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氮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常规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

2019-05-06 03:51:32潘丽莹
药品评价 2019年7期
关键词:氯氮利培血常规

潘丽莹

江西省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九江 332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重性精神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感知觉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分型有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和未分化型等,且具有慢性、致残率高和病情反复的特点。随着病情的发展,不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更有甚者危及生命,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1]。目前临床上治疗的典型药物为氯丙嗪,该药物虽然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但长期服用会给肝脏造成损伤[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氯氮平和利培酮已逐渐广泛运用,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哪种药物治疗效果更好且对血常规指标影响较小一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现本文就对比氯氮平和利培酮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其血常规的影响效果做出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64例,并且严格按照系统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中女性有13例,男性有19例;最大年龄为50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33.35±4.26)岁;情感障碍为10例,感知障碍为10例,认知障碍为12例。观察组中女性有14例,男性有18例;最大年龄为51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33.64±4.61)岁;情感障碍为9例,感知障碍为11例,认知障碍为12例。通过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以及临床表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本次研究患者均已确诊为精神分裂症[3];已在治疗前告知患者家属,均已得到同意并自愿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脾、肾等器质性疾病患者;在本次研究前检测到血常规异常者;对本次研究所采用药物有过敏现象者;不愿配合本次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予以对照组患者利培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09)口服进行治疗,治疗初始药剂量为1mg/次,次日增加到2mg/次,若患者耐受度高在第3日可增加到3mg/次,2次/d,连续用药8周,此外,药物剂量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合理调整。观察组患者予以氯氮平(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125)进行口服治疗,药物初始剂量为25mg,3次/d,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逐渐增加至常用剂量,但每日最高剂量不能超过600mg,剂量应维持在每日100~200mg为宜,服药时间应在患者饭后半小时,连续治疗8周。在治疗期间应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和血常规指标,若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心悸、呕吐和腹痛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4 观察指标采用血常规分析仪(厂家: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型号:XN-1000)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2个月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指标变化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应以±S)表示,并采用t对其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对比如表1所示,对照组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治疗前对比,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对比如表2所示,观察组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治疗前对比,红细胞和血小板有所上升,白细胞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allhofer在70年代就已经提出,精神分裂症不单有阳性和阴性症状,还有第三种症状,即是认知功能缺陷[4]。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与患者脑内某些部位所产生的多巴胺运动过度有关,也可能是和五羟色胺(5-HT)等有关[5]。有报道说明[6],精神症状的不同和患者不同方位、部位及程度等都有密切关系,而心理学上则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于患者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有关,由于以上两种能力出现缺陷,致使患者脑半球出现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令左半球功能失调。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并且会存在病前发育差、社会退缩和情感迟钝等,出现该类现象的主要原因与男性和女性神经元结构、递质及功能有关。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若不得到及时控制,不仅会加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其家庭经济压力。临床上将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要治疗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采用规范系统的治疗或是足疗程以及足量的药物治疗方法,都可有效控制病情,甚至是治愈。有研究说明,氯氮平和利培酮虽然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上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对于两种药物在用药过程中对血常规有何影响这一问题,鲜少有文献记载[7]。此外,由于氯氮平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具有可逆性白细胞减少现象和出现粒细胞缺乏症情况,已严重影响临床用药,所以如何合理用药已受到医学界重视。

表1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对比(n=32,±S)Tab 1 Comparison of blood routine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control group (n=32,±S)

表1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对比(n=32,±S)Tab 1 Comparison of blood routine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control group (n=32,±S)

参数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2个月红细胞(×1012/L) 4.58±0.51 4.62±0.39 4.67±0.34白细胞(×109/L) 6.81±1.86 6.43±1.20 6.31±1.13血小板(×109/L)208.87±15.41 217.97±12.37 226.18±11.86

表2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对比(n=32,χ-±S)Tab 2 Comparison of blood routine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n=32,χ-±S)

利培酮属于D受体和5-HT受体平衡拮抗剂,是二代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之一,在患者服用药物后通过对多巴胺D2受体进行阻断,从而达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该药物在患者服用后具有吸收快和迅速的优点,且不会因为患者进食而影响药效,在口服后1h即可达到峰值[8,9]。此外,利培酮对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多巴胺和5-HT有调节作用,使得患者在服用完药物后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降低对血常规的影响。虽然利培酮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阳性和阴性症状患者,但若长期服用,会对患者造成锥体外系反应、认知功能损伤以及催乳素出现增高等不良反应,而且该药物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安眠和镇静,达到控制精神分裂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所以在治疗中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若予以患者的剂量不够或是停药,都会使得患者病情再次复发[10,11]。氯氮平属于苯二氮类抗精神疾病药物之一,对多巴胺受体和抗碱能活性具有阻断作用,服用药物后对上行网状结构激动系统有直接作用的特点,从而实现让患者睡眠和镇静的目的[12,13]。该药物不仅具有抗胆碱。抗组胺和镇静等作用,对患者因为精神病所引发的幻觉、兴奋躁动等急性症状都具有显著效果。有学者认为,对患者记忆造成损伤的因素极有可能与以上原因有关[14]。虽然氯氮平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其血常规影响较大,但是经过临床上的许多研究证明,该药物更加适用于精神分裂患者中[15]。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2个月对比,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2个月对比,红细胞和血小板有所上升,白细胞有所下降,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常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观察组红细胞和血小板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以上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谁更加好直到现今依旧是学者们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报道建议患者在服用氯氮平和利培酮进行治疗时,应让医生结合精神分裂症患者实际病情进行用药,谨遵医嘱服用利培酮时应严格控制药剂量,从而降低复发率和依赖性;选用氯氮平时,医护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并结合患者实际恢复情况,不断对剂量做出调整,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利培酮和氯氮平对于治疗精神病分裂症患者均具有较为显著效果,但利培酮应用于该类患者中影响较之氯氮平小,医护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应严格监测其血常规变化,严格控制患者所服用的药物剂量,以便于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具价值的帮助。

猜你喜欢
氯氮利培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2:38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氯氮平和氯丙嗪维持治疗的效果分析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博思清与氯氮平治疗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中国药业(2014年17期)2014-05-26 09: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