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建设和区域旅游化耦合协调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为例

2019-05-05 08:34夏赞才张苏兰李典友2薛中俊3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年5期
关键词:经济带耦合美丽

夏赞才,张苏兰,李典友2,薛中俊3,邹 泉

(1.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2.皖西学院 环境与旅游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3.安徽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1 引言

我国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1],在2020—2035年期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可见“美丽中国”已成为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其本质内核是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领域和谐发展。旅游业作为资源节约、绿色环保的朝阳产业,响应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号召,迎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美丽中国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彼此影响、密不可分。一方面,旅游产业作为美丽中国建设道路中的重要产业构成,引领产业向无烟化、绿色化、美丽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美丽中国建设为旅游产业提供了其赖以生存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从而助推旅游产业进一步向“美丽产业”迈进。

“美丽中国”作为一个新兴概念,逐渐成为学术界聚焦的热点议题。国内学者对美丽中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内涵、实现途径和战略意义等三个方面。其中,许瑛[2]、刘佳奇[3]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从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方面对美丽中国的内涵进行了阐释;赵立立[4]、王晓广[5]认为美丽中国需要从自然环境、环保意识、发展方式、政策健全和跨区域合作等多个方面来践行;李周指出,美丽中国建设在培育生态文明、发展美丽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6]。关于在旅游化的研究成果中,1982年Bruce Young在研究中率先提出了“旅游化”的概念[7],而国内学者朱在2006年才首先运用“旅游化”这一概念[8]。

在该主题的后续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①针对旅游地开发研究,如马丽卿以舟山群岛为例对其特征与开发模式进行实证分析[9];Lemein探讨了加拿大北部两个土著旅游目的地开发成功的有形指标和无形指标[10]。②旅游资源评估,李悦铮、黄丹从资源、区域、特征等3方面科学评估了海岛型旅游资源[11];Ruhanen L针对澳大利亚本土旅游资源的质量、趋势进行了评估[12]。③对不同旅游目的地演化规律的探讨,如刘家明深入剖析了国内外不同功能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规律[13]。此外,还有少数学者将旅游化系统与城市化[14]、生态环境[15]、经济贡献率[16]等系统之间进行互动研究。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美丽中国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框架方面,研究方法主要以定性为主,而国内外关于旅游化的研究在范围上主要以省域、市域为单位,缺少跨越省区的大范围研究;在内容上主要为单系统研究,鲜有与其他系统相结合的研究,与美丽中国系统相结合的研究更是尚未涉猎。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耦合协调模型、GM(1,1)模型、障碍度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从时空视角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美丽中国建设和区域旅游化耦合协调度、未来发展趋势和障碍因素,以期为该区域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也为美丽中国研究提供参考。

2 美丽中国建设和区域旅游化耦合作用机理分析

美丽中国建设为区域旅游化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条件支撑。从经济上看,经济繁荣是旅游化发展的外在条件。一方面,政府或企业可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拓宽旅游营销渠道;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向低耗能、高技术、重环保的美丽产业迈进;从社会上看,社会和谐是旅游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激发了人们的出游意愿和旅游动机,进而从客流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从文化上看,文化发展成为旅游化发展的内生力量。一方面,旅游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居民增加了就业机会和提高了可支配收入,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产业具有涉及面广、关联度强的特征,因此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向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转化,进而形成美丽产业。从生态上看,自然环境是旅游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旅游业发展依赖于生态环境,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环境支撑,而区域旅游化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多层次驱动力:①旅游化发展可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是旅游业生存与发展的载体,这就需要企业秉持环保理念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同时助推了生态文明建设。②旅游化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一方面,文化发展提升了居民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明;另一方面,博物馆、公共图书馆、艺术表演馆等平台本身就可以作为旅游产品,弘扬当地优秀文化。③旅游化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旅游产业发展驱动了基础设施的完善,优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此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活动发扬了当地的特色文化和民族文化,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精神力量。

3 研究区域、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3.1 研究区域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贯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重庆、四川、云南、广西、新疆等9个省区,分布着滇中、成渝、关中—天水、天山北坡、南北钦防、兰白西等众多城市群。近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发展水平日渐提升,2016年旅游总人数达269482.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6529.75亿元,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纲要正式提出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时深化环保理念,践行生态文明,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共建美丽中国。因此,本文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为研究区域,具有其典型性和代表性。

