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砚所
摘 要:家长是一个身份赋予的职业,做称职的家长是一门学问。学习本应该是为人父母者的必需,然而看社会上“熊孩子”的种种表现可知,学习更应该是家长的急需。首先,家长以自身的“学习”行为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第二,家长学习孩子成长中的相关知识,了解孩子的人格类型开发其潜能;第三,家长以自身行为树好家规,遇事讲究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第四,家长理性看待亲子关系,使爱有理智的约束不至成害。
关键词:学习 成长 人格 规矩 理性
在“知识改变命运”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之下,全社会都在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学习”成了热词。在校学生努力学习考大学、读研究生、攻博士,职场中人抓紧学习提高自己、拓展专业、晋升职位,唯恐被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抛弃。但是,有一个本应该更加专业更加讲究科学的职业却鲜有人提及“学习”二字,那就是为人父母。
现在“熊孩子”大行其道,不管是推搡孕妇想看看摔倒是否流产,还是强行带幼女进电梯导致高楼坠亡,类似事件通过各类媒体的传播,屡屡冲击着人们的心灵。更加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些涉事家长的反应“他还是个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做家长”。这固然是事实,但是不能成为借口,更不能因此而推卸该承担的责任。当然,“熊孩子”是个例,大多数孩子还是在健康快乐中成长。大多数父母更是懵懵懂懂走马上任,不知不觉孩子已经长大,自认为没学习没经验不也挺正常吗?让我说,那是他们不知道一个更加敬业的家长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王力宏为之写歌的重度听障女孩蒋馨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蒋馨柔的妈妈王芸认为,女儿的人生不应该因为医学上的定义而残缺,为了让女儿拥有正常人的生活,能够更好地和同学朋友交流,王芸从没有想过让蒋馨柔学习手语,也没有送女儿上过一天特殊教育学校。“我一直和普通孩子一样在学校读书。从小妈妈就教我学习唇语。妈妈会把我的手放在她的颈部,让我感受喉咙的震动和气流发出的声音,并学习模仿”。为了帮助蒋馨柔发出“喝”的字音,王芸将一口水含在嘴里,通过发声让女儿观察水在嘴里的震动,并让蒋馨柔也含一口水学习。单是这一个“喝”字,妈妈就教了她三四个月。在妈妈的耐心和爱心教导下蒋馨柔学会了说话和读唇语。坚强智慧的母亲王芸让她和一个正常的孩子没有区别。不仅如此,为了帮助女儿找到人生的另一种可能,王芸开始发掘女儿的兴趣所在。“我本想培养她的绘画兴趣,却发现蒋馨柔似乎在舞蹈方面更有悟性和天赋”。于是,这位母亲真的培养出了北京舞蹈学院唯一的一位残障大学生,一位自信美丽的舞蹈家。
悉心教育与散养,理性培养和溺爱,孩子确实都会长大,但是,孩子成长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为人父母,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业,需要更加专业的学习,否则,一对无知的父母培养至少一个“熊孩子”,就将为明天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将我们期待的美好未来炸碎。
一、做学习的家长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毫无疑问这些话提示为人父母者,你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照出孩子将来的样子。一对爱学习的父母,言传身教中就培养了一个爱学习的孩子。梁启超是近代了不起的国学大师,培养出了好几个大师级的子女,他的家庭是现代屈指可数的“学术世家”。他的家庭教育如此成功与梁启超言传身教密不可分,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与子女的书信中,都能体现出他是如何积极促进孩子们的学业的。他经常为子女购买图书和各种学习用品,在其书信中有相当的篇幅是讲购书的。1912年梁启超一回到北京,就为远在加拿大的大女儿梁思顺买《东坡集》、《韩柳合集》等。他在信中对儿子梁思成说:“因为我们做学问的人,学业便占却全部生活之主要部分。学业内容之充实扩大,与生命内容之充实扩大成正比例。”为了让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建筑学上大展宏图,他特意花巨资安排他们到欧洲度蜜月,在信中祝福他们:“细心考察欧洲的建筑艺术。”梁思成因车祸住院,他在信中说:“吾欲汝以在院两月中取《论语》、《孟子》,温习谙诵,务能略举其辞,尤于其中有益修身之文句,细加玩味,次则将《左传》、《战国策》全部浏览一遍,可益神智,且助文采也。更有余日读《荀子》则益善。”可见,没有一位以学习学业为重的父亲,也就没有了一家三院士,九个子女皆栋梁的传奇。
二、学习做家长
成为家长容易,成为合格的家长能为孩子的成长尽职尽责不容易。需要家长学习的是一门博大的学问,更是一门长期的学问。
