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
摘 要 一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包含各个环节。而声音创作更是纪录片是否完整的关键一环,也是纪录片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声音创作中包含的同期声、解说词等是需要许多创作人员通力合作才能达到与纪录片内容准确贴合的效果。这其中同期声的录制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诸如:天气、场地、设备等等。解说词的创作不仅要考虑撰稿措辞等问题,配音也同样不可忽视。甚至配音演员的语气、语速、情绪都要贴合纪录片的整体基调。在纪录片《寻味》的创作过程中,笔者发现了论文的研究点。文章以《寻味》为例,浅析纪录片的声音创作中的同期声录制。
关键词 纪录片;声音;同期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3-0185-02
纪录片是指描述、记录或者研究真实世界的影视作品。一般情况下,纪录片不需要演员表演。在纪录片中表现的人物、地点、情境应该与实际情况一致。纪录片的范围非常广,它既包括完全纪实的电影,也包括了真人秀等节目。纪录片是现实世界的见证、历史的真实写照,因而能以其无可争辩、令人信服的真实性和来自真实生活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去影响、启迪和激励观众。
1 纪录片《寻味》同期声录制的前期准备
纪录片《寻味》是笔者受到同类型纪录片的启发,所独立创作的第一部纪录片类作品。在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寻味顺德》这两部纪录片时,笔者对片中所讲述的风土美食十分向往。作为一部美食纪录片能使观众产生对片中食物的好奇与垂涎无疑是影片最大的成功。笔者对《寻味》的创作初衷就是能够使受众在观影时对我所描绘的美食与景色生出好奇之心、向往之情。作为一部个人作品,最开始进行创作构思的只有笔者一人,随着拍摄日期的临近,其他主创人员也逐渐加入创作。在人员到齐之后,大家一起进行关于纪录片创作的讨论会。认真研讨了纪录片创作的各个部分。包括场景,摄像,灯光以及收音等方面。笔者除担任导演任务外主要还负责纪录片的声音创作部分。
《寻味》是一部借助美食来展现山里风情、人情、亲情的纪录片。那么就要求我们要真实的呈现出声音的原汁原味,在力求真实的同时,我们的声音不能是粗糙的,完全没有修饰的,纪录片的声音创作要本着对真实生活客观存在的艺术性表达的初心,这也是《寻味》主创组集体认同的初心。
1.1 前期策划
经过多方协商之后,拍摄地点定为饶河县的红旗岭农场,红旗岭农场坐落于黑龙江东部的完达山下,横跨饶河县、宝清县,与富锦市、虎林市相邻。我们的主要拍摄地在农场内的一户居民,初步计划是跟随主人家每天的生活轨迹进行拍摄。我们前期了解到,农场居民的主要活动地点都在农场范围内的山上以及山脚下的家中。那么我们声音的錄制环境在山上,有可能就会受到风的影响,在拍摄之前搜集环境天气信息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在收声过程中最大程度的规避环境带来的影响就是前期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1.2 统筹准备
作为本科生独立制作的毕业作品,纪录片《寻味》在人力、设备、资金、场地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电影的前期筹备工作主要包括拍摄日程的安排、人员的分工、集资、设备和场地的租赁等。作为本次录制的核心创作人员,作者负责导演、制作人、摄像,录音等多个方面。作为声音方面的负责人,在不同场景录音设备的选配问题,后期编辑的素材搜集等问题都是需要提前做功课的。
2 纪录片《寻味》同期声的中期录制
真实性是纪录片创作的第一标准和首要原则,绝大多数场景都只有一次拍摄纪录的机会,没有补录的机会,这在无形中给纪录片的收音带来了巨大压力。与科幻艺术或动画艺术中数字技术合成的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声音不同,纪录片中的声音必须以再现现实为标准,不能补录而且后期制作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小,这就使得拍摄过程中同期声的录制十分重要,同期声的录制质量直接影响影片的质量。在录制过程中的每一条音频素材都是后期制作时重要的原始参考资料。因此,拍摄同期收音环节是《寻味》声音创作的重要板块。
2.1 同期声录制的清晰度
在拍摄过程中,清晰度是对同期声录音的基本要求,本片的拍摄地是农场,有许多家禽家畜,这些动物的声音会形成一个嘈杂的环境。那么如何在嘈杂的环境下保障音频的清晰度就是在《寻味》的声音创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2 人声的同期声录制