表1 美丽中国—旅游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及权重

3.2 评价指标构建与数据来源

为定量评估美丽中国建设、区域旅游化演化特征,本文遵循指标的科学性、典型性、可得性等原则,并基于美丽中国和旅游化的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美丽中国指标,本文借鉴时朋飞[17]、胡宗义等[18]研究成果,从生态、经济、社会、文化4个层面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的体系,而关于旅游化指标则从旅游效应、旅游收入、旅游产业和旅游就业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表1)。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05—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各省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部分缺失数据通过邻近年份数据进行线性插补。

3.3 研究方法

耦合协调评价模型:由于各项指标原始值的单位不同,差异大,因此首先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借助熵权法且运用Matlab软件计算权重,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线性加权法对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公式为[19]:

(1)

式中,X1和X2分别为美丽中国系统和旅游化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Wij为各项指标权重,且权重之和等于1。

耦合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揭示了研究对象从无序不协调走向有序协调的发展趋势[20]。本研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14,15],测度美丽中国—旅游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公式为:

(2)

(3)

T=αX1+βX2

(4)

式中,C2为耦合度;D为耦合协调度;T为美丽中国和旅游化综合协调值;α和β为待定系数。鉴于美丽中国系统和旅游化系统相互作用,将α和β均赋值为0.5。为了更明确地反应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等级水平,根据已有研究成果[20],本文将其划分为10个等级:即优质协调[0.90,1]、良好协调[0.80,0.89]、中级协调[0.70,0.79]、初级协调[0.60,0.69]、勉强协调[0.50,0.59]、濒临协调[0.40,0.49]、轻度失调[0.30,0.39]、中度失调[0.20,0.29]、严重失调[0.10,0.19]、极度失调[0.00,0.09]。

ArcGIS地统计趋势分析:借助ArcGIS地统计模块,依据各省区耦合协调度数据拟合数学曲面,用以反映空间分布变化情况,从而在总体上把握研究美丽中国和旅游化的耦合协调度发展的空间格局。在12年的时间序列中截取2005年、2010年、2016年3个剖面数据,采用地统计工具绘制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耦合协调度趋势面演化图,判断研究区域的空间格局趋势特征。

GM(1,1)预测模型:美丽中国系统与旅游化系统是复杂的巨系统,两者耦合过程具有阶段性、动态性等特征,普通的线性或非线形模型难以准确预测其发展趋势,而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针对信息不完全的系统进行特定描述、预测、决策和控制的系统理论[21]。本文借助灰色预测模型对美丽中国建设和区域旅游化耦合协调度的未来发展态势进行定量预测,模型为:

(5)

式中,a为模型参数。参数a值决定了预测年限的长度,灰色预测模拟的后验差C和小误差概率P决定了模型预测精度[22]。

障碍度模型:为了进一步明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美丽中国和旅游化协调发展的阻碍因素,本文引入障碍度模型,计算公式[23]为:

(6)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耦合协调度时间序列变动差异

本文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美丽中国与旅游化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系数代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指数(表2)。从时间序列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区2005—2016年美丽中国—旅游化耦合协调变化趋势以缓慢波动上升为主,但部分省区呈小幅下降趋势。其中,云南省的耦合协调度值一直稳定在0.50—0.59之间,表明云南省美丽中国系统和旅游化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平稳。陕西、广西、青海3个省区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提升趋势,陕西和广西由2005年的濒临协调上升为2016年的勉强协调,青海由2005年的严重失调发展为2016年的中度失调;新疆的耦合协调度呈小幅波动下降趋势,从2005年开始下降,2012—2014年上升为轻度失调型,而后又下降为中度失调型,表明新疆亟需进行全面性的举措以提升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甘肃、宁夏、重庆、四川4个省区的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较复杂。具体而言,甘肃省在2006年、2008年、2009年的耦合协调度属于中度失调型,其余年份均属于轻度失调型;宁夏在2010年、2014年、2015年的耦合协调度属于极度失调型,其余年份均上升了一个耦合区间;重庆市2015年上升为勉强协调型,其余年份一直保持在0.40—0.49之间;四川省2006—2011年的耦合协调度波动下降为勉强协调型,2012年开始回升并稳定在初级协调区间。

表2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耦合协调度指数

4.2 耦合协调度空间维度格局分析

本文主要借助ArcGIS的地统计建模,剔除偏离数据,从而更加明晰地反映整体区域耦合协调的空间格局。图1中,X轴和Y轴分别代表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Z轴代表耦合协调度,绿色线条和蓝色线条分别表示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耦合协调度拟合曲线。就曲线特征来说,2005—2016年丝绸之经济带中国段美丽中国—旅游化耦合协调度的趋势效应特征较为明显,呈现出“西低东高,南高北低”的趋势。其中,东西方向曲线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上升趋势逐步缩小,西低东高的趋势略有改善,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美丽中国和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水平在东西方向上呈现利好的趋势,区域协调发展得到改善。从南北方向曲线来看,2005—2016年拟合曲线几乎保持不变,南高北低的趋势有待进一步改善。

