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莹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物联网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课程思政”的概念是在上海高校整体课程教育体系构建的背景和基础之上提出的。“课程思政”的目的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形成从点到面的育人效果。然而,学术界尚未对“课程思政”作出明确的界定。习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发挥育人合力,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开始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也激发了学者对“课程思政”的研究热情。
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课程思政”就是要尽量挖掘高校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教育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以课程为载体,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门课程及各个课程环节中的价值主导作用[2]。“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不是表面上简单的顺序调换,而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功能充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门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使“各门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方向一致,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的真正价值在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引导学生内心接受,并且在行为中体现出来,而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要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传统思政课程形成育人的合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近两年,各地高校都开始探索和实施“课程思政”教育。为了了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现状,对无锡市部分高职院校(包括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其他管理人员开展问卷调查。采取书面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发放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共130份,有效问卷123份,回收率94.6%。
1.2.1部分高职院校缺乏顶层设计,“课程思政”开展过程碎片化 在调查中回答“学校开展‘课程思政’,有没有根据专业特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修改或体现?”这个问题时,80%的老师回答“有”,还有20%回答“没有”或者“不知道”,可见部分高职院校缺乏顶层设计,这使得“课程思政”的开展不系统,难以有效地开展。要想从整体上保证“课程思政”的开展,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就要根据本专业自身的特点,从中提炼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 推进“课程思政”育人教学体系的构建。
1.2.2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认知度不够 要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对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其他教师问卷调查后发现: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认知度不高。在回答“您对‘课程思政’有了解吗?”这个问题时,“非常了解”的占31.71%,“不太了解”的占7.32%,“有一些了解”的占多数。在回答“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人员应该是哪个?”这个多选题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居多,而选择专业课教师和其他教师的人较少,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人员
在回答“您认为,在专业课堂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会不会干扰专业课程的教学,影响教学效果”这个问题时,有近一半的老师认为“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见,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与“课程思政”教育的预期还有较大的差距。
1.2.3“课程思政”教学缺乏明确的载体和有力的抓手 “课程思政”要求高职院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与课程教学相融合,要对专业课程进行深度的开发,为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提供保障。在回答“学校有没有开发专门的课程思政的教材?”这个问题时,超过一半的老师回答“没有”或者“不知道”,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学校有没有开发专门的课程思政教材
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材是“课程思政”教学的载体。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基于院校特色和专业特色,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开发更合适的教材,这使得“课程思政”教育缺乏明确的载体。
课堂是“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也是“课程思政”教学的有力抓手。在问卷调查中回答问题“学校是否有将学生的‘三观’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设计之中”时,有近一半的老师回答“有”,有近一半回答“部分课程有”,可见,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正在日益受到重视,而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对于“在课堂上,您是否会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这个问题,有39.02%的老师回答“经常会”,具体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课堂上教师是否会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如何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专业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课程思政”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诞生的新事物,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调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现状,可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发展还不成熟。如何推进“课程思政”更好的实施,还需要从学校、教师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多加努力。
一方面,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贯彻“课程思政”的精神,要保证“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的推行,学校要高度重视,从源头上保证其落实到位。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根据专业特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的实施。另一方面,要完善“课程思政”建设和考核制度[3]。“课程思政”如何落到实处,需要有较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不然会变成口号类的教改运动。高职院校要成立一套“课程思政”领导班子,由学校教务部门统筹,思政教学部门和分院教学部门协助,修订各专业的课程标准。在各门课程的评价体系中要体现“课程思政”的考核,列出明确的各项指标,在学校教学部门质量考核时,要将对专业课程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情况的考核落到实处。
就开展“课程思政”来说,专业教师的认知和能力都与预期水平有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和水平,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3.2.1思想上提升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 由于“课程思政”还是新事物,所以很多教师对其认识不够,甚至有不少教师还存在误解。教师要正确认识专业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会阻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教学,恰恰相反,“课程思政”还会深化教学的内涵,呼应“立德树人”的目标。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要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动性将有助于改进教学态度,提升教学效果。
3.2.2提高专业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且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不尽相同,在语言运用上,有生动活泼、接地气的一面,也有严肃和原则性强的一面。专业教师要有这样的自觉意识:把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主动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和内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以最恰当的方式在课堂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3.2.3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要开展“课程思政”,教师需要对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不仅要了解其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还需要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专业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对于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要能够进行反思,并以此提高课堂育人效果。
教师应与时俱进,充分挖掘各课程所包含的教育因素,包括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形式的创新。
3.3.1课程内容上,开发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 从教育内容的角度出发,教师一方面要宣扬和体现社会主体意识形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把这些内容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教师要开发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开发专门的课程教材[4]。教材开发需要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管理和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合作,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不影响专业知识体系和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教材的深度开发。
3.3.2课程形式上,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课程氛围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课程呈现的手段更加先进。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新媒体的优势与传统课堂的优势结合起来,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要使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还必须注意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育和人的发展规律,注意提高课堂话语交流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和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参与课程思考,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应成为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对于专业的教师来说,应该有强烈的立德育人自觉意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维方式,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渗透。要想掌握“课程思政”的规律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完善课程体系,整合所有资源,以求达到最佳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