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护理

2019-05-09 01:01崔丽萍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并发症护理

崔丽萍

【摘要】肺癌是危及人体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治疗手段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导致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给治疗带来困难。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肺部疑难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为有创性检查,穿刺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做好穿刺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能够减少穿刺的并发症,提供穿刺的成功率。

【关键词】CT引导;肺穿刺活检;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821.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4-144-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任意抽取11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男21例,女37例,年龄39~69(48.32±6.33)岁;对照组,男20例,女38例,年龄39~69(48.29±6.41)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等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胸片及增强CT确定患者肺部存在占位性病变,但病灶具体性质不明;纤支镜因为占位性病灶靠近胸腔壁,无法到达检查其性质;进行其他检查如痰细胞学、肿瘤标记物、影像学均无法确诊病灶具体性质;无肺血管畸型、肺动脉血管瘤、肺大疱等穿刺禁忌证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CT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禁忌证者;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代谢性疾病者;有精神疾病或依从性很差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前先定位扫描肺部不同占位性病变局部位置,体表标记穿刺活检部位,在CT引导下确定进针路径,选择进针具体方向深度,要求距病灶路径短且避开血管神经胸壁部位及重要内脏。患者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也可以使用俯卧位。在体表标记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洞巾、使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到胸膜层次,由肺部占位性肿块大小确定活检针档位,按CT引导最佳角度进针,针尖进至胸壁后,嘱患者屏住呼吸,快速进针到预定部位,CT重新扫描确定进针到病灶内部,扣动扳机,使活检枪快速进针切割占位性肿块组织完成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再次嘱患者屏住呼吸,拔除进针,压迫进针口。再次CT重新扫描避免并发症如气胸或出血等情况。固定病理标本送检。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24h,对患者进行CT扫描,观察其临床表征如胸闷、咳嗽、心慌、气短及咯血等,若出血剧烈咳嗽,适宜采用镇咳、止血治疗措施,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情况。

1.3.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手术知识讲解、穿刺配合指导、呼吸与屏气训练、心理疏导以及基础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即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术前健康教育和术后观察处理:1)术前健康教育。与患者谈话,了解患者对于穿刺活检及方案的知晓程度,根據患者本人的疑惑给予充分的解答,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进行穿刺活检必要性及价值,减少患者对于穿刺的过度恐慌抑郁,告知患者此项为微创类检查,保持患者平稳心情。2)术后观察处理。轻度气胸患者患侧静卧8~12h,氧气吸入并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胸闷、咳嗽及憋气,可在门诊及病房留观。积气均在24h内消失,未特殊处理。中度气胸患者,协助医师及时胸腔抽气。大量气胸患者及时做胸腔闭式引流术,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和轻度气胸患者一样严密监测。胸腔积血患者及时做胸腔闭式引流术,卧床休息并口服止血药物治疗,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跳呼吸及甚至改变。咯血患者患侧卧位,防止窒息,保持通畅呼吸,可根据情况给予适量止血药。注意皮肤穿刺部位是否感染,渗血,患者体温是否升高,出现发热现象,并及时对症处理。

1.3.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气胸、咯血、穿刺部位出血等)以及出院时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使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共包括36项问题,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问卷,由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护理操作熟练度、护理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3.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计量资料的比较分别采用x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中重度气胸及咯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出院时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出院时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护理体会

临床对肺内不明性质病灶常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诊断敏感性达88%~98%,特异性100%,不仅能对肺内病灶进行定性诊断,而且可进行病理分型,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弥补了纤维支气管镜对周围性病变诊断的不足。在实施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时,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积极护理配合是穿刺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合理的护理措施及护理配合至关重要。

3.1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对穿刺活检术不了解,易产生焦虑及恐惧心理。为了保证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成功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该穿刺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以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增强患者对实施该手术的信心,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术前护理准备 术前CT操作间进行空气消毒约30min,操作间湿度保持在50%~60%,温度保持在18~22℃。检查常规急救药品、心电监护仪、氧气、吸痰器等急救设备;术前核查患者基本资料,检查患者相关检查结果是否符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适应证,了解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哮喘等病史,常规行心电图、增强CT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等检查。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以及有无药物过敏史,患者若有剧烈咳嗽应配备镇咳药;准备穿刺包、碘伏、无菌手套、穿刺针、利多卡因0.2g×1支、标本固定液1瓶约10ml、5ml注射器1支、留置针等。

3.3 围手术期护理及配合 根据医师的指示,选择患者合适体位,可以采取其他辅助材料让患者体位感觉相对舒适。嘱患者调节呼吸的频率与深度,避免咳嗽,以保证手行。术顺利进穿刺过程中患者易导致受凉、感冒等,应采取相应保暖措施。并指导患者放松心情,不要紧张,保持固定体位,如有不适可口头告知,避免较大体位移动。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协助医师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告知患者消毒可能产生的冰凉感觉。

局部麻醉之前应告知麻醉过程可能出現胀痛等不适感觉,让患者放松,嘱患者平静呼吸,随时亲切询问患者有何不适,对部分较为紧张的患者可与之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患者出现呼吸频率改变、出汗、咳嗽、胸闷、面色苍白、咯血等,应立即报告医师,暂停穿刺,复查CT并观察并发症情况。如出现呼吸急促、脉压下降、脉搏减弱、面色苍白,应立即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待患者情况稳定后,视患者基本情况选择是否继续进行本次操作。

3.4 术后护理术毕消毒包扎,按压穿刺部位5~10min,复查CT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嘱术后3天内保持敷料清洁、干燥,禁止洗澡、剧烈运动。

3.5 并发症的处理气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病灶离胸膜稍远或有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发生率较高。气胸一般发生在术后1h内,部分可发生在术后2h或24h内。本组资料仅2例发生少量气胸,且患者未诉不适,嘱患者说话语音降低,减少活动。门诊患者嘱留观2h后无不适方可离院,就近观察24h,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住院患者则用平车送回病房,平躺6h即可。当患者出现中量乃至大量气胸时,应立即给予胸腔负压抽气至肺复张,同时置胸腔闭式引流,一般持续24~72h后,肺膨胀良好,患者无呼吸困难,就可拔管。

总结本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护理体会是:应注重患者心理护理、术前护理准备、术中护理与配合;加强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同时娴熟的护理技能与术者操作技能的完美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一强,崔文珍,杜丽娟.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195-197.

[2] 黄勇,许洪锋,杨云辉,等.CT引导下经皮胸肺穿刺活检安全性和准确性分析.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65-67.

[3] 袁永丰,曾亮,张愉,等.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12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分析.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400-1402.

[4] 刘炽华,李美璐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的护理.全科护理,2014,7:1889-1890.

猜你喜欢
并发症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