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戎
摘 要 论文利用内容分析和案例解读等方法,系统梳理和评述我国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研究进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阐释图书馆文化精準扶贫的意义,评析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识别的核心要义,从人才、活动、资源及服务等视角论述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并归纳出现实挑战与发展机遇。
关键词 文化精准扶贫 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03.018
0 引言
自“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提出后,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和《“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相继颁布,标志着文化精准扶贫已经成为国家扶贫开发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准扶贫思想最早是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湘西时提出的,历经多次政策设计和战略建构,已成为新时代中国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文化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和战略性意义已得到社会公认,并且不断成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有效途径。面对新时代文化扶贫新形势、新任务,我国图书馆界积极行动,肩负起消解文化贫困、提升贫困人口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的重要责任[1]。面对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这一新课题,为提高研究水平,推进文化精准扶贫的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解读。
1 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意义
1.1 理论意义
在精准扶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是实现自身价值和承担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公共图书馆之责任在于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其事业发展和文化扶贫具有内在关联性,推动文化资源的精准化传播和针对性服务是图书馆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2]。从信息权利的角度看,公共图书馆具有消弭数字鸿沟,促进信息公平的义务,由此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应成为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3]。区别于以往低效的扶贫方式,文化精准扶贫又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路径选择。能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接地气”“对口味”的文化大餐,文化精准扶贫符合图书馆服务的宗旨和发展规律,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的重要途径[4],更是贯彻践行新时代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与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质不同,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教辅部门,是否也应参与文化精准扶贫?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要求,高校图书馆应发挥优势,面向社会用户提供专业服务。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属于社会服务的范畴,是社会服务功能的一种延伸和拓展[5]。在角色功能的定位方面,有学者指出,高校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中应当承担非主导性的辅助角色,不能完全取代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扶贫职能,而应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合理补充[6]。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精准扶贫不仅有助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在贫困地区的覆盖面,也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
1.2 实践意义
以往的粗放式扶贫实践,往往不明确区分扶贫对象,对贫困人口的文化需求也不甚了解,以致在规划时未考虑需求导向,文化扶贫在实际运行中走向了普惠式扶贫道路。这样的扶贫工作往往造成“挤出效应”,使得贫困地区的少部分“文化精英”受益,而那些需要扶贫的对象受益较少,甚至缺失受益机会[7]。另外,贫困地区“重经济建设,轻文化投入”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强制式的文化救济方式,以达到扶贫工作“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忽视文化“软实力”建设,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文化精准扶贫实践的创新与改革才能解决[8]。在此背景之下,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能够有效地拓展文化扶贫空间,为脱贫扶智工作注入原动力。就实践进展来看,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相对较少,受到治理结构、观念、领导方式等的影响,高校图书馆还没有明确在文化精准扶贫实践中的角色定位[9]。而从文化扶贫的战略需要和高校图书馆服务延伸角度来看,精准扶贫也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实践创新的政策环境,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丰富社会服务内容、创新社会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社会地位[10]。
2 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识别的核心要义
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重视项目的规模和数量固然较好,但在项目实施中往往对扶贫项目是否符合目标人口的需求等情况关注不够,以至于项目实施效果不佳,甚至失败。为保证文化扶贫工作的效果,有必要利用科学的方法识别出文化扶贫的目标人群。精准识别工作既是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实践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文化扶贫目标的重要保障。文化精准扶贫识别的关键要素包括扶贫对象和帮扶项目,其中,扶贫对象是按照参与能力和参与意愿两个标准进行识别,而帮扶项目的话,则需有效识别其预期效益。
