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室扩大对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同期行CABG+MVP术的影响

2019-05-13 06:59舒悦何书武王天光陈泽伦郭义龙
山东医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回顾性体外循环左室

舒悦,何书武,王天光,陈泽伦,郭义龙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海口570102)

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0~20%[1,2]。既往研究表明,对于轻度IMR患者,仅需行单纯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随着术后心肌缺血的改善及心功能的逐渐恢复,二尖瓣功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对于重度IMR患者,大多建议同期进行CABG术+二尖瓣成形术(MVP)或瓣膜置换术(MVR)[3];而针对中-重度IMR尤其是合并有左室扩大的患者,是否在行CBAG术时对二尖瓣进行相应的外科处理仍存在争议[4,5]。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CABG+MVP治疗的54例伴左室扩大的中-重度IMR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左室扩大对患者同期行CABG+MVP术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外科治疗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接受CABG+MVP治疗的54例伴左室扩大的中-重度IM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57.85±6.45)岁,体质量(58.76±4.13)kg,合并糖尿病22例、高血压27例、高脂血症25例。纳入标准:①同期接受CABG+MVP术治疗;②术中二尖瓣病变确诊为中-重度IMR;③术前心脏彩超证实合并左室扩大。排除标准:①伴有其它严重的心脏疾病需要同期接受外科手术干预;②术前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左心衰竭;③术中二尖瓣病变确诊为轻度IMR。根据术前左室扩大程度,将54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左室轻度扩大者16例,左室舒张末径(LVEDD)为50~60 mm;B组为左室中度扩大者30例,LVEDD为60~70 mm;C组为左室重度扩大者8例,LVEDD>70 mm。三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合并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知情同意。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低温体外循环辅助下行CABG+MVP治疗。气管插管后常规放置食道超声探头,手术开始前采用食道超声对二尖瓣的结构及功能进行评估。胸部正中切口开胸,游离双下肢大隐静脉备用。如冠状动脉病变涉及左主干或前降支,则游离左乳内动脉备用。经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由右上肺静脉置入左心引流管。阻断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由主动脉根部灌注含血冷晶体停跳液,心表放冰削。将桥血管与靶血管远端吻合(除前降支外,其余靶血管均采用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取右房-房间隔切口暴露二尖瓣并行MVP,所有患者均置入Metronic硬质二尖瓣成形环(全环)。随后逐步闭合心脏切口,行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及桥血管近端吻合,左心排气,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后再次行食道超声评估二尖瓣功能,逐步撤离体外循环,彻底止血、关胸。

1.3 资料收集与分析

1.3.1 术前基础病变情况 收集并比较三组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1.3.2 术中体外循环操作时间情况 记录并比较三组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复苏时间。

1.3.3 术后心功能指标情况 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6个月时行心脏彩超检查,记录并比较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返流面积(MRA)。

1.3.4 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 记录并比较三组术后6个月内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死亡、二次开胸、低心排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肺部感染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2 结果

2.1 三组术前基础病变情况比较 三组心功能NYH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的比例高于A、B组(P<0.05);A、B组冠状动脉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C组比较,*P<0.05。

2.2 三组术中体外循环操作时间比较 与A、B组比较,C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复苏时间均延长(P均<0.05)。A、B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复苏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三组术中体外循环操作时间情况比较

注:与C组比较,*P<0.05。

2.3 三组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2.3.1 LVEDD比较 术前及术后24 h时,C组均高于B组,B组均高于A组(P均<0.01);术后6个月时,C组高于B组(P<0.01)。A、C组术后24 h均低于术前(P<0.01);B组术后6个月低于术前及术后24 h,且术后24 h低于术后6个月(P<0.01)。见表3。

2.3.2 LVEF比较 术后24 h时,C组低于A、B组(P<0.01);术后6个月时,B组高于A组,A组高于C组(P<0.05)。B组术前及术后24 h均低于术后6月,C组术后24 h低于术前(P均<0.01)。见表3。

2.3.3 MRA比较 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C组均高于A、B组(P均< 0.01)。三组术后24 h及术后6个月均低于术前(P均<0.05),且B组术后6个月低于术后24 h时(P均<0.05)。见表3。

