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平,高 爽,李春梅,范 超,王 钰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变化,医疗机构对医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临床医学院的学生,具备较高水平的职业素养是影响医疗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医学生作为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职业素养的水平不仅对医学生的自身发展至关重要,也会影响到当前医改的顺利实施。因此,培养临床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已是迫在眉睫。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比例从临床专业三个班(普通班、定向班和教改班)随机抽取330人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对职业素养的理解(理解素养),职业素养的行为及培养(行为素养),对职业素养的态度(态度素养)[1],共计20题,其中最后1题为开放问题,可自由选填。问卷统一发放和回收,采用匿名方式自填完成。
(三)判定标准。
计分按单选题和多选题分别计算,单选题回答正确得1分,多选题回答正确2/3得1分,否则计0分。满分共17分。其中,理解素养3分,行为素养4分,态度素养10分。原始得分除以各自的满分得其百分制得分,正确率在80%及以上者视为具备职业素养。
(四)统计分析。
运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Spearman秩相关和Logistic回归,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一)一般情况。
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324份,有效回收率为98.2%。其中男生129人(39.8%),女生195人(60.2%),大一114人(35.2%)、大二108人(33.3%)、大三102人(31.5%);普通班173人(53.4%),定向班82人(25.3%),教改班69人(21.3%);农村学生197人(60.8%),城市学生127人(39.2%);独生子女169人(52.2%),非独生子女155人(47.8%);家中有医务人员的63人(19.4%),没有的261人(80.6%)。
(二)职业素养得分情况。
根据计算得出职业素养百分制得分如下(见表1)。
表1 职业素养得分情况分)
(三)职业素养相关性分析。
采用Spearman相关得出行为素养与理解素养的相关系数为0.148,行为素养与态度素养的相关系数为0.239,态度素养与职业素养的相关系数为0.604。对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t检验,P值均<0.01,则各系数都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行为素养得分与职业素养总得分相关性最高,行为素养得分与态度素养得分相关性最低。
(四)不同特征临床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情况。
324名大学生中有178名学生具有职业素养(55.60%),即评分≥13.60分(百分制为80分),其中理解素养具备率为17.20%,行为素养具备率为50.60%,态度素养具备率为61.60%。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职业素养的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和生源地的学生则在职业素养的基本理解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专业的满意程度在职业素养态度和职业素养总得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专业方向、独生子女等三个维度均无统计学意义。
(五)职业素养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学生是否具备职业素养为因变量,以性别、年级、专业方向、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中有无医务人员、选择专业的理由、对专业的满意度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2)。
表2 职业素养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
结果显示,医学生职业素养与家中有无医务人员相关(P=0.041),说明家中有无医务人员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
职业素养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基础,调查显示该校44.4%的临床医学生不了解职业素养,其中职业素养基本理解具备率仅为17.20%。职业素养总体水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低于发达城市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水平[2]。女生在职业素养三个维度和总分上均低于男生,且在态度素养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年级学生在职业素养三个维度和总分方面均高于低年级,且在理解素养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随着医学知识的积累,对职业素养;来自城市的学生在职业素养三个维度和总分上均高于农村学生,且在理解素养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非独生子女在理解素养和总分方面要稍高于独生子女,职业素养三个维度及总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选择“救死扶伤,职业崇高”理由的学生的职业素养总得分比选择其他理由的学生的分数要高,且在理解素养、行为素养以及职业素养总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专业满意度高的学生在职业素养三个维度及总分方面均高于其他满意程度的学生,说明职业认同对职业素养有显著影响[3]。对于临床医学生而言,职业素养是走进医学殿堂的基础,也是个人在职业规划中的精神支柱,许多学生对于职业素养的相关内容仍然缺乏了解,这也影响了他们对职业素养观念的形成。
医学职业素养是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尺度,是医学院校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基础条件[4]。教育的根本是对人价值观的教育,医学教育应着重培养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但今天的医学教育正在加强“知识教育、专业教育”,而不知不觉削弱了培育“人文素养”教育的责任感[5]。调查显示教改班的职业素养、理解素养以及态度素养具备率要高于普通班和定向班,定向班的行为素养具备率稍高于其他两个专业方向,说明教学模式与方法对医学生有重要影响,教育制度更需要进一步完善。
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不能仅依靠校方进行推动,学生自身也应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形成职业素养培养精神,积极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个人职业素养水平。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丰富的医学知识,精湛的医学技术,也需要人文教育和人文素养,懂得医患沟通,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6]。同时,学生更应该正视职业素养,了解其重要性,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意识。
临床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未来发展,还影响着整个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对医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方面,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当前也是今后必须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长期过程。社会各方要从不同的角度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形成良好的风气,增强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今后,在医教协同的国家政策背景下,实现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德育教育相结合效应的最大,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