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位于四川省的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盐博馆”)建馆60周年。一路走来,作为千年盐都自贡悠久历史与璀璨文化的窗口,刚过甲子之年的盐博馆不断发展壮大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和骄人业绩,现在是中国唯一一座井盐史专业博物馆,并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之列。回眸60年发展历程,盐博馆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博事业的发展,也和自贡这座城市的命脉息息相关。
在自贡建设博物馆萌发于民国时期,1939年自贡设市后,盐务机构即有成立自贡盐业博物馆的设想。但因抗日战争爆发,时局艰危,自贡井盐“增产赶运”任务繁重,市政工作又千头万绪,自贡盐业博物馆的建设便暂时搁置下来。1945年抗战胜利后,成立自贡盐业博物馆的呼声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为市政当局所认同,随即成立了自贡盐业博物馆筹备处。1946年“双十节”前夕,自贡盐业博物馆以惠生公园内的高氏图书馆为馆址建成并对外开放,1947年下半年该馆停办。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初,时任自贡市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副市长焦政根据此前部分文化界人士建议,主持召开市政府办公会,把设立“自贡市博物馆”的动议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在当时的会议上,焦政提出:“自贡千年历史产盐巴,其它文物极少,叫博物馆又太一般,不如就叫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更符合自贡实情。”针对有人提出冠名要加上“四川省”,他解释说:“馆建在自贡市,人员编制、经费开支由市里负责,挂不挂四川省三个字不重要,不挂也不等于盐史馆不在四川,也不存在好不好管的问题。”就馆址问题,多数人建议西秦会馆最合适。焦政拍板:“解放前,旧市政府机关一直在这里办公,我们接管政权后市人民政府仍在这里。现在确定将盐业历史博物馆设在这里,那么市政府机关就需全部搬出。”但因经费较紧,新修市政府办公楼的事一直拖着。焦政副市长谈及:“急需用钱的地方多,我对修建政府办公楼的事总是下不了决心。”
吉成井盐作坊遗址
1958年2月,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前往自贡视察,对以西秦会馆为馆址创建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表示赞同。小平同志说,这是一座很好的古建筑,又和盐业有关,要好好保护起来。邓小平还谈到,自流井盐业历史悠久,不仅在全国,而且在全世界都很有名,而参观者只能看到推水的井和烧盐的锅锅灶灶,不能系统地了解自贡千年井盐发展史,他便提出建立一座专业的盐业博物馆的倡议。如此以来,让盐都人民期盼已久的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终于破茧成蝶,于1959年10月正式成立。
西秦会馆位于自贡市区釜溪河畔龙峰山下,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占地面积约3600平米,由陕西籍盐商前后集资5万余两白银,历时十六载,为“款叙乡情”“炫耀郡邑”“共襄盛举”而修建的同乡会馆,因主供关羽神位,故又名关帝庙,俗称陕西庙。西秦会馆建筑精美、雕梁画栋,风格多变,将会馆建筑与庙宇建筑、宫廷建筑与民间建筑、南方建筑与北方建筑等多种风格融为一体,是千年盐都自贡最为雄伟壮丽的古建筑,稳坐盐都“第一胜景”的“头把交椅”。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自贡设市后,西秦会馆成为了市政府所在地。当时在它周围更是云集了众多银行、典当等金融机构、商家商号、民间社团及学校、医院等,是千年盐都之政治、经济和文化中枢。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开馆之初,全馆干部职工仅有10人,藏品、陈列等所有工作都要从零开始,工作任务繁重条件艰苦,但大家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使博物馆的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开展。到1962年时,一个初具规模且不失水准的盐业史博物馆与广大百姓见面,后几经调整和数度完善,延至今日,方有“中国井盐科技史”的惊艳四射。
岩口薄
科研成果
1974年,自贡市伍家坝发现亿万年前晚侏罗世恐龙化石群埋藏后,自贡又赢得了“恐龙之乡”的美誉。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又在自贡恐龙博物馆成立前,肩负起对辖区内古生物化石的发掘与保护工作。1977年春节期间,馆内开设了“自贡恐龙陈列室”并成功举办了“自贡恐龙化石展览”,这不仅是自贡地区举办的第一次恐龙展出,而且还创下了连展5年的历史纪录,对在四川省内以及周边省份开展恐龙研究及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成立后,广大干部职工尽职尽责,积极开展相关业务工作,在科研、科普、展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馆藏越加丰富,展陈更趋完善,而且场馆建设、职能拓展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上,除原有“中国井盐科技史”外,近年来又增设了“自贡地质陈列”“自贡盐税史陈列”两个基本陈列,丰富了展陈内容。另外还有特色临时展览,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展”“ 四川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成果展”“ 鹾海遗珍——中国盐文化民间藏品精品展”“青花瓷韵——元明精品青花瓷展”等更是常年不断,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特有的推广平台和“窗口”宣传作用。
