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正园
《雅韵壶》
在几百年前的明朝正德年间,一位小书童的偶然创造却成为一种精致艺术品的滥觞,甚至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传播至世界各地,成为中国陶制艺术品的代表之作。这件精致的艺术品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紫砂壶。在中国,提起紫砂壶,人们至少能说出它的两个特征:其一是它用于泡茶和茶道活动中的使用功能;其二则是它高昂的价格。再加上人们有着对于美的追求,造型丰富多样的紫砂壶自然就受到人们的“爱戴”了。
紫砂壶通常以刻绘装饰等来彰显艺术主题和个性气质,但也有手工艺人追求纯真质朴,以简约的造型和精细的做工为紫砂壶打造一种气质。这样的紫砂壶制作起来往往更难,稍微的瑕疵都会影响其美感,且容易变得平平无奇,缺少个性。因此我们说,那种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光器作品要比精雕细刻的花器或筋纹器更具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
此件雅韵壶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光器佳作。它的造型极为简单,然而却简单线条的勾勒之中充满着结构感和立体感。壶盖部分是它的特色,也是比较有工艺难度的一个部分。通过对此件紫砂壶的分析,我们能了解到光器紫砂壶的艺术价值以及此件紫砂壶的“雅韵”究竟体现在何处。
欣赏一件光器紫砂壶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看它的泥料,在没有任何装饰的基础上,稍微的瑕疵都会变得十分明显从而影响紫砂壶的工艺水准。此件紫砂壶以红泥一类烧制而成,颜色饱满鲜亮,均匀细腻,适宜的光泽度既不显得突兀,又能展现出紫砂泥天然的温润质感,仅是看壶面就已经给人一种舒畅之感。
壶身是从圆形演变而来,又包含着方形壶的感觉。两侧线条柔美流畅,构成的壶身平稳大气,极为典雅。肩部线条随和自然,底部边角处理的也是圆润温和。不见一丝锐利,整件紫砂壶方圆相当,既有着方器的端庄高贵,又有着圆器的温婉优雅。
壶嘴与壶把手造型简单,与壶身结合流畅自然,壶嘴曲度适宜,考虑到水流的流畅性。壶把手则为倒把,圆润可爱,上细下粗,结构均衡。壶嘴与壶把手与壶身搭配比例匀称,具有节奏美。
此壶有着较为特殊的壶盖,在贴合紧密的子母线上是一圆润小壶盖,壶盖上作桥状镂空,由此形成壶钮。这一设计也就是传统的牛盖造型,具有淳朴的自然意趣,同时又体现着紫砂壶造型工艺的精巧和趣味,让人在感觉新奇的同时又不得不感叹此件紫砂壶设计的独特性。
此件紫砂壶造型极为简约,仅靠简单线条的结构,但端庄优雅的壶身和设计精巧的牛盖真正体现出此件紫砂壶“雅”的气质。
一件造型精美并且有内涵的紫砂壶并不是一定要靠诸多华丽的装饰和十分新奇的创意,手工艺人以自己的热情和细心制作紫砂壶一样可以有着不凡的外表和相当独特的气质。这或许对于以后的紫砂壶创作也是一种启示,在现代工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或许制作一件工艺复杂的紫砂壶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困难了,但简单质朴永远是紫砂壶不变的艺术主题,汇聚了手工艺人精神的紫砂壶艺术作品才能真正体现“雅韵”。
这件“雅韵”紫砂壶以其简约而不失精致的造型彰显着几百年来紫砂壶艺术不变的艺术主题,彰显着光器紫砂壶的美感与价值。手工艺人在制作此壶时必定是“人壶合一”,全身心的投入到制壶中,在成就此件雅韵壶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观念由此升华。
在百余年的发展之中,紫砂壶或许也遇到过瓶颈,但它终究走过了阴霾,向着更好的未来发展。这其中必然少不了手工艺人的代代传承,同时也证明紫砂壶艺术本身就是极具生命活力的。本文通过分析雅韵壶,不仅说明他本身的艺术风格,更在于透过它看到光器紫砂壶以及紫砂壶艺术的美和价值,感悟紫砂壶艺术的精髓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