精准识别的目的有助于文化扶贫项目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因为扶贫对象和帮扶项目的选择结果将直接影响扶贫工作的成败。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识别的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精准区分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二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参与文化扶贫项目的能力和意愿,三是确定目标人群的文化需求,以便于图书馆实施针对性的文化扶贫项目。在识别方法方面,王尧(2016)[7]提出以层次分析法(AHP)识别贫困人口,并通过日志记录情况来考擦贫困人口参与项目的能力和意愿,从而客观识别出目标人群;黄辉(2017)[2]认为民主评议是扶贫工作比较常用的方法,可以精准识别出“应扶之人”,四象限图法可以精准识别出“可扶之人”,其中,四象限图中贫困人口的归类是以参与能力和参与意愿作为划分标准的。在帮扶项目的精准识别方法选择方面,河南大学李永文教授提出的“RHB战略”理念是学者比较认可的文化扶贫项目精准识别方法,可从资源(R)、人(H)和效益(B)三要素的视角对文化帮扶项目进行精准识别构想。以服务对象和帮扶项目为关键要素,以真扶贫、扶真贫为目标,整合出的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识别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识别模型
从资源要素的匹配与整合逻辑来看,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应当遵循“靶向协同”原则[11]。其中,靶向是指图书馆对帮扶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和筛选,以保证找到“可扶之人”,并根据调研结果,对贫困人口进行分类识别,针对不同的文化需求,输入相应的文化资源,使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真正的贫困地区,促进贫困人口文化素养的自我提升。协同则是要求图书馆应当充分考虑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现实条件和发展空间,坚持“以人为本”的扶贫宗旨,在遵循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使图书馆文化扶贫资源供给与贫困地区实际需求相匹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不同扶贫措施的协同效应。
3 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
3.1 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
在贫困地区,从事文化服务的工作人员往往知识技能偏低,不能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部分贫困地区还存在无专职文化工作者的窘况,上海图书馆针对马鞍村等贫困村寨的调研就反映了这一现状,同时,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贫困人口对先进文化和新技术的需求更加强烈[12]。在此形势下,有必要通过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保障文化工作者的扶贫工作胜任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校是各类专业人才汇集中心,图书馆可以联合本校有关院系,送技术下乡,为贫困地区提供知识讲座活动,也可以组织本馆技术人员对基层图书馆(室)、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业务指导,传授文化服务新理念、新方法和实践操作技能。如喀什大学图书馆通过用电安全宣讲,贴近生活,取得了文化扶贫的实际效果[13]。吉首大学图书馆馆员以科技特派员身份开展调研,与有关单位联合对贫困地区图书馆特岗人员进行定向智力支援,邀请文化遗产传承人讲学,开设古籍保护与整理专项培训课程[4]。同理,公共图书馆也可以开展相应的扶贫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活动。
3.2 精准扶贫阅读推广活动
在文化精准扶贫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阅读推广活动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以主题活动为引领,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在贫困地区的影响和吸引力。比如,贵州六盘水市图书馆在对高兴村的定点扶贫中,以农家书屋为阵地,在全民阅读日、传统节假日等时间点,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并在寒暑假及周末,面向少儿开展有奖征文、朗诵比赛等主题读书活动,引导和激发贫困人口的阅读需求[14]。图书馆开展精准扶贫阅读推广活动对促进文化脱贫起到了积极意义。然而,就当下部分地区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阅读推广内容单一,一些活动内容甚至脱离当地的扶贫需求,更重要的是,还没有形成量化评价体系,“走过场”等顽疾还未得到根除,这些问题都必须在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得到解决。宋舸文(2017)[15]从阅读满意度、阅读心理、阅读能力和阅读行为等四个维度构建图书馆精准扶贫阅读推广活动评价体系,可作为文化扶贫实践的理论参考。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还应当关注这一评价体系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以增强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为完善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3.3 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图书馆具备文化传承和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内在优势,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贫困地区的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研究,充分挖掘贫困地区传统文化的特色,提炼其文娱开发价值。其目的在于唤起贫困人口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人文记忆和关怀,增强其对地方特色文化的社会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16]。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应在有效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尊重地方实际和贫困人口的发展意愿,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分类推进机制,挖掘其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开发和推广文化产品。从已有研究和实践进展来看,“文化旅游+精准扶贫”已成为文化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对于推动贫困地区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文化脱贫。图书馆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乡村文化旅游项目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与智力支持,如喀什大学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实践中,利用自身资源和人才优势,指导大学生申报民族文化研究课题和培育民族优秀文化创新创业项目[13]。
