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乃伟
摘 要:本文首先对特殊儿童父母的角色认识进行界定,然后对前人的研究进行考证,针对特殊儿童父母的角色认识问题及目前的状况,在认真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特殊儿童 角色认识 唤醒良知 特教培训
特殊儿童,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在本文中特指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的儿童。特殊儿童父母,即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父母。特殊儿童父母的角色认识,是指特殊儿童的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对所扮演角色的认识。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社会角色理论认为,角色观念决定角色行为,角色扮演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承担角色者对角色的领悟。因此,父母对自己的角色认识,对家庭教育的成效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对自己的角色认识并不清楚。而在特殊儿童的父母中,这种情况更加严重,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特殊儿童父母的角色认识问题进行梳理,以期此类现象有所改善。
通过查阅资料,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与特殊儿童父母打交道的经历,我发现特殊儿童父母对自己的角色认识不清,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转嫁教育责任
转嫁教育责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将教育责任转嫁给学校。有一些家长认为,老师是专门教育特殊儿童的人,只要把孩子的教育问题交给老师就行了。事实上,这样的父母没有认清楚自己的地位,忽视了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我们知道,父母是家庭中教育孩子的主体,任何人的教育都比不上父母教育的影响,父母自身是真正能随时发挥教育影响作用的人。而学校是教育单位,老师只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合作者。对特殊儿童而言,父母教育的影响相对于普通儿童更大,因为他们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心血才能逐步实现生活自理进而自立。
第二,将教育责任放手给祖辈或者其他人员。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的特殊,不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照顾,而是连自己都歧视这些孩子。这样一来,有些特殊孩子的教育和养育任务就都放到了祖辈身上,甚至有的父母不愿意自己面对这些孩子,只把孩子丢给保姆。还有一些家长为了自己和孩子以后的生活而拼命工作,从而把孩子交给祖辈。祖辈教育孩子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于特殊孩子,总会再多一分关爱甚至溺爱,这些都不利于特殊儿童的成长。还有些祖辈,由于身体和知识的原因对教育特殊儿童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利于特殊儿童的成长。而保姆不是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远逊色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
(二)缺乏明确的角色定位
由于孩子身体或心理的特殊性,更容易使得父母对孩子产生高期待或者挫败感。让他们不能明确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这些都会弱化父母的社会角色,甚至因此缩小他们的朋友圈,使他们孩子的生活空间变得更为狭小。
小桐是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在上学之前,母亲从来不带她出门,使得小桐的自闭症更加严重。她的父母这样做,看似是在“保护”小桐不受其他人的“欺负”和“嘲笑”,却牺牲掉了父母和女儿共同在外面相处的宝贵经历。
再如8岁的智力障碍孩子小灿,在刚刚来学校读书几天后,就被在外打工的父亲打电话要求回答出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试题。结果可想而知,父亲就得出上学无用的结论,希望小灿不要再来上学了。这样的父母很难从子女身上得到满意的期许,他们更容易因为这样的孩子而情绪低落,进而影响到父母与家庭其他人之间的关系。
而小润的母亲可以说对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是老师们交口称赞的“好家长”,但是,为了照顾小润,母亲辞去了工作,在学校附近租房住,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了小润身上,甚至忘记了自己,很少和亲戚朋友来往,缩小了自己的生活圈子,这也是缺乏明确角色定位的表现形式。
(三)父亲的角色缺失
在有母亲参与照顾的家庭里,对特殊儿童的照顾和教育责任,基本上都划归到了母亲的职责范围内。照顾和教育特殊儿童,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除了工作,这些母亲还要操持家务和照顾教育自己的特殊孩子,她们常常缺少家庭其他人特别是孩子父亲在抚养教育孩子方面的帮助,从而造成了父亲教育角色的缺失。
