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整合

2019-05-10 10:17施林溪
新课程·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整合课堂教学

施林溪

摘 要:课堂教学的效果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无论是课本知识的传达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悟,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是一个教师应有的追求。通过教师的工作培养学生历史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民族资本主义;整合

课堂教学是一个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的过程。“教学立意的确立也必须以教材内容为根基”。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内容完整,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交代非常清晰。为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主旨,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对教材内容作适当整合,提高学习效率。现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为例进行说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两课内容在时间轴上可以连续,可以在上前一课时对两课内容的大事件的时间划出一个时间轴,而一定程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该时期每个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特征由学生预习得出。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19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12至192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1920至1927:内忧外患时期;1927至1936: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1936至1945: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1945至1949: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的中国经济状况的叙述可以作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背景进行详细讲解。课本中明确提到“逐洋商之利”的洋务运动使生产方式近代化,使用工厂生产,课本中未提及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带来农业劳动力的剩余和市场,外国廉价工业品的输入。农民的需求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存在,大量农民破产,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进入城市后成为劳动力,他们的劳动人民属性客观上又为中国民族企业大规模出现后中国雇佣工人成为一个社会阶级提供了可能性。中国无产阶级由单纯的农民阶级演变为工人阶级成为主力。由于工人阶级身处城市之中,掌握的信息,知识文化层次又较农民为多,因此日后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中国革命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均先爆发于城市,在那个时代工人无产阶级的先锋带头作用是不可抹杀的。中国革命的根基在农村,最可靠的依靠在农村,最后的胜利也是在农村中取得重大支持,但城市革命的先锋,引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本单元第九课讲述的内容完全可作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背景。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得益于先觉醒的中国人的奋起斗争,在政治救亡投靠无门的情况下,唯有先从经济入手,徒手振兴中国才有出路,例如课本所述之“南张北周”,都主张实业救国。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發展历程可以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每一个时间阶段都有自己的特征。每个时代特征作为一个子目,对之进行详细分析。甲午战争后是中国历史上继两宋之后,较为少见的支持商业发展的时代,可以在此与两宋具体背景相对比。同样都是为了扩大税源,增加财政收入,但北宋政府解决的是内政问题,而清政府收税却是为了赔款,丧权辱国。清政府此番做法美其名曰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但是这种变相盘剥却为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衰落埋下祸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后陷入绝境与当时政府的压榨有直接关系。然而这种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客观上加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数量的大增,随之成为一个社会阶层,而且极其符合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向上发展的趋势。虽然最终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但为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至少扫清了封建制度这座大山,从这些来看,清政府客观上也在无意中做了自己的掘墓人。

及至民国,制度上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已经不存在。民国本身就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的“帝国”,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各种团体涌现,但仍以轻工业为主,这跟中国没有传统工业基础有关。尽管有国人支持,但是其仍然不堪一击,在一战后迅速衰落,在讲授本课内容时,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甚为重要:人可以不强大,但不可以不努力。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外辱就没有停止过。一战后,西方国家把目标对向中国,在日本全面侵华前,中国民族工业在“中华民国”政府的支持下还是出现不错的增长速度,甚至创了历史新纪录。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穷途末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外国侵略者和蒋介石政府的压榨下走向结束,通货膨胀,滥发纸币、民生问题无法解决。

纵观中国民族工业的百年发展史,学生应得出结论: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民族经济无法挽救民族危亡,只有全国最广大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推翻压迫自己的大山,人民战争是结束压迫的唯一手段。

由于学生基础存在差异,在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上,最好能辅之多媒体作为补充。精彩的授课远比授课方式重要,重新整合课本内容,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授课过程时刻以学生接受度为主,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能够对所接触到的信息进行筛选”,然后进行重组,建构新的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因材施教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景东升,唐朋.基于教学立意的教材内容整合:以《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8(12):21-23.

[2]聂胜凯.翻转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140-141.

[3]王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微观史学应用:基于“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14,26-27.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整合课堂教学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