3.4 公共数字文化扶贫与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文化扶贫也应抓住“数字机遇”,依托公共数字文化中心、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展数字文化精准扶贫。一方面,利用数字阅读的大数据“足迹”,挖掘和分析贫困人口实际使用中的偏好、习惯以及内容结构等特征,提供精准阅读服务[17];另一方面,针对涉农信息提供精准服务,可重新整合编排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平台推出的扶贫讲堂等数字文化资源,为贫困人口提供因需而设、因地制宜的数字文化服务[18]。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云平台、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优势,打造便捷、高效的公共数字文化扶贫模式。正如吴建中先生所言,数字化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图书馆应致力于促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转型和升级,探索建立统一的实践标准和互联互通的云服务平台,通过精准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提供精准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和服务[19]。在公共数字文化精准扶贫的技术应用创新实践中,上海图书馆研发的“爱悦读”机顶盒项目、福建省图书馆推出的“文化一点通”平台,作为应用于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数字文化扶贫方案,是精准扶贫背景下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与方法的有益参考。
3.5 嵌入式文化精准扶贫服务
文化精准扶贫体系好似一个由不同主体参与组成的网络结构,各类主体在结构中进行互动,其中图书情报机构在该网络结构中承担信息资源的组织、建设、管理和服務功能,并与其他主体(政府部门、贫困人口、社会组织)发生联系。从复杂网络理论的视角考察,图书情报机构在有效嵌入扶贫体系的过程中,可通过技术支持、信息保障、资源建设与管理等一系列规范措施,为精准扶贫提供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务和精准的个性化服务[20]。具有行业信息服务优势的图书馆可以在文化精准扶贫体系中发挥专长,比如农医类院校图书馆借助其自身信息资源优势,嵌入养殖、畜牧产业扶贫体系中,提供精准的文化信息资源。在实践案例方面,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通过信息分类、信息推送、信息跟踪等服务方式,分别在项目实施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嵌入扶贫实践,构建精准服务模式,得到扶贫对象的高度评价[21]。同理,理工类院校图书馆可以嵌入轻工、纺织产业扶贫工作中,为其提供精准的科技情报与信息服务;财经类院校图书馆可利用专业优势为各类产业提供销售、宣传及商事信息服务。
4 图书馆解决文化精准扶贫中问题采取的措施
4.1 克服扶贫意识薄弱问题,发挥出各类图书馆的功能作用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尚未发挥其应有的文化精准扶贫作用,突出表现在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缺乏足够的重视,参与力度和深度不够,以至于无法更好地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优势,先进经验和文化也未在社会服务中得到推广和应用[22]。对于这一问题,高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运行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需要准确寻找到文化扶贫的突破口,为文化精准扶贫注入新的动力[23]。从参与主体的权责义务关系来看,正确处理好不同类型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实践中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将有助于促进文化扶贫精准化的实施与管理。另外,发挥好基层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也有助于提高村民文化素养,改善精神面貌,转变其思想观念[24]。对于基层图书馆而言,可以在社会教育、搭建惠民文化平台等方面起到消减文化贫困的作用。从参与效力来看,基层图书馆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应着力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优质资源,强化社会教育[25]。
4.2 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形成文化精准扶贫体系
精准识别是文化扶贫实施的基本保障,在项目实施后,还应重视对文化精准扶贫项目的管理与服务。当然,管理的手段和实施方案需要因地制宜,因需而設。中国图书馆学会已成立公共图书馆扶贫委员会,有学者建议各地图书馆也成立相应的机构或部门,如“扶贫工作办公室”,藉以完善扶贫管理机制,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增强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常态化管理水平[26]。在实践案例方面,广西贺州市图书馆从大局出发,把农家书屋、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纳入到市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对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和整合,推行树网化建设,让文化的源泉精准输送至贫困村民[27]。另外,在扶贫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操作管理模式,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确保“真扶贫、扶真贫”[28]。未来的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实践有必要完善管理机制,增强软实力建设和个性化服务,加强资源整合与调配,形成管理有序、统一规范的文化精准扶贫体系。
4.3 明晰主体权责关系,准确定位相关主体职责
文化精准扶贫的参与主体是政府部门、公共文化单位、社会组织、贫困人口等利益相关者,各参与主体之间在参与帮扶过程中,缺乏明晰的职责与权利义务关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参与主体的隶属关系上。长期以来,县级及以下公共图书馆(室)的行政隶属关系较为混乱,有的乡镇图书馆是县级图书馆的分馆,有的隶属于文广、宣传部门,还有的依附于当地政府而存在[29]。从制度设计和职责定位的角度看,在深入推进文化精准扶贫的形势下,有必要理清乡村图书馆(室)的归属和管理问题,明确主管部门的职责以及有关利益者的权责义务关系,使其在文化扶贫中得以精准定位。具体可从两方面推进:一是通过制度设计,明确参与主体的权责义务关系,以量化指标促进文化扶贫规范化,同时将文化扶贫纳入图书馆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发挥扶贫对象的外部监督作用;二是建立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加强对文化扶贫信息的动态管理,并根据实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文化扶贫方案。