根据特殊儿童父母的表现,结合对他们的访谈进行分析,我认为特殊儿童父母角色认识产生偏差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特殊儿童的情况认识不足
对特殊儿童的特殊情况认识不足,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即心里歧视孩子和过分照顾孩子。这样最终的结果有可能导致特殊儿童的父母转嫁教育责任。此外,还容易造成他们对角色定位的偏差。
第一,歧视特殊儿童。这样的父母明显缺乏为人父母的责任感。有的特殊儿童父母认为孩子生下来有缺陷,已经成为自己的“累赘”,从情感上很难产生与孩子的亲近感,从而把孩子丢给祖辈抚养或者直接把教育特殊儿童的责任推给学校。这样的父母忽视了一个问题,特殊儿童首先是他们的孩子,是他们的亲骨肉,他们必须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扮演好父母这个角色,其次才是应当关注到他们生理或心理的特殊性。
第二,过分为特殊儿童考虑,担心他们的生活。有的特殊儿童父母考虑事情较为长远,担心自己年老后无力抚养自己的孩子,甚至他们和自己的基本生活都成问题,从而拼命赚钱,让以后的生活有所保障。这一初衷是好的,但是在赚钱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特殊儿童的成长,父母的陪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祖辈、保姆以及学校都不能代替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保障,尤其是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鼓励企业招收残疾人群入职,在某些地方,残疾人群已经成为企业的“抢手货”。而国家的养老保险事业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特殊儿童以及父母以后的生活保障不会有太大问题。
第三,不能正确认识特殊儿童的特殊性。在前面举的例子中,小桐的父母在认识到孩子的“自闭”之后,为了“保护”她不受“欺负”和“嘲笑”,就不带她出门。正確的做法是,在学龄前要更多地带她出去走走,只有鼓励她与人交往,才有可能更好地改善她的“自闭”。而小灿的父母一味追求在学业上能够学会什么,忽视了孩子的智力障碍特性。对智力障碍孩子的教育重点应当是逐渐自理,进而自立,而不是追求学会“1+1=2”等学习方面的成绩。小润的父母看起来是很负责的一种表现,其实,从另一种角度而言,是对他们自己的不负责。他们的孩子首先是孩子,其次才是他们的特殊,因此,家长不应当牺牲自己的生活,无微不至的“陪同”孩子。适当的陪伴和教育,对孩子才是最好的。
(二)传统观念的影响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内”,不单单是特殊儿童的父母存在父亲角色缺失的现象,普通家庭中同样存在这种现象。照顾特殊儿童需要更多的精力,不能全依靠母亲。相对于母亲,父亲的力气更大,具有更多的男性特点。现在的特殊教育学校中,大多是女性教师居多,这就需要家庭教育中父亲的教育来进行弥补。对于有些特殊儿童而言,在家庭中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更需要父亲的配合。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认识问题具有一般性,也具有特性,针对这些,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引导特殊儿童父母正确认识其角色,进行父母角色知识方面的培训
很多特殊儿童的父母都是想做孩子最好的父母,但是由于自身知识经验有限,不能正确认识其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这和很多普通家庭中的父母是相似的,因此,有关教育机构应该组织专家授课,对特殊儿童的父母进行角色知识方面的培训。
(二)唤起特殊儿童父母的责任感
如前文所述,有一部分特殊儿童父母因为缺乏责任感,而歧视自己的孩子。对于这样的父母,我们更应当集合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力量,通过加强立法,道德约束,他人劝说等方式方法,唤醒他们为人父母的良知,承担起父母应负的责任。只有有了为人父母的良知和责任,才有可能正确对待他们患有残疾的孩子,在扮演父母角色的问题上才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三)进行特教培训,使特殊儿童父母了解自己孩子的特性
很多特殊儿童父母因为缺乏对自己孩子特殊性的了解,而造成了教养方式的不正确。面对这样的父母,我们应当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培训,依据他们孩子的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不同于对普通家长的培训,应该由医院、残联、学校等部门联合起来,组织相关的学习活动与特教培训,从而使得特殊儿童父母能了解自己孩子的特性。在入园和入学后,更应当加强家园合作和家校合作,使特殊儿童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特殊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能正确认知自己的角色,教育培养好自己的孩子。
参考文献:
[1]袁方.社会学百科辞典[Z].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
[2]寇文青.初中生父母亲父母角色认知情况及其分类特点[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3]谌小猛、李敏.特殊儿童家庭亲职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1期.
[4]田栋天.我国学前儿童亲职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