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齐仕
从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了诗歌,经历数千年。即便是现在,许多古诗词仍然脍炙人口,堪称诗的国度。
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在于:1. 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怀。经典古诗文一般都思想深刻、意境优美,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2. 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对于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3. 丰富小学生的大脑记忆。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所以,我们要利用记忆力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多背诵经典诗文,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将其作为一种终生受益的文化储备。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科技手段相结合,加以灵活运用。
一、首先是朗诵诗
“诵”和“读”是有不同又分不开的。读就是读,而诵则是有感情的读。朗诵诗,相对于读诗来说,更能体味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一位优秀的诵读者,通过其朗誦,能让诗词的情感在诵读的过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既可以让听众黯然神伤,也可以让听众豪气干云。不得不说,朗诵,是传递诗词情感的一种非常好的表达方式。
既然朗诵诗歌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我们就更应该重视朗读的指导。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朗读既是加深学生对诗意理解的一种手段,又是检验学生对诗句理解程度的一种方法。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采取范读,学生领读,学生讲读,指名朗读,或小组读等形式。先让学生大声朗读,先是“不求甚解”地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当学生领悟到古诗的意思时,学生自然就会融入情境地有感情朗读,进入诗歌中的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二、背诵诗
诗词当然也属于文字的范畴,它所表达的情感相对于其它文学作品来说,来的更快捷、更猛烈,三两句可以催人泪下,七八字可以兴高采烈。诸如,陶渊明的悠然,李白的浪漫,岳飞的忧国忧民等等,哪个不是情的体现?那么,我们要走近诗词,就要让诗词走入我们的心中,在脑海中去记忆它。无疑,背,是能够长久记忆的最好选择。背一首不行,两三首也不行,要想“手可摘星辰”需要多背诵,要想“悠然见南山”也需多背诵,要想“更上一层楼”更需多背不可。可以说,背得越多,你所拥有的也就越多,你所收获得也就越多。
怎么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背诵呢?创设艺术氛围,激发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热情。
诗歌、诗歌,历来是诗与歌的模范夫妻,诗词大都被谱成曲子来吟唱,如《明月几时有》。教学中,先放音乐,接着自己吟唱,然后让学生跟着音乐小声唱。还启发学生想象天宫的仙境,重新领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些千古名句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及所寄寓的美好愿望。通过创设这样的艺术氛围,同学们背诵古诗词的热情定能与日俱增。
三、领悟诗意
领略诗词之美,背只是过程,关键是领悟。我们对诗词理解的透彻不透彻,对作者创作时的心情理解的透彻不透彻,关键也是悟。悟得透了,才能明白,诗词所表达的情感。领悟时,可以采用串联意象的方式。
串联意象,是最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诗人在创作时都会对意象进行选择然后将它们用适当的词汇串联在一起,从而形成特定的整体意境。师生再造想象,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大脑的加工,将古诗文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场景和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四、多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古代诗歌在教学上还有两个难点,一是语言文字都用的是古文,另外诗歌所描述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都很久远,这都给学生增加了理解的困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有的内在魅力,在教学中,如果恰如其分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就能有效地化解诗歌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声像技术,能化抽象为形象,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视觉和听觉结合,提高古诗学习的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灵活、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是一个好办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诗歌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培养学生自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可先让学生预习,初步感知诗歌大意和感情基调。古诗语言简洁、内蕴、优美,首先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借助课文中的注释或查阅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字义,从而理解诗句的意思。课上,组织学生交流预习的情况,试着讲一讲古诗的意思,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老师帮助学生理解。
纵上所述,从训练学生的语感入手,通过创设艺术情境、通过老师的指导背诵、通过多媒体,指导自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而厚积薄发,提高学生的诗词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学生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