在文物收藏上,盐博馆也是可圈可点、蔚为大观。现馆藏文物共有389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595件(套)。文物种类丰富,涵盖有盐业文物、书画、陶器、瓷器、铜器、钱币、织绣、票据等近二十个类别。馆内盐业文物具有资源的唯一性、独特性和完整性。如有被称为世界唯一一套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凿井、修治井工具群;有以“中国最古老的股票”为代表的盐业契约;有盐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留存的约据、票据、账册、岩口簿等。此外,我馆还有一批以仇英、张大千、丰子恺等大师的作品为代表的艺术珍品。另有明末藏书刻书家毛氏汲古阁的早期刊本《苏米轶事》,乾隆至民国时期的《富顺县志》《荣县志》,以及射洪、蓬溪、大宁等县志50余种,有家谱《李氏族谱》《王氏宝善祠四修家谱》等近10种。馆藏盐业图书以反映盐业为主,其次是关于盐政、盐法的书籍等近百种。馆藏书画作品有张大千、赵熙、颜楷等名人的珍品。国画有明代仇英的《仕女伎乐图》、张大千的《瓜果图》、张善孖的《杜宇竹枝图》、丰子恺的《松间明月长如此》、张聿光的《四季花鸟》四屏及“自贡三王”“荣州二蝶”“蜀中刘八哥”等的上乘佳作。
凿井工具陈列
在社会教育方面,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普知识”为宗旨,以青少年教育为重点,持续开展盐博课堂、西秦讲堂、科普巡展、宣传咨询、专家论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盐”味浓厚的社教科普活动,大力宣传自贡特色盐文化。盐博馆每年面向青少年学生、社区居民、乡镇群众、部队官兵、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社会群体,举办各类科普活动约100场(次),充分发挥了博物馆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起来”的社教功能。其中盐博馆自创公益教育品牌“盐博课堂”迄今已成功举办30期,免费招收学员2000余人,开设课程涉及有国学、盐文化、中国古建筑、自贡小三绝、非遗传承、中国传统民俗等20余种。脚踏实地的盐博社教工作者们以出色的业务能力和超凡的敬业精神,先后获得了“文化部优秀专家”“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学技术奖(贡献奖)”“全国科普讲解员大赛一等奖”“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十佳讲解员”“四川省青年旅游标兵” “自贡市劳动模范”“自贡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等殊荣。
在科研工作方面,自1959年建馆以来,盐博馆研究人员先后发表科研论文约400余篇,出版《中国井盐科技史》《中国古代井盐工具研究》《中国盐业史辞典》《遍地盐井的都市》《盐都故实》《川盐文化圈图录》《骊珠重辉》《赵熙题刻辑》等专著、志书、图书30余部。馆刊《盐业史研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成为中国盐业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重要发布平台,馆内先后有3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市政府部门的奖励。
在场馆基建方面,目前除原有的西秦会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成井盐作坊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王爷庙(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外,富顺县狮市镇的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狮市分馆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中。同时,借新一轮自流井老城改建的契机,盐博馆馆区总面积在未来将扩展约至3万平米。
上世纪九十年代,即有人提出将盐业历史博物馆迁出西秦会馆的动议。因西秦会馆已成“国宝”单位,其建筑本身就是文物,就是一座需要很好呵护的经典古建,而在城市转型升级后,自贡的盐业文物盐业遗存又明显增加,并亟待抢救保护。因此,选址新建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也成为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几代盐博人的辛勤耕耘下,自贡盐业博物馆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园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及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自2017年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之后,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业务建设又有了新的拓展,如藏品专用库房的扩展升级,数字化博物馆的持续建设等。随着新一轮文旅融合的强势作为,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周边环境的优化美化,以及清代、民国时期特色街区的保护性建设,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盐业园区定将横空出世,重现昔日盐都的繁华与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