(一)了解孩子的发育成长过程,利用好每一个关键期
例如,孩子一岁时是培养安全感不可错过的一年。有一些父母在孩子幼小时就将孩子留给了爷爷奶奶带,错过了孩子安全感的培养,就会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隐患。两岁不要错过幽默感的培养,三岁则是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关键期都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错过了就有可能错失了孩子的某一项能力的培养,甚至有可能错失了孩子幸福的一生。
(二)了解相关的性格知识,帮助孩子扬长避短
人生而不同,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天资禀赋,每个人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都各不相同,正是因为这些不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人格类型。及早确定孩子的人格类型就能更早的进行潜能开发。换句话说,你越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越能尽早入手对孩子进行个性和能力培养,孩子越能少走弯路,更容易獲得能力范围内的成就和幸福。例如美国作家伊莎贝尔·迈尔斯和彼得·迈尔斯所著的《天生不同》一书,系统详尽的分析了人格类型的种类及其识别方法,有助于对孩子进行更加科学的人生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三)树立家风有规有矩,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家风不拘形式,写在书上流传后辈的是家规;传之于口,耳提面命也可以是家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也可以是家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熊孩子”正是因为践踏规矩甚至违背了法律遭人唾弃。那么,孩子的规则意识要从父母学会守规则立规矩开始。例如,很多孩子沉溺于玩手机游戏不能自拔。那么家长不妨在满足孩子玩的欲望的前提下制定规则,并且和孩子一起制定共同遵守。诸如,手机是父母的财产,不属于孩子;手机不可以带到学校去;每天玩手机游戏的时间不超过40分钟;晚上10点30手机关机等等。
(四)适时进行生命教育,让孩子懂得珍爱生命
父母赋予了孩子生命,更应该教给孩子珍爱生命的理念,惟其如此,孩子们才能推己及人尊重其他人的生命,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命。2013年,沈阳市一小区内频频发生小孩虐猫、掐猫、烧猫事件;2014年,重庆市一个10岁小女孩在电梯内将一男婴摔打后扔下高楼;2017年6月13日,17岁男孩小斯高考后不久自杀;2018年4月13日,汕头市某中学高一年级3名学生去河边烧烤时,一名学生不慎落入水中,另外两名不习水性的学生下水營救时一起溺亡……让孩子知道一个生命的降临不容易,每一个生命都应该给世界带来一份美好;让孩子知道遇到挫折勇敢面对,放弃生命不是唯一出路;让孩子懂得力所不能及的见义勇为不要做,否则可能枉送性命,机智应对及时向成人求助方为上策。培养一个珍爱生命的人,培养了一个对生命负责的人。
(五)学会更加理性面对亲子关系,不溺爱不越俎代庖
在子女教育的问题上,一个重要的误区就是父母企图按照自己的人生理念和价值判断去改造子女,像制造产品一样重新创造自我。其实,子女是独立的自我,个性、才情自有其特色,不可能是父母的再现。子女不是父母破灭理想的实现者,也不是父母生活目标的达成者。家长应该为他们提供发挥自我、展示才华的必要客观条件,在他们成长的程中给以及时鼓励指导,提供一定的精神支持。父母面对与孩子有关的事情往往容易丧失理智,情感彻底左右了理性,这种情况下的教育只能适得其反。同样是“熊孩子”闯祸,儿子有意或者是无意摸了姑娘的臀部,母亲不仅不道歉反而破口大骂;儿子在电梯里小便,这位母亲不仅让儿子写了检查向邻居们公开致歉还惩罚儿子一个月打扫电梯,让他懂得承担责任。所以,好的亲子关系是成就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任,对社会负责任。
家长是一种职业,学无止境没有无师自通;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是一门科学,尽心尽责没有随随便便成功。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性本善还是恶,都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孩子,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熊孩子。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养育出一个好孩子也是父母的义务。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家庭中,只有一个好的灵魂榜样,才能唤醒撼动另一个效仿。愿家长们都能好好学习,学做好家长。
参考文献:
[1]孙惠贤,吴蕴聪.听障女孩蒋馨柔:在无声的世界里舞蹈[N].(中国青年报2018-03-30 ).
[2]吴荔明.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