4.4 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切实保障文化精准扶贫持续开展
贫困地区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参与精准扶贫的主动性,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作为支撑。就目前而言,各级各类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仅凭职业精神和责任感很难长期维持,如何激发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投入,提升贫困地区文化服务人员的素质,对公共图书馆来说是一个现实挑战[30]。文化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实践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并没有获得专项预算支持,承担文化扶贫社会责任的动力不足,仅依赖扶贫项目的资金配给,很难达到可持续目标。在现有的图书馆政策法规中,也没有明确的激励机制用以保障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投入热情和服务效果[31]。建议在制度设计方面,设立专项扶贫部门,选配专职的工作人员,明确角色定位、职责分工以及考核标准,并为专司其职的文化扶贫馆员提供有力的长效激励和保障机制。
4.5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增强文化资源供给力度
在正确认识现实挑战的语境下,也应看到外部机会和发展潜力。以图书馆联盟为基础的跨地区合作机制为文化精准扶贫提供了交流互通平台,如京津冀图书馆联盟、西部省级公共图书馆联盟、湘鄂赣皖四省公共图书馆联盟等,这些联盟在资源共建共享、区域性通借通还、联合培养以及惠民服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32],可以为区域性的贫困人口文化精准扶贫提供联动响应机制,在扶贫经验的传播方面,也可以实现跨地区共享。也有学者从众筹视角切入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因为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工程,单凭自身的资源供给很难突出现实效益,必须突破观念束缚,多途径争取和募集扶贫资源,增加扶贫资源供给[33]。比如,北大校友共建的元坊村蒲公英乡村图书馆就是一个典型的图书馆文化资源众筹项目。在贫困地区建立众筹图书馆是图书馆建设的一种创新举措,开拓了新时代扶贫工作的新思路,是“互联网+文化精准扶贫”的新模式[34]。从实践特色来看,国内众筹图书馆项目主要是面向老少边穷地区,这在本质上也是对精准扶贫思想的一种践行方式,是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新思路。
5 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实践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切实开展文化精准扶贫,优化和改进管理措施
文化精准扶贫是图书馆履行社会责任、践行社会服务理念的重要途径,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实践活动是帮助贫困人口摆脱文化贫困、提升文化素质的一项文化战略。图书馆界积极践行精准扶贫思想,积累了实践经验,也产生了一定量的学术成果。与传统的图书馆文化扶贫研究成果相比,我国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研究虽然成果相对较少,但发展势头强劲。从研究特色来看,已有成果以理论探索性文章居多,以社会调查和案例解析为方法的文章较少,虽有一些文章发表在近期的图书馆学类期刊上,但内容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文化扶贫层面,缺乏理论上的精准定位和实践上的精准操作。
文化精准扶贫是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构成,受到新理念、新技术的影响,文化精准扶贫形式和内容已经开始摆脱既有模式的依赖性,从单一的文化资源供给向多元化的产业协同、数字化服务等业态发展,一些学者倡导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实践,部分图书馆也已推出平台,而实际效果如何,仍需检验。从现实问题来看,部分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及配套设施不完善,贫困人口的参与能力和意愿较低,文化扶贫与经济扶贫缺乏融合,“重投入、轻结果”等现象依然存在,追求文化扶贫短期效益的倾向明显。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存在被边缘化的现实挑战,精准扶贫主体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作,文化资源的精准识别与投放、精准管理与考核等措施也需在实践中优化与改进。
5.2 注重问题导向和调查研究,促进多元合作与协同发展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还有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空间,需要持续探索和创新实践。从精准识别到精准帮扶,从精准管理到考评,每个环节都应当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深化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要求,立足国情,从细节开始,落实在行动。结合政策导向及新形势特点,展望未来,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支点应立足于以下三个方面。
(1) 注重问题导向与调查研究。理论分析、规范研究固然重要,而针对致贫和脱贫的复杂性问题,精准扶贫更有必要通过实证调查方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源上这也是精准扶贫思想对文化扶贫实践与研究的方法论启示。为实现精准识别与帮扶目的,图书馆可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田野考察、多案例分析等方法,收集有效资料和数据,精准解析贫困人口的结构特征、区域差异与生产生活现状,深度挖掘其真实需求与偏好,排查摸底,建档入库,建立针对性的文化精准扶贫专项数据库,及时更新和匹配有关信息资源,为文化资源的精准识别和投放提供情报支持。
(2) 促进多元合作与协同发展。目前,我国文化精准扶贫实践业态多样,内容也渐趋丰富。但软环境建设进展相对滞后,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精准扶贫的引导与保障机制不足,规范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文化精准扶贫是一项涉及多主体的社会性实践活动,不宜依赖于单一形式,而应注重跨界合作与协同发展。在新时代的文化扶贫形势下,应加快研究促进公益性组织和个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助力精准扶贫的保障与激励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实施标准、管理规范、协同战略、联盟建设、制度设计等核心议题,创新服务方式与内容,着力构建以图书馆为参与主体的开放共享与长效文化精准扶贫生态体系。
