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荣军
摘 要:学前期幼儿在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常以父母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婴幼儿对父母的态度特别敏感,父母的言行举止足以影响孩子的情绪、意志和行为,久而久之化为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保持常态的、稳定的情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人格最优先、最有力的塑造者,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对孩子爱意的表达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本文从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的调查入手,努力寻找学前期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影响的特点、纠正方法、策略。以促进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对学前期幼儿的正面影响,有助于培养幼儿快乐、自信、开朗,而且独立性强的良好性格。
关键词:家庭教育 父母言行 方法策略 良好性格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生长环境,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中国的一句俗语“有其父,必有其子”,印证了父母的行为处事对孩子的影响。在儿童的早期生活中,大量的行为图谱来自于父母,他们把父母的行为看在眼里,听在耳中,记在心上,并照此行事,这些行为图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如果父母行为不端,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可想而知。
在我们幼儿园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不主动和人打招呼;接受帮助不用礼貌用语;随意乱扔垃圾;吃饭挑食;遇到有困难的同伴置之不理;不喜欢和同伴分享玩具等。为此,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我园幼儿在家庭教育中受父母言行影响的现状,及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对应的对策。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极其细致艰巨的工程。”我深刻地理解了这些话的含义,深深地体会到培养新世纪人才,仅凭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言行的教育。这对于培养少儿优良的品质与高尚的情操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我园幼儿受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影响的因素,同时经过对一线教师的深入咨询了解,编写《学前期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影响的特点研究》问卷调查,问卷采取封闭型选择题和开放型主观作答题的形式。在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幼儿家长共120名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8份,回收率达98%,有效问卷占98%。
对我园幼儿受“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影响”的现状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人群分为两类:一是家长,二是幼儿。调查内容:从生活行为习惯、社会行为习惯、社会交往、礼貌地接人待物、诚信、分享、自理。
通过这次调查,大体掌握了我园幼儿受“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影响”的现状,并对我园幼儿受“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影响”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总体上来讲,我园幼儿受“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影响”的现状存在一定问题,值得欣喜的是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能主动礼貌的和老师同伴打招呼这方面表现良好。令人担忧的是有大部分孩子在自己做错事后不敢承认,责任意识淡薄,需要加强责任心的培养,社会行为习惯培养也需要加强。
(一)家长对幼儿在园教育关注度高
家长接受问卷调查是通过校讯通通知家长每人带一支笔,在接幼儿时填写一份问卷调查。根据一线教师反馈收到通知有部分父母特意过来接幼儿并接受调查(平时是长辈接送)。说明父母对教育子女还是比较重视的。在接受调查时认真填写认真核算自己教育孩子处于哪个程度阶段也证明对教育子女的高度重视。
(二)幼儿言行受看护人的教育观念影响很大
长辈带孩子,对幼儿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行为习惯、社会交往、礼貌、诚信、分享、自理等方面不及父母带孩子的重视度高。但无论是祖父母辈的,还是父母都重视社会交往的第一步与人主动打招呼。当前存在着正气不彰的歪风“助人者流血又流泪,救人者英勇献身却遭无量者挟尸要价。”一个个不健康的现实标本,让人与人之间充满隔阂和漠视。在幼儿社会行为习惯教育中家长对有摔倒老人搀扶的行为各有40%家长会教育孩子去做。责任意识地培养有65%家长注重培养。幼儿园教育幼儿时能得到家长配合效果最明显的是社会交往行为习惯。
分析:这数据说明幼儿在家庭教育中言行受看护人影响较大,长辈看护孩子现象比较普遍,由于长辈溺爱孩子,不注重科学教养的现象较为普遍,注重知识性灌输的理念较严重。年轻父母看护孩子比较注重科学教养,但是注重学习教育方法的又比较少。
分析: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发展大家都能认识到社交的重要性,所以家长们还是比较注重社会交往行为习惯的。长辈看护孩子有20%不喜欢主动和人打招呼:一是性格原因,二是小班部分孩子在养成期。
分析:长辈中有60%不主张教育幼儿去主动帮助摔倒老人,一是时下存在着正气不彰的歪风“助人者流血又流泪,救人者英勇献身却遭无量者挟尸要价”的现象,一个个让人愤概的现实标本,让人与人之间充满隔阂和漠视;二是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父母60%不主张幼儿主动帮助老人,一是年轻人思想中对社会、他人冷漠的态度;二是缺乏学习科学教养的方法。
分析:长辈比较溺爱幼儿,对于幼儿的错误得过且过。所以会有65%的长辈在教育幼儿时不注重幼儿责任意识的培养。父母教育子女过程中能意识到勇于承认错误是好现象,这当中有60%是偶尔教育子女要勇于承认错误,但是缺乏科学管理教育的知识。
分析:长辈看护幼儿溺爱太多不让幼儿动手做自我服务或很少让幼儿做自我服务,不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
(三)多提供横向比较的活动,让家长发现并主动学习正确的教育方式
主题活动半日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倍受青睐,例如:在端午节主题活动中,请家长参与和孩子包粽子活动,家长通过横向比较发现自己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为他人服务能力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在家中给幼儿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擦桌子、摆碗筷、扔垃圾等。生活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家庭教育环境是幼儿性格形成的第一塑造场,家庭中的一切都在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中以父母的教育作用最强。父母好的言行举止,更有利于幼儿性格的形成。
(四)重视现代化通讯工具的运用,为父母言行教育助力
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平时没有时间和老师交流幼儿的成长情况,时下手机控的家长占比重较大,刷屏时就把科学教养方法策略和经验共享到QQ群和微信中去,帮助家长言行教育快速前进。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家长对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教育的重要性有着清醒且较为理性的认识,对家庭中父母言行教育科学育儿有着较高的“需求”和较多的“兴趣”,对于家庭中父母言行教育开展方式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基于此种调查结果,为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家庭中父母言行影响的特点的研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立足家庭教育,推进父母言行的教育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家庭教育的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和及时性。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家长配合老师将幼儿在家里进行规范的言行用照片和视频记录并上传到QQ群里,从而鼓励幼儿帮、传、带,以少带多,以小带大。
(二)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实践父母言行的教育
(1)家庭教育早期性(2)家庭教育连续性(3)家庭教育权威性(4)家庭教育感染性(5)家庭教育及时性是到家庭教育的特点,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
利用家长学校集体学习科学教养方式方法。例如:家长学校教材小班:《我的玩具你来玩》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中班教材中《这个玩具我就是要买》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大班教材:《卡通漫画味道好》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了集体授课学习,给家长留作业制定小目标;还可以利用家访、电话访单独指导,教师利用QQ群进行集体指导,个别交流,集体探讨,分享父母言行小窍门、小妙招来推进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教育对幼儿的良好影响。
(三)科学渗透,强化父母言行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
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孩子人格最先、最有力的塑造者,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在孩子面前,父母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此,父母言行教育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势在必行。例如:我跟妈妈学说话,班里每周有小值日生,在餐前教给孩子一句礼貌用语,并学会运用到一日活动中。除了需要提高家庭教育父母言行教育的认识之外,目前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家庭教育父母言行教育影响幼儿的途径和方法。我园应该建设一个广阔的平台,让教师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家庭中父母言行教育影响幼儿的研究、交流、讨论,把“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教育的影响”的研究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肖秀琼.谈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培养[J].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2011(5).
[2]张晰.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行为的影响分析与对应策略[J].读写算杂志2012(68).
[3]葛瑞影、吴翠珍.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性格的影响[J].大众商务,2010年7月.
[4]滕素艳.幼儿“三讲四爱“德育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