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组坯对杨木单板层积材弹性常数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2019-05-13 12:58:24李文玲周晓燕张占宽王雪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杨木横纹单板

李文玲,徐 伟,周晓燕,张占宽,王雪花

(1.南京林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7;2.江苏省林业资源高效加工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7;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

随着大径级原木供应的减少及结构性用材需求的增加,单板层积材(Laminated Veneer Lumber,LVL)由于具有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造型灵活等特点,成为重要的结构用材[1]。通过控制加工工艺、材料种类等,可实现多样化的生产成本和性能需求[2]。在北美市场,单板层积材大量用于工字型楼板托梁、桁架、承重墙[3],但我国单板层积材主要被用于附加值较低的包装箱板[4],作为结构用材只在小范围,比如木梁[5]上应用,且规模尚小,要实现单板层积材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特别是用作对力学强度及稳定性均有较高要求的结构用材,尚需大量技术数据支持。

杨木是我国重要的人工用材林,亦是单板层积材主要的原料来源。在影响单板层积材性能的诸多因素中,组坯方式对单板层积材性能影响明显[6]。为探究组坯方式对杨木单板层积材力学性能的具体作用,本文中选取3 种纵横混合组坯的单板层积材,采用电测法、三点弯曲及拉伸实验,对其主要弹性常数、抗弯及抗拉强度进行了测试分析,以期通过调整杨木层积材结构形式实现其结构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实验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杨木单板层积材。单板产于江苏沭阳,厚2 mm,13 层,以脲醛胶(固含量54.7%,黏度123 s)胶合。热压参数:温度105 ~110 ℃,压力1.2 MPa,时间20 min。完成后杨木单板层积材厚度为22 mm。

采用3 种组坯方式:Ⅰ型:单板均沿顺纹方向组坯;Ⅱ型:4、10 层为横纹,其余为顺纹方向组坯;Ⅲ型:3、7、11 层为横纹,其余沿顺纹方向组坯。

1.2 测试方法

1.2.1 弹性常数

测量木材弹性常数的常用方法有静态弯曲法、电测法[7]、杠杆式引申仪法及光测法等[8]。本实验选用电测法对单板层积材弹性常数进行测定。

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服从广义虎克定律[9]。通过万能力学实验机加载可得到应力,通过数据采集仪进行应变的测量。根据各弹性常数的物理意义,通过式(1)(2)依次计算得到单板层积材不通方向的弹性模量、泊松比。

式中:Ei为以i方向为主轴方向的弹性模量,Gpa;Pn为末载荷,N;P0为初始载荷,N;A0为加载端横截面积,mm2;εn为末应变;ε0为初始应变;Δεj/Δεi为以i为主轴应力方向在j方向的应变增量的比值。

1)试件准备

将3 种组坯方式的单板层积材分别锯制成高度方向为顺纹(L)、横纹(T)、层积(R)方向的试样,尺寸为22 mm×22 mm×22 mm。

2)应变片粘贴

应变片型号为BFH120-3AA-D100,阻值120 欧,灵敏系数(2±0.1)%,丝栅尺寸3.0 mm× 2.3 mm。将应变片用502 胶粘贴在试件上,布置如图1所示。其中,a 测EL、μLT、μLR,b 测ER、μRT、μRL,c 测ET、μTR、μTL。

图1 应变片布置示意Fig.1 Layout of strain gauges

3)压缩测试

测试应变的仪器为TDS-530 型高性能数据采集仪,采用高分辨模式,分辨率为0.1 με,测量高达1 000 点。当连线和桥路搭建好后,进行压缩试验,加载等级为500 N。

1.2.2 静曲强度

采用三点弯曲法,测试层积材T 方向的静曲强度。按照国标GB/T 17657—2013《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测试,试件尺寸为490 mm×50 mm×22 mm。设备为AGIC100KN 精密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调节两支座跨距为440 mm 进行实验(如图2所示)。

1.2.3 抗拉强度

采用拉伸试验进行,测试层积材L 方向的抗拉强度。参照国标GB/T 17657—2013《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按图3所示试件尺寸及设备装置进行实验。设备与静曲强度测试设备相同,加载速度为3 mm/min。

图2 静曲强度测定示意Fig.2 Schematic diagram for static bending strength determination

图3 抗拉强度试件Fig.3 Tensile strength testing

2 结果与分析

2.1 弹性常数

3 种组坯方式LVL 弹性常数的测量结果分别见表1、表2及表3。

从表1~3中可以看出,Ⅰ、Ⅱ、Ⅲ型组坯弹性模量比为10.65 ∶0.20(EL)、1 ∶2.35 ∶2.82(ET)、1 ∶0.68 ∶1.31(ER),随着LVL 中横纹层数的增加,EL下降,ET增大,ER先降低后增大;L、T、R 弹性模量比为1 ∶0.07 ∶0.07(Ⅰ型)、1 ∶0.25 ∶0.07(Ⅱ型)、1 ∶0.97 ∶0.43(Ⅲ型),随着LVL 中横纹层数的增加,LVL 的各向异性降低。

