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教育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对于小学生数学基础的奠定具有重要作用。而生活情境法则以其自身的优势得到了诸多教师的认可和青睐。为了进一步发挥出其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导入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思维;创设生活情境,拉近生本关系;拓展生活情境,巩固学习成果三个方面对生活情境展开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应用探究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这使得小学生往往很难对其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欲望。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中,如此才能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导入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一方面在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另一方面便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唯有使学生建立一定的数学思维,才能使学生正确认知数学,才能自主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求为学生导入一定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随时在生活情境的辅助下快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生活情境的导入,能够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发现其内在魅力,从而得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位置”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在教学中极为重视对生活情境的导入。因此,在讲到“数对物体位置的确定”时,我决定先与学生玩一个小游戏,以自我推荐的形式邀请了几位学生上台,并在黑板上依次寫出了两个数,要求学生根据我说的数字坐标来找找我指向的是哪一个人。随着游戏的进行,学生逐渐找到了规律,纷纷找到了正确的人,而我也借助这一现实生活情境带学生初步认识了如何确定人的位置,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了丰富的数学问题,并逐步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生活情境,拉近生本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当前的数学教材来看,教材中的内容与知识也越来越偏向于与现实生活的对接。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利用生活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置于生活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转换学习的视角,完成与教学内容的对接,进而掌握数学知识。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学内容为基础,保证生活情境能与其相联系,如此必然能够拉近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并在降低数学难度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可能性”时,为了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事物出现的次数有关,我在上课前便为学生准备了诸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以供学生进行判断。上课后,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枚硬币,随后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两个小玩具放在了讲台两边。准备好之后,我询问大家,如果我想从中选择一个小礼物送给大家,能不能用抛硬币的方法呢?大家平常有没有用抛硬币的方法解决问题呢?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纷纷进入到了这一生活化情境之中,并兴致极高地要求教师抛硬币。趁着这一势头,我在确定完正反面所代表的玩具后,便将硬币抛出,并让学生猜一猜哪个面朝上?随着这一情境的创设,我顺利导入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有效拉近了生本关系。
三、拓展生活情境,巩固学习成果
任何教学都应重视对教学成果的巩固,它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知识记忆更持久,还能使学生在巩固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改进,从而有效提高整体学习效率。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原有的生活情境进行拓展,使学生在情境拓展的过程中完成对学习成果的巩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兴趣的巩固上,也就是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对其进行讨论与拓展,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吸收。
例如:在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成果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对其重点知识进行了回忆,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等,使学生展开了对该内容的复习。随后,我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生活中所使用的一些家具,并要求学生尝试进行判定,使学生将数学中有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转移到了生活之中,并积极展开了讨论与判定。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我适时地对生活情境进行了拓展,要求学生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设计的好处又是什么?显然,对该问题的思考不仅能够巩固学习成果,还能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小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当代教师,理应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上重视对生活情境法的应用,以切实拉近小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小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从而提升其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玉芳.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8(30).
[2]郭春波.关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