺术——漫谈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之间的关系[J],艺术研究,2015,01.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钢琴伴奏音乐教育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