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草牧业发展的新举措

2019-05-05 02:19段金秀山西省朔州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朔州市草畜鲜奶

文│段金秀(山西省朔州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朔州市地处山西省北部,属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山西省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的核心区,是全国惟一整市推进的草牧业试验试点市。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朔州市认真贯彻中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持续加快草牧业试验试点市建设,走出了“立草为业、草畜结合、以草促牧、以牧富民”的路子。

一、注重系统谋划、协调推进,开辟草牧业发展新格局

朔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明确定位,把做大做强草牧业作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主抓手、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列入了全市“2+7”经济产业格局。科学编制了《朔州市草牧业实施方案(2015—2017)》《关于加快现代草牧业发展的意见》《朔州市草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实施,不遗余力抓推进,草牧业发展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奶牛存栏18.45万头,鲜奶产量达60万吨,占全省鲜奶产量的一半;肉羊饲养量610万只,其中出栏410万只,占全省肉羊饲养量三分之一。全市奶牛存栏量、鲜奶产量、肉羊出栏量、人均畜产品占有量、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以及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等六项草牧业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山西省前列。

二、注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动草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草畜结合,农牧循环”是朔州市草牧业的一大特色。通过引草入田,耕地种草,引发了全市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一场革命,成为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组合拳中的“首要一拳”,为全国草牧业发展和北方农牧交错带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坚持立草为业,实现了草业专业化生产。为养而种,三大草产业成型成势。全市饲草种植面积达80万亩,是2014年的4倍。全株玉米青贮产业已经成熟,面积保持在45万亩;苜蓿产业取得重大突破,种植面积达17万亩,2018年实施了10万吨苜蓿青贮计划,共青贮苜蓿5万亩、7万吨,彻底打破了干制苜蓿坏草的瓶颈;燕麦草集中连片种植也初见成效,达到16万亩,为山坡区草畜一体化家庭牧场发展找到了新出路。草业发展较大地优化了种植业结构,“粮经饲”比例优化为44∶22∶34。

二是坚持草畜结合,推动了养殖业提质增效。“为养而种”“以养带种”的新思路已经形成,草食畜牧业逐渐做大做强。牛羊营养结构由“谷物”为主向“优质牧草”为主转变,鲜奶产量和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饲喂优质牧草的奶牛普遍日增鲜奶3千克,鲜奶的主要指标普遍超过了国家标准。部分肉羊使用全株玉米等优质牧草育肥后,6月龄出栏肉羊增重2.5千克,脂肪含量减少2千克,羊肉品质明显改善。

三是坚持企业引领,推进了精深加工和特色产品品牌化开发。实施品牌战略,以新西兰恒天然合作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金沙滩羔羊肉业有限公司等60多家龙头企业为引领,上联市场,下接农户,激活了草牧业全产业链条,形成了年加工100万吨鲜奶、600万只肉羊、600万张羊皮、20万吨有机肥的能力。全市有18家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全省“513”工程,各类畜产品畅销国内22个省市区,羊肉、肠衣等产品远销中东、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同时促进了产业融合。

三、注重创新模式、建立机制,探索草畜结合新路径

一是“养殖业+新型种植业经营主体”合作模式。即:“养殖园区+种植大户”或“养殖园区+饲草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模式,形成三方利益一致、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全市45万亩青贮玉米和216个草畜养殖场签订购销合同;有150多家青贮玉米收获服务组织,在农民与草畜养殖企业之间架起了桥梁。

二是“大牧场+大草场”草畜一体化模式。大中型奶牛场、肉羊园区流转土地种植青贮玉米、苜蓿和燕麦草,实现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山阴县泰和农牧专业合作社饲养奶牛1800头,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和苜蓿5000亩;右玉县祥和岭上农牧开发有限公司饲养羊1万只,种植燕麦草1万亩,不仅解决了优质牧草短缺问题,而且粪污还田培肥了地力,减少了化肥使用量。

三是“牧繁农育”模式。充分发挥地处北纬39°养殖黄金带和紧邻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的优势,与内蒙古自治区建立联动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动了朔州市肉羊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是草业专业化种收储模式。由专业草业公司或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集中连片种草、收草、加工、储运、销售,提供牧草种植饲喂技术等一条龙服务。朔城区金土地农牧有限公司种植苜蓿6000亩,年储草销售4500吨。怀仁市奔康牧草开发有限公司种植苜蓿1万亩,年储草销售1万吨。

四、注重政策支持、科技支撑,为草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一是多渠道强化政策支持。在国家、省每年投入近1亿元基础上,市县两级再投入1亿多元,用于牧草种植、节水喷灌、购置机械等,三年来共撬动社会资本近60亿元。二是多方式强化科技支撑。朔州市政府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等9位专家,指导草牧业试点建设。朔州市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作成立山西雁门关生态农牧研究院,先后引进百绿、克劳沃、田园牧歌等草业公司,搭建牧草种植服务平台。

五、注重发挥优势,重点攻坚,坚持不懈抓好草牧业工作

1.做优奶牛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的现代化奶源基地。以山阴县、应县、朔城区等川区玉米产区为重点,以建设标准化奶牛牧场为抓手,以做大做强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加工龙头企业为引擎,重点培育10个万头高产奶牛核心群,打造存栏20万头、年产百万吨鲜奶的全国优质、绿色、高效的现代化奶源基地。

2.做强肉羊产业,打造全国高档羊肉基地。以怀仁市、应县牧繁农育肉羊产业基地和右玉县、平鲁区自繁自育肉羊产业基地为重点,推进肉羊扩量、提质、增效。到2020年,全市肉羊饲养量达到800万只、出栏600万只,建成全国高档羊肉生产基地。在川区牧繁农育肉羊产业基地上,重点建设2个年出栏100万只肉羊育肥基地、3个年出栏50万只的肉羊育肥基地,改扩建现代化棚圈50万平方米,推广全株青贮玉米和苜蓿饲喂育肥。在山区自繁自育肉羊产业基地上,三年建设生态型家庭羊场2000个,人工草场建植20万亩,把朔州市西部山坡区建成生态型有机肉羊基地,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

3.做大饲草料产业,打造晋蒙地区的优质牧草基地。“实施一个战略”,即:实施优质牧草替代进口战略,力争三年内朔州市种植的苜蓿和燕麦草完全满足全市养殖需要,并逐步建成晋蒙地区优质牧草的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和储藏基地。2019年,预计全市新增苜蓿3万亩,燕麦草5万亩。“补齐三块短板”,即:补齐干草棚、青贮窖和牧草机械短板,确保牧草种得好、收得回、贮得下。加大补贴力度,支持牧草种植加工企业建设标准化干草棚5万平方米、青贮窖10万立方米、万吨牧草储备库2处。用足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切实加大对牧草种植、收割、加工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建成五个5万亩优质牧草基地”,即:建成朔城区、山阴县、怀仁市3个5万亩苜蓿基地;朔城区、右玉县2个5万亩燕麦草基地。

4.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发展循环农业。以规模养殖场(园、区)和养殖密集区域为重点,以种养结合、循环利用为主要推广模式,以就地就近用于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重点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和有机肥加工厂建设,促进种养循环。到2020年,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猜你喜欢
朔州市草畜鲜奶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推动草畜产业化发展
生鲜奶更健康吗?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对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思考
援助鲜奶
朔州市楹联学会、朔州市诗词学会成立
朔州市山阴县:“四种模式”巩固脱贫成果
朔州市朔城区:强化组织 不断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朔州市科协召开全市科协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
生鲜奶更有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