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国
摘 要:《歌剧艺术》一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十二节。本课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在了解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以及歌剧音乐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歌剧选曲《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的欣赏,感受体验中国民族歌剧的艺术魅力。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将该课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整理出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中音乐;歌剧;鉴赏
笔者认为既然是对中国民族歌剧的欣赏,那么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就要选择一首传唱度比较高的中国民族歌剧唱段。在教学中笔者选用了歌剧《白毛女》的选曲《北风吹》,让学生欣赏。一来这首作品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传唱度极高;二来歌剧《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歌剧,对我国后期民族歌剧的创作具有引领和典范作用。教师通过对这部作品的介绍自然过渡到本课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对歌剧的基本常识了解甚少,笔者认为在新课讲授这个环节上,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以下相关歌剧的音乐常识。
一是,什么是歌剧。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包含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和舞台艺术等相关艺术门类,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世界上第一部歌剧是意大利剧作家佩里创作的《达芙尼》。
二是,我国民族歌剧的创作特点和发展历程。我国民族歌剧剧本内容反映了中国老百姓自己的生活和斗争。音乐创作既借鉴和吸收了西方歌剧的创作经验和有益营养,又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戏曲音乐创作的优良传统,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它自“五四”以来逐渐发展而成,发展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探索阶段(1919—1944),当时的歌剧创作受“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在倡导科学民主精神上,在艺术形式通俗化、民族化上都作了有益的贡献,这时的剧目有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冼星海的《军民进行曲》等。(2)奠基阶段(1944—1945),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的新秧歌运动为起点,尤其是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成功为中国新歌剧的创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3)深入探索阶段(1956—),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深受群众欢迎的民族歌剧。这些歌剧的创作风格大致有三种:①戏曲化的创作风格,如《红霞》《红珊瑚》等;②类似于《白毛女》的创作风格,音乐语言完全的民族化,如《洪湖赤卫队》《江姐》等;③用我国民族化的音乐语言创造出具有西方歌剧风味的歌剧作品,如《伤逝》《原野》等。
三是,歌剧音乐通常有咏叹调、宣叙调、合唱和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咏叹调是歌剧主要角色的独唱曲,它篇幅大、音域宽、技巧复杂、构思完整、旋律优美,是歌剧最精彩的音乐。教师让学生欣赏歌剧《江姐》当中的咏叹调《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奉献》。宣叙调也称为朗诵调,是介于歌唱与朗诵之间的一种演唱题材。由于它是用来代替对白的声乐曲,所以曲调接近自然语气,旋律性不强,节奏也比较自由,有伴奏。教师让学生欣赏歌剧《江姐》,江姐在狱中和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对唱。合唱是众人演唱的声乐体裁,其中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及合唱等形式,通常用于群众场面。教师让学生欣赏歌剧《江姐》中的合唱《红梅赞》。
教师把以上歌剧知识讲授完之后进入音乐鉴赏这个环节。在欣赏歌剧《小二黑结婚》的选曲《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时,笔者认为教师先要对歌剧《小二黑结婚》的剧情作简单的介绍,然后重点介绍这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学生欣赏完唱段后,教师选取唱段中的一段唱腔让学生演唱,感受体验该唱段的民族风格。最后让学生回答这段唱腔属于歌剧音乐当中的咏叹调还是宣叙调。在欣赏歌剧《洪湖赤卫队》的选曲《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这个男声小合唱时,教师仍然要对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剧情作简单介绍,然后告诉学生该歌剧的音乐素材来自于湖北天沔地区的花鼓戏以及这一带的民族民间音调。《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唱腔风趣、幽默,表现了赤卫队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欣赏完以上两首歌剧唱段后,教师要对中国民族歌剧的特点作一個总结:中国民族歌剧剧本创作坚持讲述中国老百姓自己的生活和斗争。音乐创作上注重民族、民间音乐在创作中的主导作用。以中国风味和中国气派作为歌剧创作的出路,并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实现这个目标。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民族歌剧的认识,教师播放西洋歌剧咏叹调《晴朗的一天》,让学生通过对中外歌剧唱段音乐风格的对比加深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印象,提高对中国民族歌剧的鉴赏水平。
以上是笔者对《歌剧艺术》这节课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希望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叶军.民族歌剧艺术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反思[J].北方音乐,2018(7).
[2]张立新.高中音乐教学案例:《歌剧艺术》[J].新课程(下),2018(3).
[3]卢张盛.解析歌剧艺术融入高中音乐教学的途径[J].通俗歌曲,2016(10).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