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9-05-09 01:01李腾燕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焦虑抑郁服药依从性艾滋病

李腾燕

【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7年8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6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为常规组,一组采用心理护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为(2.3±1.4)分,SDS评分为(1.8±1.1)分,各项数据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为96.97%(32例),高于常规组的78.79%(26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保持其心理健康,并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建议进行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护理;焦虑抑郁;服药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4-166-01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属于传染性疾病,可经母婴、性、血液等渠道传播,该疾病病程较长,且无法治愈,可导致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虚弱以及持续发热等症状[1]。目前,社会对艾滋病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歧义,这导致许多艾滋病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不良情绪,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此次研究旨在分析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做好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对此,文章以我院在2017年8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6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分组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7年8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6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为常规组,一组采用心理护理,为研究组,每组33例患者。常规组患者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4.4±2.3)岁,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4.8±2.1)岁,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与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遵医嘱给药治疗,定期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做好病区的清洁隔离工作,严格限制病区探视和人员流动等等。研究组患者则给与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调整护理态度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当保持良好的护理态度,用语应当文明,语气温和大方,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护理操作中,可一边与患者沟通交流,一边进行护理,增加与患者之间的互动,主动和关心和关注患者,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对外,也应做好艾滋病宣传工作,避免其他社会人员、科室护理人员对患者产生歧视。

1.2.2 心理治疗

安排丰富的住院活动,例如听音乐、唱歌、下棋等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在病房内悬挂具有积极象征意义的壁画,扦插花束等等,通过一些具有正面能力的事物对患者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2.3 加强社会和家庭支撑体系建设

科室应当积极与社会公益机构展开联系与合作,定期通过社会公益机构向患者发放生活用品或给与资金支持;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让患者家属定期探视患者,督促和鼓励患者遵医嘱用药,并告知其定期用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3 观察指标

应用SAS、SDS量表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分数越高代表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将患者服药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三个维度,评价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33*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x±s)表示,分别使用t值和X2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分析

3 讨论

艾滋病是目前世界医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难题,目前尚无根治性的药物,此外,艾滋病的感染渠道较为特殊,这使得艾滋病患者往往存在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存在不利影响[3,4]。

心理护理是一种针对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的护理工作,目前,在各个科室的临床护理中均有所应用。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为(2.3±1.4)分,SDS评分为(1.8±1.1)分,各项数据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对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却有其效。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支撑患者坚持治疗的必要条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不良情绪得到了缓解,积极情绪高涨,也能够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展开治疗工作。这一点,在结果2.2“研究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为96.97%(32例),高于常规组的78.79%(26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得到了实证。

综上所述:艾滋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保持其心理健康,并提高患者的服药依從性,建议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玉华,孙盈红,张宏伟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7):1195-1196.

[2] 刘倩,赵芮,吴谦等.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7):972-976.

[3] 谷家仪,范小艳,曾颖等.专业心理咨询技能在艾滋病患者中应用现状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3):411-415.

[4] 吴革珍,刘成文,覃大玲等.健康宣传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艾滋病患者中的护理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6):925-926.

猜你喜欢
焦虑抑郁服药依从性艾滋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米氮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疗效观察
焦虑抑郁情绪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影响的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利培酮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等的影响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