图1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美丽中国—旅游化耦合协调度的趋势面演化

4.3 美丽中国建设和区域旅游化系统耦合协调度预测

本文基于灰色预测模型,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为基值,进而对2017—202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GM(1,1)预测,将预测参数设置为残差数列类型,预测时间长度为5年,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2017—202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区域差异依然显著。其中,西南地区仍是耦合协调水平最高的区域,且均已进入协调发展阶段,其中四川已达到初级协调水平,重庆由濒临协调进入勉强协调阶段,与云南、广西处于同一水平。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的四川、云南和重庆都属于经济发达、资源雄厚和人口众多的长江经济带,因此这些省市的协调水平相对较高,与现有研究成果相符;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和宁夏耦合协调度上升幅度较小,始终处于失调阶段;陕西和新疆的耦合协调度上升幅度较大,尤其是陕西的耦合协调度与四川持平,成为西北地区发展的领头羊,新疆也跨入了濒临协调阶段。

表3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耦合协调度预测

4.4 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

2005—2016年,耦合协调度各指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美丽中国建设和区域旅游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前五位障碍因素及其均值分别为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7.520%)、旅游外汇收入(6.719%)、入境旅游人数(5.953%)、艺术表演馆(5.852%)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472%)。

具体来说:①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为首要因素。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大量自然资源被开发利用,自然保护区面积不断缩水。其中,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对陕西、广西和云南的障碍作用较强,这与资源过度开发、自然保护区违规占用等密切相关,工矿、旅游、房地产等违规建设是又一大阻碍。②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在障碍因素中位居前三名。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偏僻、资源禀赋不足和交通运输不便等问题均会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客流量。其中,这两者对宁夏、青海和甘肃的障碍作用较强,主要原因在于宁夏、青海和甘肃的深居内陆,交通相对不便,再加上旅游营销不足,旅游地知名度较低,阻碍了入境旅游的发展。③艺术表演馆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重要的障碍因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片面地追求速度和收益而忽视了经济的内涵式增长,从而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高和艺术表演馆数量较少等问题。

图2 2005—2016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美丽中国建设和区域旅游化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文以2005—2016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为例,构建了美丽中国和旅游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继而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GM(1,1)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特征、未来发展趋势和障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主要研究结论有以下三大方面:①2005—2016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美丽中国系统和旅游化系统耦合协调度总体水平偏低,且呈“西低东高—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从时间上看,经过2005—2016年的建设,美丽中国—旅游化耦合协调度总体以缓慢波动上升为主,其中陕西、青海和广西均上升了一个耦合区间,其他省区虽有波动变化但始终保持在同一耦合类型;从空间上看,东西方向上各省区耦合协调度的协调发展空间差异逐步缩小,而南北方向则有待进一步改善。具体而言,西南地区均迈入了耦合协调类型,而西北地区除陕西外均属于耦合失调类型。②2017—202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美丽中国建设系统和旅游化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局部差异仍显著。其中,西南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较高,均已进入耦合协调阶段,而西北地区除陕西和新疆进入耦合协调阶段外,其他省区始终处于耦合失调阶段。③不同指标制约美丽中国建设和区域旅游化协调发展的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前五位指标分别为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人数、艺术表演馆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障碍度均值依次为7.520%、6.719%、5.953%、5.852%和5.472%。其中,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为首要因素,对陕西、广西和云南的障碍作用较强,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居第二、三位,对宁夏、甘肃和青海等省区的影响较大,艺术表演馆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两大系统的协调协调发展也产生了阻碍作用。

5.2 建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研究区域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和“一带一路”政策的贯彻实施,提出以下建议: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广西、云南、重庆、四川4省区应防范自然环境破坏,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促进旅游与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助推旅游产业的内涵式发展,进而促进美丽中国建设。此外,应充分发挥滇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空间溢出效应,实现各省区的联动发展。宁夏、青海、甘肃、新疆等省区则应加强宣传力度,拓宽营销渠道,提升国际知度,同时合理开发当地的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造“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线路与旅游产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树立文化旅游品牌。此外,要全面开展美丽中国建设,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陕西则应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提升资金利用效益,完善各旅游区的交通、功能和人文等设施,尤其亟需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自然保护区面积,同时加快落实“品质立游强旅”的系统工程,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旅游化发展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带耦合美丽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