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
【摘要】目的:讨论在家庭医生责任制中社区护理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选取参与本次调查的慢性疾病患者,选取人数为72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并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每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家庭医生责任制社区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疾病患者中采取家庭医生责任制社区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家庭医生责任制社区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慢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4-165-0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临床中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对患者的护理比较欠缺,相关文献记载,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为了验证家庭医生责任制社区护理模式在慢性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的72例慢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实施情况和结果请见如下详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同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调查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0:16,患者最大年龄者为68岁,最小年龄者为42岁,平均年龄为(58.5±2.1)岁;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7:19,最大年龄者为71岁,年龄最小者为49岁,平均年龄为(61.3±2.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家庭医生责任制社区护理模式,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疾病认知干预: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与接受能力选择适宜的宣教方式,告知慢性疾病相关知识,例如:血压控制的重要性、原发性高血压高危因素等,让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有正确认识。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自我检测方法;(2)心理护理,由于慢性疾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用药治疗,患者会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亲切的语言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通过成功案例,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多倾听患者的主诉,安抚患者;(3)生活护理,对患者对患者饮食、运动、用药进行指导,叮嘱患者按时服药,保证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邀请家属共同参与到患者的日常护理中来,留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当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时,要及时的与患者沟通,并鼓励和支持患者,并对患者的饮食、生活进行合理的安排;(4)饮食护理,告知患者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高盐食物的危害,多食用高纖维含量的食物,新鲜的水果、蔬菜,多食用菠菜、山药、海带等钾含量丰富的食物,少吃盐。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分,包括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活动能力、自理能力、健康水平,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所有参与调查的72例患者所涉及到的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焦虑和抑郁评分应用(x±s)描述,组间经t和x2检验,差异在P<0.05时,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护理也越来越被重视,护理工作也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能过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3]。我国目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此类疾病具有病程长、后果严重的特点,因此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4]。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家庭医生责任制社区护理模式,该护理方式在是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改进的新型护理方式,克服了常规护理的单一性和局限性的不足的同时保留了原有的优势。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护理方式,达到改善患者护理效果的目的。通过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通过邀请家属参与到护理中来,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通过对疾病的认知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对自己的身体状态有全面的了解,从而起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通过饮食护理,减少因食物引起的血糖高、血压高等症状,从而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发展[5]。为了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再次验证了家庭医生责任制社区护理模式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家庭医生责任制社区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蓉,魏黎,胡俊峰,等. 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 上海医药. 2017, 38(22): 35-38.
[2] 顾勤,张静,吴舒窈. 家庭医生责任制对服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影响[J]. 上海医药. 2018, 39(22): 38-40, 44.
[3] 金琦. 家庭医生责任制和自我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为和血压的影响[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8, 32(5): 52-53.
[4] 沈凌. 家庭医生责任制延续性管理方式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7, 19(4): 326-328.
[5] 张志坚. 家庭医生责任制下社区糖尿病家庭分类管理效果评价[J]. 糖尿病天地. 2018, 15(5):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