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小学数学课堂采用绘本进行教学的方式得到了教师的认可。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绘本教学更能让学生融入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数学绘本;小学低年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2-0076-02
引 言
绘本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带有图像和部分文字的绘本,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听说故事的形式,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点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课程,学生学起来较为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基于绘本教学的方式,可以把烦琐的数学知识与绘本中的故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完整构建数学知识系统,并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一、数学知识故事化,课堂气氛更有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绘本中的内容,让学生发现绘本中的数学信息,提出和数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绘本,不仅是为了把学生引入数学课堂中,而是为了使绘本和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1]。
例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利用绘本通过生动的故事内容把学生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中。如一群图形宝宝找不到亲人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各自的亲人吗?这时,学生可通过挑选上下平行的四边形,掌握平行是两条对边无限延伸后不相交的概念;通过挑选只有一组边平行的四边形,引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用小棒摆出各种四边形,同时记录自己根据教学内容筛选图形的过程。课后,学生可以对图形分类和整理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与同学分享,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分辨图形的经验。
二、数学知识体验化,课堂充满数学味
在众多教材中,数学绘本有其独特的魅力,趣味性、情境性较强。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数一数”的教学中,学生可通过绘本中描述的故事认识数字、学会写数字,以提高学生的数字读写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主动参与到绘本所创设的情境中,这同样也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2]。
以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为例。教师可利用绘本故事将学生带入“猫头鹰爷爷”的日常生活中:随着众多小动物宝宝的出生,快来和猫头鹰爷爷一起数数一共有多少只宝宝。松鼠宝宝有五只,狸猫宝宝也有五只,一共是十只动物宝宝。在这样的数数过程中,学生由于对绘本故事很感兴趣,也会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做到在玩中学,提高了认知效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起来。例如,随着天气变冷,森林变得越来越安静了,因为松鼠一家要搬走了,十只减去五只,剩下了五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小棍子的方式,根据松鼠一家的搬走而计算出剩下的小宝宝的数量。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能带动大脑的思考。特别是在和计算相关的课程中,学生通过数小棍子的方式,能更直观地看到计算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数学问题思考化,数学课堂更高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动静结合的教学气氛才是高效课堂应有的特点,看起来热闹的课堂并不一定是活跃的课堂,安静的课堂也可能是气氛活跃的课堂,其区别在于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只有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起来[3]。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帮助主人公天天选择生日礼物,帮助他计算出生日会上要送给大明的礼物需要多少钱。在这个故事中,学生要切身地投入教学情境中,帮助天天解决问题,而不是在教师的帮助下把算式和结果简单地写出来。在绘本和数学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为了追求热闹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目的。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学生会因为有趣的故事情境而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但是这只是绘本在课堂上的应用形式。教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还要让学生领悟数学思维。教师在授课时,还应紧抓元、角、分的换算概念,并适时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天天选择好礼物要付款时),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换算,帮助天天付款。在故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扮演店员和天天,使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立场思考相同的问题。比如,在天天选择礼物时,扮演店员的学生可以提前猜猜天天会买什么礼物,并算出如果天天选这个礼物,需要花多少钱。
四、数学知识生活化,活学活用课堂知识
数学的教学过程离不开生活实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选择绘本内容时,也应以生活为依据,所以数学绘本中的故事也与生活中发生的故事相关,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故事的方式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可从一位消防队员的一天出发,通过故事中出现的时间,让学生把生活中看时间的情景和教材中的描述联系起来。读完故事后,学生就会对所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有清晰的认识。数学教学也应贴近学生生活,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时、分、秒”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绘本,记住了消防员在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内容,同时学会了在生活中如何看钟表。在生活中,学生对钟表有一些概念,通过引入绘本故事,会理解事情的发展顺序和每件事情发生的间隔,从而掌握看时间的知识技能[4]。
结 语
总之,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能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绘本教学方式除了让学生掌握书本上应该掌握的知识外,还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绘本教学的方式能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思考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此外,绘本教学的方式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给教师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东青松.浅谈小学低年级教师的教育技能[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09):59.
顾立軍.当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几个矛盾与突破[J].辽宁教育,2007(05):46-48.
刘丽杰.小学低年级实施趣味数学策略浅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06):35.
徐晓颖.激发学习兴趣是后进生教育的关键——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甘肃教育,2003(S1):86.
作者简介:鲁卫娟(1975.12—),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