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美兰
摘要:高校自扩招到现在,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研究得比较广泛。本文通过对高校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难的主客观原因进行浅析,思考和探讨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高校 女大学生 就业 传统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152-02
随着高校的日益扩招,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这一现状。所以深入地探讨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在很多方面进入了研究的范围,如何能更好地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保障社会良性发展,本文从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入手,着力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一、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女大学生的性别弊端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性别差异招聘。由于男女的生理差异,用人单位更倾向于男性,这就给女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外,女大学生更受家庭、生育等方面的影响,一些单位更倾向于已婚已育的女性,这对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无疑也是一个冲击。很多时候,身材、长相也成了女大学生就业的砝码。很多女大学生由于自己的外在条件不够出色,与就业机会失之交臂。
(二)女大学生自身就业态度不够积极努力
部分女大学生刚入大学就确定了继续升学的目标,对于就业本身态度不够积极努力,当然,继续升学能够提高学识水平和自身的文化素养,但始终会面临就业这一问题,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就业问题。并且,学历水平越高,对自己工作的期望值就越高,也更加不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三)女大学生对工作期望值过高
很多时候,受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女性在就业前就给自己定了就业标准。工作稳定、待遇高成为很多人的追求目标。同时,很多女大学生会选择一线、二线城市就业,这在无形中给自己的就业设置了就业门槛。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一方面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加重了性别差异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女大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就业难。女大学生毕业以后的年龄大多数都已经23周岁左右,无论是心理和生理都已经成人。她们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比较多,例如结婚、生育等。而且很多时候,女性生育后确实会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家庭上,放在孩子身上,对待工作缺乏向上的劲头,对待工作的热情减少。现在很多单位都是私人企业,而男生相对来讲,家庭这个方面的负担就少很多。同时,体力和精力确实优越于女大学生。所以,自身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2)女大学生自身的性格因素。很多时候,毕业生意识形态多元化,在就业方面表现出矛盾的心态,表面上趋向于务实,深层次陷入迷茫困惑。整体目标短期化、功利化明显。在择业过程中,女大学生某些自身的性格因素也造成其就业难。女性一般承受能力较差,情绪波动大,就业工作面临的压力较大。
(3)就业观念和心理上存在误区。由于独生子女和城镇子女的增多,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造成女大学生在择业时出现了期望值高的误区。很多女大学生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社会,自视甚高,往往对待遇和工作环境挑剔。工作稳定、工资待遇好、工作环境好等都是女大学生的就业取向。所以就出现了公务员考试热等现象。因为这些岗位的实际需求量与学生的毕业率之间有很大的反差。甚至很多女大学生毕业后不能正视自己,啃老、依靠家庭等问题出现。这种误区也是造成就业难等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客观原因
(1)传统的性别歧视、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在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诸多因素中,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和偏见、对男女的不同角色期待和双重标准造成的女大学生就业难是原因之一。受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男性优于女性。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已经在每个人心中普遍存在着。
(2)用人单位的利益驱使。用人单位都招聘员工,都是择优录取,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经济价值。录用什么样的人才对自己最合适,用人单位都是十分慎重并且认真思考的。一般认为,使用男性职工的成本低于女性职工,但效益却高于女性职工。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录用女工时,必须提供一些女性的保护措施或特殊待遇,这加大了用人单位的负担,使片面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的用人单位不愿意雇用女性。
三、解决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途径
做好女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女大学生的未来,也关系到女大学生的家庭,同时也是对社会的就业工作最直接的反馈,在重视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我们更要积极地帮助女大学生就业,寻找就业方式方法,促进就业。
(1)解放思想,改变就业理念。女大学生本身应该改变传统的稳定就业理念,多些创新创业思维,尤其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面对难以改变的生理因素,增强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正面面对性别歧视和社会偏见。虽然很多时候,女性承担着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双重压力,但是更应该树立乐观、积極的生活态度。根据自身的条件,找到适合女性的工作,同时依据自身的优势,改变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维。
(2)对女大学生采取差别教育。高校实行的男女学生一起接受完全相同的教育。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增设一些针对女大学生的选修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性别意识教育,这对于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改变社会的传统性别意识和观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女性的差别教育有利于树立女性的独立意识,有助于她们提高自身女性的优势,同时,也保障了男女平等这一基本理念。差别课程的教育有利于提升女性的个人气质和修养,例如插花和礼仪课程,对于提升就业竞争力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3)高校必须开展素质教育,加强思想教育。高校要注重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通过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改革,把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到用人单位的需求上。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课、社会实践课等课程,同时加大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参与社会实践等。帮助她们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心理竞争意识,牢固树立主动就业意识,帮助她们赢得就业市场的竞争。
(4)挖掘自身优势,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女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调整自己,积极参与竞争。树立信心,增强竞争意识。女大学生要挖掘自身优势,确立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女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的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和交际能力,对自己有正确客观的评价,学会更好地与人沟通,学会把握就业机会。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学校进一步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动员一切力量帮助女大学生充分就业,是高校的重要使命。牢固树立全员就业意识,在学校多多创造女大学生接触企业的机会,为企业充分认识女大学生创造条件。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应变能力,提高女大学生就业资本。广泛联系毕业学生,推荐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徐少红,温梅英.大学实施女性教育探讨——50名理工科女生毕业发展的调查分析[J].高教论坛,2010(1).
[2]田淑梅.女大学生就业弱势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10).
[3]石俊山.高校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2(10).
[4]韩晓惠.从女大学生就业难谈高校理工科女生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6).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