农场内的家是片种主人公夫妇的主要生活场景,厨房更是女主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寻味》顾名思义是寻找味道,寻找山里的味道,寻找家的味道,这味道就在女主人的厨房里。厨房也被作为《寻味》的主要拍摄地。导演将对主人公烹饪美食的过程进行全记录。收音的过程在技术层面上面临着上文提及的鸡尾酒效应、环境局限、人员短缺等问题。在实践层面上面临着协调调度的问题,声画同步是屏幕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声音的空间感与清晰度都要达到标准。
2.3 环境声的同期声录制
片中主人公夫妇的日常生活从早上起床一直忙碌到夜晚,他们许多工作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在室内环境音还相对简单安静,室外就有很多不可控音响的出现,作为学生的创作者没有足够的拾音设备和人力录音师只能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尽可能清晰的进行声音实录。
3 纪录片《寻味》同期声的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是前期设计和中期录制两个部分的润色环节,是设计与制作的集合体。在纪录片《寻味》的初剪完成时,发现影片中声音方面存在的两个问题是声音整体平衡方面与声音叙事方面。其中,平衡方面表现为整部影片声音大小的整体性平衡,人声与环境声的平衡,空间感的平衡等;叙事方面的问题是声音和画面的匹配平衡,如声画对立、淡出淡入、声音静默等。
《寻味》是以女主人公烹制美食为主线,用介绍食材的方式,穿插这些食材的来源,借此叙述主人公夫妇的真实生活。例如:水盆里泡着的蘑菇是一家人一早上山采的;锅里正煎着的小鱼是男主人在门口池塘里现捞上来的;案板上的鸡是自家养在山上,刚刚在院子里宰杀好的。也就是说,我们拍摄的声音环境以厨房为主线,穿插山上、池塘、院子里。在同期声录制过程中在不同场合电平量要有调整,在不同场景中的声音应该有所区别,在同一个场景但不同时间出现的声音平衡度应该一致,分别听每一个场景对应的声音素材是没有问题的,但剪辑出成片之后,不同画面场景衔接起来之后,不同场景中声音的电平差或动态差过大就会给观众产生“跳戏”的听觉感受。注意,声音的平衡是相对的,如果将整部影片的声量统一在一个相同的数值,会影响作品的叙事结构。笔者在不改变本片最初想表达的内容前提下,协调影片的电平量和动态大小,加之淡入淡出等技术手段的使用柔和了画面转换之间的突兀感,使之平稳且别具风格。
在影片画面与画面转场衔接时,画面的淡入淡出使得转场更柔和,更具叙事性,与此同时淡入淡出的声音蒙太奇手法的使用不会给观众带来突兀的观影体验也就是俗称的“跳戏”。比如:在《寻味》中段,女主人公拿起给儿子带走的家乡特产蜂蜜时,镜头一切,转到了养蜂人的蜂巢。在这个时候干脆利落的切入切出就没有淡入淡出带给受众的代入感强。切入切出的蒙太奇手法使前后两个画面像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部分,淡入淡出给观众的感觉是前后相联系着的两个部分,具有极强的叙事性。在后期制作时,影片的配乐很多是截取完整音乐的一部分,这就导致定片的音乐没有结束感,在音樂尾端加上淡出效果就使得声画具有了完整性。本片除了配乐的前后部分使用了淡出淡入的技法,也以画面内容为依据特地做了一些淡出淡入的处理,使画面具有呼吸感,铸就了影片的空间感。
在本文开篇已经提出纪录片中的声音创作并不是零设计的观点,纪录片的声音制作一定不是虚构的,而是让声音更加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的与画面结合,二者共同构成影片完整的叙事表意单元,使声音能够更好的发挥补充画面信息,升华影片主题的功能。声音蒙太奇是声音创作中强大的制作手法。
最后,声音静默。在美术作品中适当的留白会使画面更加富有艺术性。影视作品也是如此,不仅是画面有着艺术的审美要求,对声音也是如此。声音静默的蒙太奇手法与话剧落幕的表现手法相得益彰,都是呈现出一种完结的状态。如果用在片中,则表示上一段落完结下一段落开启,如果用在片尾,则传达出全片完结的意思。例如:在《寻味》结尾时,解说词结束的静默,就表示全片完。
真实性是纪录片不同于其他片中根本特征,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也是它记录和反映客观世界的手段。但创造也是纪录片不可避免的环节,无论何种纪录片的诞生过程,都要经过编导的再创作。在这个创作过程中,不知不觉的会将创作者的观念渗透进作品之中。声音创作也是如此。在声音创作的各个阶段要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做到真实与创造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刘靓.浅析纪录片的声音创作[J].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2017.
[2]张同道.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7[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55-63.
[3]吕振宇.自然类纪录片解说词的空间解构[J].西部皮革,2017:211.
[4]姜燕.影视声音艺术与制作[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2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