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冰心 张海燕
【摘 要】本文论述“院园协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南宁市高新区工业园合作为例,提出建立“院园协同”创新创业体系、搭建“院园互通”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创新创业制度与经费保障体系等对策,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 院园协同 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C-0182-02
创新创业教育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革形势所趋。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高等学校转变与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尤其是要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革浪潮下,实践探索“院园协同”型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位于南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毗邻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展“院园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2015年始,学院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南宁市高新区工业园精诚合作,“院园”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增强了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
一、“院园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做法
(一)顶层设计。近年来,学院坚持“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理念,构建“院园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院园协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制定“院园协同”创新创业制度与管理办法,提供配套经费保障。
1.建立“院园协同”创新创业体系。“院园协同”创新创业体系主要涵盖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模式。首先,课程体系建设是基于“互联网+”大背景,学院与中关村软件园、高新区工业园合作共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实践课程、创业特训课程、创业孵化课程构成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其次,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采用学院专业教师与园区职业导师相结合的方式,打造高水平、双导向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最后,按照线上线下、院园交替的主体思路构建教学模式,开展双轨制创新创业教学。
2. 搭建“院园互通”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院组建了以教学名师工作站、创新创业工作坊、大学生科技社团、合作企业大师工作室以及院园共建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为主的双创平台,为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条件。
3. 构建创新创业制度与经费保障体系。为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学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例如学分转化制度、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规定等,同时学院每年划拨30万元学生创新作品立项经费、60万元“院园协同”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经费、300万元创新创业工作坊建设经费,共计390万元的经费来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实施路径与内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立足顶层设计,按照“B(园区)to B(学院)”“B(学院)to C(教师)”“C(教师)to C(核心学生团体)”“C(核心学生团体)to c(普通学生)”的路径具体推进。
1.课程体系。学院在创新创业的第一阶段开设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第二阶段开设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课程,第三、第四阶段分别为创业特训课程、创业孵化课程,以循序渐进、步步递增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并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
其中,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有互联网思维、创新思维、创e堂,与专业融合的创新方法论课程内容主要有车库方法论、精益创业,创业特训的课程内容主要有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特训课程,创业孵化的课程内容有创业云孵化与创业落地孵化。以上四类课程均以“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的形式呈现。
2.师资建设。学院与中关村软件园、高新区工业园通力合作,共育创新创业师资,主要做法是共同开展师资培训、共同打造“理论型与辅导型”“讲座型与实践型”“引导型与陪伴型”师资队伍,共同成立创新创业专家委员会,共同建设创新创业导师库,学院与园区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
3.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院形成了具有电力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如企业大讲堂模式、“双导师双课堂”模式、“乐学”模式。企业大讲堂模式即以大讲堂的形式,在企业向学生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精神及相关理论知识,目前颇有规模和名气的是雨林空间创业大讲堂。“双导师双课堂”模式即企业与校内导师、线上与线下课堂、校内与企业课堂相互交替并存的一种教学模式。“乐学”模式是指在创新创业教育過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用所学”,在“用”过程中服务社会,在“用”过程中“乐学”,以“乐学”促创新,以“用学”促创业的教学模式。
二、“院园协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一)学生技能竞赛成绩优异。2015年,共有7103人参加学院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占在校生71.5%;455人次获得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励92项,其中全国性一等奖9项。2016年,共有8000人参加学院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占在校生79.4%;365人次获得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励125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8项。
(二)学生创新作品成果丰硕。2015年学生设计作品获省级以上创新设计奖励49项,申报著作权或专利23项。2016年学生设计作品获省级以上创新设计奖励42项,申报著作权或专利27项;其中有2个优秀作品(户外移动式喂料机器车与趣味人力脚踏发电车)在2016年全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作品展中进行演示,获得一致好评。
(三)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具体如下。
案例1:电力服务农业,创业反哺大山。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2013级学生李某,系学院大学生创新工作室第三任理事长,2016年大学毕业后成立南宁禄成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租用家乡流转荒废土地100余亩,进行现代化生态循环经济农业创业。现一边创业一边反哺学院,与学院合作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担任大学生创新工作室社团创业指导师,并积极在其都安生态农业基地筹建学院校外创新创业实习基地。
案例2:活学活用,自主创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16届毕业生陆某。2015年6月回到家乡开办美容美发店,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迅速将该店员工人数扩大到两倍,不到三个月时间,该店开始盈利。2015年7月,凭着特有的商业嗅觉,在广东佛山市与人合伙开办了团结家具厂,产销一体化,同时在佛山开办一家韩国技术的美容美发店以及一家团结便利超市。陆同学短短一年内开创3家门店,成为管理类学生自主创业的榜样。
案例3:自立自强,开创事业。常某是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学生。大学期间,他自立自强、乐于创新,先后荣获南宁市“优秀志愿工作者”、自治区“三好学生”、全国铁路优秀青年志愿者等称号,并于2015年获得“中国自强之星”称号,是唯一获此荣誉的广西高职院校大学生。常同学现就职于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任电气运行操作员兼班长,他长期以来自强不息,立足本职岗位,开创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精益创业方法论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GXGZJG2017A054)
【作者简介】康冰心,女,河南商丘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