组坯方式对LVL 泊松比的影响较大,全顺纹组坯(Ⅰ型)时,L 方向受压时可能对R、T 方向造成较大的横向应变(μLT=0.570、μLR=0.466),采用纵横纹混合,比如Ⅲ型组坯时,对应的泊松比降低为0.199、0.075;随着横纹层数的增加,LVL 泊松比总体降低,说明对于LVL,采用纵横混合式组坯可能有利于抵抗由拉、压载荷所造成的材料变形[10]。

表1 Ⅰ型LVL弹性常数Table1 Elastic constants for typeⅠ

表2 Ⅱ型LVL弹性常数Table2 Elastic constants for type Ⅱ

表3 Ⅲ型LVL弹性常数Table3 Elastic constants for type Ⅲ

随着横纹层数的增大,变异系数总体上增大,比如,EL 在3 种组坯方式下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870%、9.263%、9.981%,说明随着横纹层数的增多,LVL 弹性常数离散性增大,但均低于20%,与木材高达30%[11]的变异系数相比,LVL力学性能更为稳定。

2.2 静曲强度

3 种组坯方式LVL 的破环形式及静曲强度见表4。对比3 种组坯形式的LVL(表4)可以看出:随着横纹层数的增加,LVL 静曲强度减小,3 种组坯方式的静曲强度比为1 ∶0.84 ∶0.70;变异性逐渐增大,其中Ⅲ型的变异系数超过20%,说明随着横纹层数的增加,LVL 静曲强度分布的离散性变大,进行结构设计时需更多考虑材料的性能稳定性[12]。

全顺纹组坯(Ⅰ型)时,LVL 的破坏集中于单板层;随着横纹层数的增加,破坏逐渐向胶层部位转移,Ⅲ型的破坏已主要发生在胶层,且在纵横纹层板胶合所处的胶层。这是由于相邻层木材的纹理方向对胶层胶合强度的影响很大[13],与木竹复合材不同[14],木质材料全顺纹理组坯可得到更佳的胶合强度。当采用纵横纹混合组坯时,应对胶合工艺进行优化。

表4 3种LVL破坏形式及静曲强度Table4 Failure modes and static strength of three types of LVL

2.3 抗拉强度

不同组坯方式LVL 的抗拉强度见表5。

表5 3种抗拉强度测试值Table5 Test values of tensile strength for three types of LVL

从表5可以看到:3 种组坯方式的LVL 抗拉强度相近,与全顺纹组坯(Ⅰ型)相比,纵横混合组坯LVL 的抗拉强度略有提高,其中Ⅱ型的抗拉强度最高,适当增加横纹层板可提高LVL 的抗拉强度[15],但横纹层板的数量对抗拉强度的具体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3 种组坯形式的LVL 变异系数均低于10%,且相差不多,表明LVL 抗拉强度的离散性不大,不同组坯方式的LVL 均体现出稳定的抗拉性能。

3 结 论

通过电测法、三点弯曲以及拉伸测试,对杨木单板层积材的9 大弹性常数、静曲强度及抗拉强度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横纹层数对杨木单板层积材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

1)随着横纹层数的增加,顺纹方向的弹性模量下降,横纹方向的弹性模量增加,层积方向的弹性模量先减小后增加,LVL 的各向异性降低;变异系数总体上增大,但均低于20%。

2)随着横纹层数的增加,静曲强度减小,变异性逐渐增大,其中3 层横纹组坯时的变异系数超过20%,进行结构设计时需更多考虑材料性能的稳定性;破坏位置从单板逐渐向胶层部位转移,当采用纵横纹混合组坯时,应对胶合工艺进行优化。

3)不同组坯方式的抗拉强度相近,纵横混合组坯时略有提高,适当增加横纹层板可提高LVL的抗拉强度;变异系数均低于10%,组坯方式对LVL 抗拉强度的影响不大。

4)组坯方式对泊松比的影响较大,全顺纹组坯时,顺纹方向受压时可能对层积、横纹方向造成较大的横向应变;随着横纹层数的增加,泊松比总体降低,采用纵横混合式组坯有利于抵抗由拉、压载荷所造成的材料变形。

猜你喜欢
杨木横纹单板
摄影作品
体育风尚(2023年24期)2024-01-26 05:59:00
摄影作品
体育风尚(2023年17期)2023-10-17 13:18:36
鸣秋·吉林杨木沟写生(中国画78cm×53cm 2021年)
关东学刊(2022年3期)2022-10-14 11:48:52
单板U型场地滑雪关键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冰雪运动(2019年3期)2019-08-23 08:10:32
On the Generic Taxonomy of Opisthotropis balteata (Cope, 1895)(Squamata: Colubridae: Natricinae): Taxonomic Revision of Two Natricine Genera
悬崖上的杨木
江河文学(2018年4期)2018-11-12 21:01:51
小儿推拿“四横纹穴”定位考究
杨木发酵乙醇剩余物制备缓释肥料
单板层积材带来的内部生产模式
国际木业(2016年4期)2017-01-15 13:54:25
新型外螺纹横纹管管外强化传热分析
化工科技(2016年6期)2016-06-06 01: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