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强,闫鹏飞,牛珊珊,赵鹏举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儿科急诊,河南 新乡 453100)
腹股沟区隐睾是一种小儿泌尿生殖系较为常见的先天畸形症状,在早产儿中发病率较高,达30%,而在健康新生儿中发病率仅为3%[1]。在正常发育情况下,睾丸会逐渐从腰部腹膜下降至阴囊,但由于索状引带退变、精索血管发育迟缓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生理过程受阻,睾丸未下降或下降不全,导致阴囊内一侧或两侧无睾丸,即为隐睾症。睾丸停留于腹股沟管内,会导致男性发育不良,而且其癌变风险会大大增加,因此,在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2]。此次试验以80例腹股沟区睾丸患儿为例,对比探究了腹股沟小切口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该疾病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本院治疗的腹股沟区隐睾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随机掷币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基本资料为:对照组40例,年龄范围1~4岁,平均(2.65±0.73)岁;其中,左侧20例,右侧14例,双侧6例。研究组40例,年龄1~4岁,平均(2.71±0.68)岁;其中,左侧21例,右侧14例,双侧5例。从性别及年龄分布、病症类型等基本资料上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①纳入标准:经两名儿科专家身体检查及B超检查确诊为腹股沟区隐睾;此次试验计划上交至医学伦理委员会后,通过审批,并在其监理下进行,患者知悉实验内容后自愿参加,已签署知情同意书[3]。
②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器质病变患儿;合并有腹股沟斜疝、交通性鞘膜积液等疾病者[4]。
研究组行腹股沟小切口手术,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留置尿管,排空膀胱,腹股沟皮纹作长约1.5~2.0 cm的横切口,钝性分离皮层组织,充分显露腹股沟前臂,找出睾丸及精索组织,充分松懈精索,游离鞘状管突,内环口处高位结扎,部分患儿需行睾丸引带离断。随后,从腹股沟管远端置入中号弯钳,深入阴囊底部,形成一个隧道,然后将阴囊皮肤切开一个1.0 cm的口子,分离四周皮下组织形成潜在腔,用以容纳睾丸,切开肉膜囊,中号弯钳穿出,牵引着另一把组织钳沿隧道穿出腹横纹切口,轻轻夹持着睾丸下部引带,保持精索无张力状态,将之经隧道引入阴囊内,在睾丸脏层鞘膜与肉膜囊处缝合1~3针,固定好,再缝合阴囊皮肤,缝合腹横纹切口处的皮下组织,使用胶水粘合切口皮层组织。
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全满,选头低脚高(15°~20°)位,垫高臀部,脐上沿作0.5 cm的切口,置入5 mm Trocar,以每分钟1.0~1.8 L的速度冲入二氧化碳,维持腹内压为8~10 mmHg,置入腹腔镜,在患儿脐部下方腹直肌外缘、脐部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偏健侧0.5~1.0 cm各作0.3 cm切口,置入3 mm Trocar及操作钳,将侧腹膜切开,钝性分离精索血管、输精管组织,将患侧睾丸无张力地牵引至对侧内环口,若睾丸处于腹股沟管内,应依次切开内环口腹膜、睾丸韧带,再松懈精索组织,将睾丸牵引至腹腔,再置入对侧内环口。随后,在阴囊处作0.5 cm切口,钝性分离皮肉,操作钳夹住睾丸韧带,将之拖入皮肤与肉膜间腔隙,缝合固定好,胶水粘合皮层组织。
两组手术完成后,24 h内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及时补液补充营养物质,进行镇痛治疗,加强伤口监测,及时换药。
①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②记录术后短期发生切口感染、阴囊水肿及睾丸回缩的例数;进一步随访18个月,记录两组发生睾丸回缩、睾丸萎缩的例数,以及由于隐睾位置过高或输精管等发育过短需进行二次手术的例数,通过计算分析,对比两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在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7.50%,略高于对照组的12.5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2.50%,略高于对照组的10.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单侧 双侧 单侧 双侧研究组 40 35.12±6.17 48.30±8.24 8.27±1.20 10.77±1.32 7.12±1.14对照组 40 42.73±7.05 66.24±8.57 4.70±0.92 6.81±1.03 5.27±0.95 t值 9.103 9.206 9.285 8.570 8.126 P值 0.032 0.029 0.041 0.043 0.045
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例(%)
隐睾症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对于患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患儿成年后面临着较高的无精症、男性不育症等生殖功能障碍风险,而且,由于睾丸长期处于较高温度的体内环境中,癌变风险也比较大[5-6]。因此,隐睾症患儿在确诊后,通常会进行手术治疗,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术式包括开放式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有研究认为,腹膜外行睾丸下降固定,对于患儿机体损伤较大,尤其是患儿身体发育未完全,精索、腹股沟等组织结构仍未完善的情况下,手术创伤较大,容易引起较为明显的瘢痕,而且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睾丸回缩乃至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的几率较大[7-8]。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腹腔镜设备及高素质医生的支持下,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成功率已经比较高,由于具备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目前成为各大疾病的首选术式[9]。隐睾症根据睾丸位置差异,可分为腹腔型、腹股沟型、外环口型3种,其中腹腔型首选腹腔镜下行睾丸下降固定术,而对于非腹腔型隐睾患儿,是否进行腹腔镜手术,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部分学者认为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腹股沟型、外环口型隐睾患儿,疗效显著,也有学者认为腹腔镜手术也可用于非腹腔型隐睾患儿的治疗,而且在近些年的实践中,其疗效也得到了证实[10-11]。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腹腔镜可更好地探查睾丸是否存在,并获取睾丸位置信息及发育情况,从而鉴别隐睾症和无睾症,且在手术过程中,可通过精索血管游离至肾门水平及输精管游离至前列腺等方式,解决精索过短的问题,避免二次手术[12-13]。
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针对腹股沟区隐睾症患儿采取腹股沟小切口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手术方法医治,结果显示:腹股沟小切口手术时间更短,但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低,手术瘢痕明显,住院时间短,随访发现手术切口较为美观,不过在短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这与国内大多数报道不一致,可能与研究例数过少有关[14]。此外,国内有学者表示,腹股沟小切口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比较,手术时间更短;但术中出血量稍多于腹腔镜手术,住院时间稍长于腹腔镜手术。因此学者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家庭经济等因素,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此外,还有临床研究者表示,在短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方面,腹股沟小切口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发生率均偏低,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15-16]。
根据本课题研究结果,同时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可得出结论:对于腹股沟隐睾患儿,可综合患儿病情选择开放式手术或腹腔镜手术,经研究腹股沟小切口手术可获得满意疗效,且手术相对简单,便于临床学习及推广,而对于内环口及以上部位隐睾,则首选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