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恺 矫宾宾 张萌 耿凛 张冠
膀胱平滑肌瘤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是一种来源于间质组织的泌尿系统良性肿瘤,约占所有膀胱肿瘤的0.43%[1]。女性患者由于好发部位毗邻宫颈,因此易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诊断相混淆。中日友好医院近期收治1例女性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34 岁,因“体检发现膀胱肿物1 周”入院。入院后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查无明显异常。NMP22阴性。CT平扫:膀胱左后壁见7.3 cm×6.7 cm肿物影;动态增强:肿块呈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楚,以宽基底与膀胱壁相连(图1)。临床诊断考虑为膀胱癌。于局麻下行膀胱镜检查,镜下见膀胱占位位于膀胱左侧壁,双侧输尿管口清晰可见,左管口距占位约0.5 cm。占位呈类球形外压性生长,大小约6 cm,表面膀胱黏膜完整。于肿物表面取组织2 块送活检,术后病理诊断:黏膜慢性炎,局灶尿路上皮增生,极向紊乱,诊断癌证据不足。后于局麻下行超声引导下膀胱肿物穿刺,取灰白样穿刺物3 条,术后病理诊断:梭形细胞肿瘤。因肿瘤来源不能确认,请妇科会诊,认为患者有子宫肌瘤病史,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后2年余,考虑可能为阔韧带来源肌瘤或子宫肌瘤复发。患者转入妇科继续接受治疗。彩超:膀胱内见实性回声团,大小约6.9 cm×6.0 cm,边界清,形态尚规则,其内见散在点状血流信号。MRI:子宫前方见软组织肿块影,信号不均,膀胱受压分界不清,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盆壁结构未见异常(图2)。妇科考虑采取手术切除治疗,遂与泌尿外科联合行膀胱后壁肌瘤剔除术。术中见子宫左前方腹膜内实性肿物,下端达圆韧带。切开膀胱底暴露瘤体,检查发现瘤体位于膀胱左后壁黏膜下,肌层内近黏膜层,左侧输尿管开口近瘤体约0.5 cm。钝性分离完整剔除瘤体,肿瘤直径约8 cm,质软呈分叶状(图3)。瘤蒂出血,电凝止血。术后病理诊断:平滑肌肿瘤;免疫组化:Ki-67(+)、S-100(-)、SMA(+)、SDHB(+)、DOG-1(+)、Desmin(+)、PDGFRa(+)、CK(AE1/AE3)(-)、EMA(-)、Vimentin(-)、CD31(-)、Fli-1(-)(图4)。
图1 盆腔CT:膀胱左后壁见一肿块影,边界清楚,以宽基底与膀胱壁相连,大小约7.3 cm×6.7 cm,CT值约为25~81 Hu图2 盆腔MRI:膀胱后壁软组织肿块影,信号不均图3 术后大体标本:结节样物一枚,直径约8 cm,颜色鲜红,表面附被膜,光滑图4 术后标本免疫组化:Desmin(+)(×40)
讨论膀胱平滑肌瘤来源于膀胱壁间叶组织,属于良性肿瘤,临床上罕见,在所有膀胱肿瘤中其占比不到0.5%。文献已报道的膀胱平滑肌瘤约250多例[2]。膀胱平滑肌瘤的发病率与性别有关,女性较高,约为男性的3倍[3]。中年女性发病多见,生育期前后为发病高峰期[4]。泌尿系平滑肌瘤可发生于泌尿生殖系统的任何部位,在膀胱中,其来源于黏膜下层,但可以向膀胱各个层面生长发展,因此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通常分为膀胱内型、壁间型和膀胱外型。现有文献报道中最常见的是膀胱内型,而壁间型最为少见。本例患者为膀胱内型,由于瘤体较大,因此挤压膀胱壁凸出与子宫毗邻。平滑肌瘤瘤体无固定大小,可从几毫米到30多厘米[5-6]。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瘤体位置与大小,远离膀胱颈或输尿管口较小的膀胱内肿瘤和壁间型,或膀胱外型肿瘤通常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如果肿瘤较大,甚至压迫膀胱颈或输尿管口时,则会导致明显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尿路梗阻症状(49%),尿路刺激症状(38%),侧腹疼痛(13%)和血尿(11%)[7]。本例患者无任何明显泌尿系症状,可能与瘤体远离输尿管口,且未压迫输尿管有关。膀胱平滑肌瘤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激素紊乱,发育不良,血管周围炎症和膀胱肌层感染有关[8-9]。膀胱肌瘤发病率较低,且大部分膀胱肌瘤患者无明显症状,因此多于体检时发现。诊断膀胱平滑肌瘤首选影像学检查,其中B超灵敏、快捷,超声检查一般显示为均匀的光滑病变伴周围高回声[7]。腹部超声可区分病变的囊实性,经阴道超声检查有助于确认肿瘤于盆腔的位置。CT显示为不均匀强化肿块影,边缘光滑,一般无粘连,CT可评估肿瘤的位置。对于肿瘤边界与周围组织模糊不清的病例,则可行MRI检查,MRI可以更明确地显示肿瘤的起源和边界。虽然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诊断证据,但有些时候仍然会误诊为盆腔其他肿瘤。因此对于膀胱平滑肌瘤,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是金标准。通常可采取膀胱镜下活检,一方面可更直观地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毗邻关系,另一方面可进行取材或直接切除。光镜下可见膀胱平滑肌瘤由平滑肌纤维组成,被结缔组织间隔开,一般无细胞丝分裂活动和异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现为SMA阳性和Ki-67阴性[10]。膀胱平滑肌瘤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但具体方案的选择和瘤体位置及大小有关,对于位于膀胱内较小的肿瘤可采取经尿道肿瘤切除术,而较大的肿瘤,如本例患者,则可采取开放切除术[11]。其他微创手术,如腹腔镜膀胱切开术和机器人黏膜外切除术,也适用于膀胱平滑肌瘤患者[10]。目前还未证实膀胱平滑肌瘤会发展成恶性病变,因此对于无症状或瘤体很小的患者,可定期随访观察[12]。本例患者采取膀胱后壁肌瘤剔除术,未出现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