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

2019-05-06 16:49宋阿芬
闽南风 2019年3期
关键词:家家户户年味父母亲

宋阿芬

当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当璀璨的灯光将公园装扮得五彩缤纷,当行色匆匆的人流涌入站前广场候机大厅,当年味正浓的时候,无论忙活一年的农民工,还是在外工作的游子,都归心似箭,拎上大包小包回家过年。

每逢准备回老家过年时,孩子就会嘀咕,在城里待得好好的,为什么还要回老家过年。因为老家有儿时熟悉的年味,有儿时玩过的伙伴,更有生我养我的父亲母亲。回家过年,我们年年以这样的方式体味着过年的幸福和甜蜜。儿时,我们津津有味地听长辈讲述关于“年”的各种传说,长大后,我们津津乐道地为孩子讲述着这些动人的神话,教他们诵读歌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这是生生不息的传承,回家过年也是如此。

也许我们偶尔会听到身边的人感慨:如今经济发展了,老家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子也过得红火,但年味却淡了。其实,最好的年味就在心中。不管时间怎么流逝,家乡的年味就是镌刻在我心中历久弥新的记忆,家乡的年味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

老家过了腊八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扫尘、做年糕、杀鸡杀鸭、油炸食品,还有贴对联……村民们准备过年那忙碌的身影和开心的笑容时常在脑海中浮现。对于小孩子来说,过年是一年中最渴望、最兴奋的事了。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壓岁钱拿,好多好吃好玩的。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并不富裕,平日里,吃上一顿肉,很难。要吃上肉就要等到逢年过节的,过大年时,父母亲就会张罗一桌的猪肉、鸭肉、鸡肉……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养猪,年关将近,我们家都要杀一头猪,父亲就会留下我们最喜欢吃的猪排,还有比较稀有珍贵的猪内脏等,除此之外卖给猪贩,然后换一些钱购买年货。每逢这时,母亲看着成堆的猪肉总是笑呵呵地对我们说:“过年啦,猪肉让你们吃个够。”那时的猪肉真香,因为是父母亲一年辛苦喂养的,平时很少吃到肉,所以每到年底,我们大快朵颐地吃上猪肉的时候,就感觉特别满足,特别幸福。猪在老家是很受欢迎的,在大年初二,村里会再次杀猪,家家户户都能分到一块猪肉,这时的猪肉叫“福肉”,村民们把分到的“福肉”回家煮着吃,表示“吃福”,村民以此感谢神明让主人喂养的猪顺利长大,祈盼来年继续养出肥猪来。如今,村民们不再养猪了,但吃“福肉”的习俗延续至今从未改变,我想这就是家乡独特的年味,是家乡人民对新一年幸福生活的期盼和美好的祝愿吧。

回家过年是一种幸福,美味跳动在舌尖,乡情拨动着心弦,如花香丝丝缕缕温情弥漫。路过老家的大街小巷,整洁有序,一种清新的乡村风貌展现在面前。各家各户的大门上,贴上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张灯结彩,呈现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街头巷尾的闽南话,左邻右舍的亲切问候,无处不弥散着欢歌与笑语,弥散着看得见摸得着的亲情。回家过年是父母热切的期待。快到年关时,父母亲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天天掰着手指头算还有几日回家。过年回家,出门在外的你总不会忘了大包小包购买年货带回家。而父母亲总会笑盈盈地唠叨:家里都有啦,以后别再浪费钱买东西了。我们很清楚母亲嘴上心疼钱,心里心疼孩子挣钱不易。对于游子来说,回家带点年货是最快乐和幸福的事,而对于父母亲来说,儿女们回家过年,唠唠家常,是最欣慰和满足的事。或许在他们看来,儿女们回家过年就是最好的年货。

回家过年,最暖心的词汇无不是团聚,最兴奋的表情无不是笑脸。母亲在过年前就张罗着过年的东西,把好吃的东西留着,期待着儿女们回家过年。屋内每个角落收拾得干净有序,一家人忙碌一阵后,餐桌上已摆满了丰盛的鱼肉酒菜。全家围坐在一起,团团圆圆,其乐融融。餐桌上,母亲总不停地叫我们吃这吃那,然后都忘不了说上一句“这是你小时候最爱吃的!”然后就嘘寒问暖,家长里短地铺展开来,父亲一来兴致就滔滔不绝地讲述过去的艰难岁月……看着岁月的风霜在双亲的额头布满了皱纹,头上染上白霜,聆听着父母亲的叮咛,我们回味、感叹和追忆曾经的似水年华。确实,没有什么比家人团聚更浓烈,没有什么比过年回家更温暖。

从吃年夜饭开始,鞭炮声、烟花声由远及近,由疏到密,寂静的乡村一下子变得喧闹起来。尤其是在新一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村里的烟花声更是此起彼伏,往窗外仰望,夜空中五彩缤纷的烟花,像千万朵花五彩斑斓地绽放。这样热闹非凡的烟花盛世持续多个小时,或许这就是淳朴的村民喜迎新一年到来的最好表达吧。

又是新的一年,带上笑容,带着幸福,带上新年的祝愿,回家过年!回家过年,承载着亲情的厚重;回家过年,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猜你喜欢
家家户户年味父母亲
舌尖上的年味
刘老汉的烦恼
风往哪吹
蝴蝶(7)
古代的年味
童年的年味
偶尔
清明祭
父母亲的新朋友———《意林》
做父母不当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