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婷
摘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新课标的目标,而历史解释素养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处于最核心的位置。文章以《罗斯福新政》一课的教学为例,选取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素养,就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做了一些初步探索。
关键词:中学历史;核心素养;历史解释;罗斯福新政
人教版《罗斯福新政》一课选取历史解释素养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实践,主要基于两点认识:一是从概念内涵来看,历史解释综合了多个核心素养,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处于最核心的位置。二是从本课的内容来看,目前高中历史教材常见的三个版本(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在叙述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过程、评价等方面不一致,由此引发了如何辨别不同版本教材对罗斯福新政的叙述;如何探究罗斯福新政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如何用客观、发展的眼光评价罗斯福新政等问题,这些问题恰好符合历史解释素养对学生认知和能力的要求。
一、问题缘起:现行历史教材难以适应高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
对于现行诸多版本教材在叙述上不一致的思考源自一道高考题,题目如下:
201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 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 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 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试题主要考查胡佛反危机措施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这不仅一反常规教学中更关注对罗斯福新政的考查的惯例,也不同于教材中刻画的胡佛“失败总统”的形象。该题在当年全国高考中得分率很低,原因在于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和思维固化。但是,关于胡佛政府反危机的具体措施,教材并没有详细叙述,只有人民版教材对胡佛的干预政策进行过介绍,而正确的选项就在其中。如果我们简单地把这道高考题理解为考查知识的记忆或解题技巧的话,就显然没有认识到高考命题日益学术化的倾向。关于胡佛反危机措施与罗斯福新政的继承性早有学术论文论述过,2013年的这道高考题吸收了已有的学术成果。由此可见,现行历史教材所暴露出的知识陈旧、思维固化等弊端已无法适应高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因此,打破学生的固化思维已是高三复习课的题中之义。
二、基于历史解释素养的中学历史教学路径
(一)基于教学内容分析,确立教学主题
《罗斯福新政》在本单元中处于核心位置。从知识结构来看,本单位以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为主题,依照“病因—药方—疗效”的逻辑链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加以整合,进而勾勒出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从自由放任向国家干预的转变。从学科思维来看,本单元构成历史学科最常见的“背景—内容—影响”的思维模式,使学生能够建立一条清晰的单元线索,但此种处理教材的方式容易使学生陷入固化思维。如何打破固化思维,首先要从历史发展的长时间段去梳理单元知识,进而确立教学主题。
本课以“政府职能转变之争”作为教学立意,将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资本主义变化、苏联的计划经济、中国的改革开放等诸多知识加以重组,借助新材料、新情境,通过创设问题引领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二)依据核心素养水平,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本课以“政府职能转变之争”作为教学立意,选取学科素养中的“历史解释”素养,依据新课标要求和历史解释素养的4个水平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见下表)。
(三)借助唯物史观,引领历史解释
新课标对学生唯物史观素养能力的要求之一是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探究中,并将其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本次教学实践对唯物史观原理的运用表现为:
(1)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解释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2)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和思想的变动;
(3)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打破罗斯福“救世主”的形象。
对唯物史观方法论的运用表现为:
(1)用发展、联系的眼光认识制度变革的继承性和连续性,防止陷入突变论的误区;
(2)用辩证的眼光评价罗斯福新政。针对教材对罗斯福新政偏重积极方面的问题,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这一主题,选取了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的材料,使学生能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罗斯福新政留给后人的遗产,进而引发学生对当下我国如何实现政府职能转型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黄安年.论胡佛总统反危机的自愿联合政策[J].世界历史,1986(09).
[2]胡国成.胡佛与新政[J].世界历史,1989(04).
[3]王霞.論美国总统胡佛的反危机政策[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2.
[4]何成刚.优化历史解释素养水平划分的思考[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