表3 三组手术前后MRA、LVEDD、LVEF比较

注:与C组比较,*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与同组术后24 h时比较,△P<0.05。

2.4 三组术后早期并发症比较 A组发生肺部感染3例。B组发生二次开胸1例、术后低心排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肺部感染7例。C组死亡1例,为62岁老年男性患者,术后早期并发急性左心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经积极治疗无效死亡;另发生二次开胸1例、术后低心排5例、多器官功能障碍2例、肺部感染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C组术后低心排的发生率高于A、B组(P均<0.05)。

3 讨论

IMR是指由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局部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引起的二尖瓣病变。其病理改变主要有以下3点:①乳头肌断裂、延长或功能失调;②腱索断裂;③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心腔、瓣环扩大[6]。其中,心室重构被认为是IMR发病的主要机制,心肌缺血导致心室重构,引起左室扩大、乳头肌拉长、异位、扭曲,甚至断裂,导致二尖瓣关闭时瓣叶对合不良[7]。而IMR又可增加心室舒张期的容量负荷,导致心腔及二尖瓣瓣环的扩大,进一步加重二尖瓣关闭不全。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针对重度IMR患者,应在行CABG改善心肌供血的同时行二尖瓣手术治疗,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术后心脏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还可以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及生活质量[8]。

目前针对中-重度IMR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同期行CABG+MVP术,但是术后IMR的复发率高达25%[9,10],如果术前合并有左心室扩大或左心室功能不全,则术后IMR的复发率高达50%[11,12]。其可能的原因是:扩大的左心室后壁会导致与二尖瓣后瓣相连的腱索及乳头肌移位,进而引起对二尖瓣后瓣的牵拉力增加,限制了二尖瓣后瓣活动,导致二尖瓣闭合不全[13]。因此,针对中-重度IMR尤其是合并左室扩大的患者,是否应同时接受CABG+MVP治疗尚无统一定论[1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4例伴左室扩大的中-重度IMR患者接受CABG+MVP术治疗的相关资料,探讨左室扩大对该类患者接受CABG+MVP术早期疗效的影响。

在术前基础病变及术中体外循环操作时间方面,本研究结果表明,C组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的比例高于A、B组,提示左室重度扩大的冠状动脉病变较重;C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复苏时间均长于A、B两组,提示左室扩大严重者因冠状动脉病变较重,术中靶血管的暴露及吻合困难,导致手术时间长、术后心脏复苏时间也明显延长。

在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方面,本研究结果表明,C组术后6个月时MRA明显增加,提示对左室重度扩张者行MVP治疗的早期效果不佳;A、B组术后6个月内LVEDD逐渐缩小,甚至部分患者可恢复至正常水平;但C组仅术后24 h内出现的LVEDD的缩小,术后6个月时LVEDD无明显变化,这可能是由于C组患者术前冠状动脉病变重、心室扩大明显、局部心肌活性及可塑性差所致[15];A、B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LVEF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由于术前合并中-重度IMD,故术后实际有效LVEF是提升的;C组患者术后24 h的LVEF较术前下降、术后低心排的发生率较高,其可能原因有两个:①虽然LVEF有所下降,但由于术前合并有中-重度IMR,故而实际有效的LVEF是上升的;②术后24 h内心功能恢复缓慢,而术后24 h与术后6个月的LVEF无统计学差异,表明C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改善,且由于C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IMR加重,故有效LVEF是下降的。

通过对上述病例资料的总结分析,我们对合并有左室扩大的中-重度IMR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如下:①针对术前合并轻中度左室扩大的IMR患者,推荐同期行CABG+MVP治疗,其术后早期效果满意;②针对术前合并有左室重度扩大的中-重度IMR患者,由于MVP术后6个月合并有二尖瓣返流加重,故同期接受CABG+MVP治疗效果不佳;③术前左室扩大越明显、手术难度越大、手术时间越长、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的可能性越大,故围术期应注意维护心功能治疗,必要时可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未能做到完全随机化,存在一定的选择偏移;本研究入选病历较少、观察时间较短,故进一步的前瞻性、大样本、长时间研究有待开展。

猜你喜欢
回顾性体外循环左室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
512例老年结核病患者T-SPOT.TB结果回顾性分析
2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回顾性研究
骆氏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回顾性分析
体外循环分会2012年学术活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