(3) 强化动态反馈与精准评估。与政府有关部门及参与扶贫的社会组织保持沟通,实时跟踪图书馆参与的文化扶贫项目进展和帮扶对象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整改和优化扶贫方式和内容,促进扶贫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精准供给。此外,还需加强扶贫动态管理与效果评估,在具体操作方面,应根据科学规程和方法构建针对性的评价体系,对文化扶贫的成本—效益评估、需求—供给匹配等情况开展精准评估和专项考核,起到引导、敦促、保障等作用,为文化扶贫项目的精准落实和常态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曲蕴,马春.文化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图书馆杂志,2016(9):4-8.
黄辉.精准脱贫战略下的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识别、帮扶与机制创新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7(1):49-55.
王桂红.公共图书馆参与基层文化精准服务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8):173-176.
龚菲,王尧.精准扶贫背景下地方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研究:以吉首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16(5):39-41.
罗铿.高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创新服务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7,30(3):3-7.
罗铿.高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中的角色定位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5):16-19.
王尧.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5):38-42.
夏睿.基于精准脱贫战略的公共图书馆扶贫路径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7):77-80.
冯永财.挑战与创新: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9):29-33.
曾咏梅,彭丽,黄映国.精准扶贫给农业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7(3):33-35.
陆红如,陈雅.公共图书馆实施文化精准扶贫的策略研究[J].图书馆,2017(10):18-23,41.
張春景,张喆昱.文化精准扶贫案例研究:以马鞍村、下党村和赤溪村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6(9):14-17.
丁明霞.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的探讨:以喀什大学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37(5):59-61.
越光.浅谈公共图书馆以农家书屋为阵地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以六盘水市图书馆一个扶贫点为例[J].贵图学苑,2016(3):28-30.
宋舸文.精准扶贫目标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评价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6):75-78.
王建民.农村精准扶贫战略下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J].图书馆学刊,2017(9):39-42.
张喆昱,张奇.面向文化精准扶贫的措施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6(9):9-13.
雷兰芳.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1):27-30.
吴建中.精准扶贫:公共数字文化的下一个发力点[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1):16-20,25.
王福.复杂网络视角下的内蒙古精准文化扶贫体系模型构建[J].图书馆论坛,2016(10):7-15.
曾咏梅,彭丽,黄映国,等.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业高校图
书馆社会服务功能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5):12-15.
李万祥.精准扶贫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模式
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5):85-87.
徐春.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模式探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6):45-47.
张艳菊.农村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路径探究[J].山西档案,2017(4):108-110.
郑佳佳.基层公共图书馆助力文化精准扶贫的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2):21-23,28.
张慧蕊.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6,29(6):12-15.
陈隆葵.论精准扶贫与基层图书馆创新:以贺州市为例[J].科技资讯,2017(28):190-191.
董沛文.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浅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24):140-141.
李莺莺.试论对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的精准扶贫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36(12):9-10,21.
侯雪婷,杨志萍,陆颖.基于SWOT分析的公共图书馆
文化精准扶贫战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1):29-36.
曾咏梅,余成,郭晓彬,等.基于精准扶贫的农业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以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晋图学刊,2017(1):46-48,58.
侯雪婷,杨志萍,陆颖.省级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现状及问题研究[J].图书馆,2017(10):24-29.
詹景海.精准扶贫视角下图书馆文化扶贫路径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1):33-37.
郭韫丽.众筹在图书馆的实践与思考[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6(4):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