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咪娜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瓷茶具中的重要类型之一,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作、研究紫砂壶对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弘扬中国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经过长期发展,紫砂壶艺术已确立了光器、花器与筋纹器三种经典类型,规范了紫砂壶的审美标准,明确了紫砂壶创作的方向。《春华壶》便是一件典型的紫砂光器作品,依靠泥料与造型这两大方面,彰显工艺特色与艺术气质,尽显紫砂光器的素朴智慧。本文以此壶为切入点,首先阐述光器诞生与发展的历史,结合此壶的艺术表现探析光器创作的工艺难点与重点,指出光器对紫砂壶产业发展及传统手工艺传承、紫砂精神与紫砂文化的弘扬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世界上第一件紫砂壶“供春壶”为筋纹器,也就是说,没有装饰、看起来最为简单的光器并不是最早诞生的,一方面这与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念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工艺发展的程度有关。由于光器通体素净,任何细小的瑕疵都会非常碍眼,早期的工艺相对比较粗糙,并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所以光器自然也就诞生较晚了。一般认为,光器之祖为清中期制壶名家邵大亨所制的《大亨掇只壶》,《宜兴县志》中称其为“一壶千金,几不可得”。[1]此壶做工精美,造型更是难度极高,为后世制壶艺人提供了创作典范,在紫砂壶艺术史中更具重要意义。
除大亨之作外,仿古、西施、传炉、提壁等均是代表性的光器佳作。中国近现代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尤为擅长制作光器,堪称“集紫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对紫砂光器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从光器的诞生与发展来看,光器虽诞生较晚,但发展速度极快,是有史以来品种和数量最多的壶式,除审美因素外,这与中国人温和、随性、尚简的个性也是分不开的。
《春华壶》取春华秋实之意,寓意美好,其壶型简约,有成熟瓜果之态,端庄可爱,隽永耐看。对于光器作品来说,泥料相当重要,上乘的紫泥要搭配精湛的工艺,才能显示出光器的泥料之美。此壶色泽紫红,颜色饱满且有光泽,质地细腻,颇为柔润,视之赏心悦目,触之爱不释手,真可谓百看不厌。泥料随着温茶的长期滋养愈见光亮,充满养壶乐趣,也更直观地让人体会到何为“春华秋实”。从泥料可见创作者的用心,对于一件光器作品来说,完美的泥料是保证制作成功的重要开始,将朴素之美与精湛之美相融合,显示出紫砂泥最为独特的艺术气质。
此壶在造型上选择了圆器,目的是接近成熟果实的形态。“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弧度的曲线组成,需骨肉匀亭、比例适度、转折圆润、隽水耐看,显示一种活泼柔顺的美感。”[2]此壶造型圆中见方,筒身弧度鲜明,但不张扬,维持在丰腴而不肥满的程度上。筒身的四角部分呈对称向心状,所以作品的造型看上去就会更加集中,重心稳定。壶底平缓,令人感觉十分安心,壶体虽然很是娇小,但气韵稳重,结构挺括,在柔和外表之中有坚实之力,这便是圆器之美。
圆形壶盖延续着壶身的简朴风格,其与壶身之间衔接形成的细缝也是显示工艺水准的一个部分。壶盖顶面的弧度与壶身之间顺接完美,这样壶体的整体轮廓就是完整的、闭合的。精致的圆钮、精悍的直嘴、优美的端把与壶身造型配合完美,镶嵌之处不露痕迹,一气呵成,气韵极佳。
整件作品的造型归结起来就是没有多余的线条,每一处转折与变化丝毫没有犹豫,光器之“光”正在这工艺的准确把握之中,包含着独特的工艺智慧与经过成千上万次工艺练习而形成的匠心精神。
光器的意义首先在于工艺。受时代审美风格的影响,清代紫砂壶创作崇尚繁缛之风,《大亨掇只壶》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流,让人们重新关注紫砂壶工艺本身,那些最为细致、最为巧妙的工艺技法在光器中有着最为集中的呈现;其次,光器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其代表了紫砂壶创作开始由对外部艺术表现的开拓转而向内部思考延伸,即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在这一层面上,光器的大量“留白”给予了人们更为广阔的审美空间,将关注点集中于工艺当中,从而思考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神,获得更为深刻的文化启发。
紫砂壶光器是中国制壶艺人的一次重要探索,也体现了他们求新求变的精神,推动了中国紫砂壶产业的发展,丰富了中国紫砂壶艺术世界。《春华壶》也是中国光器创作智慧经验的成果,其传承了光器制作技法,弘扬了光器的文化气质。如今的紫砂壶艺术更加丰富多彩,而光器的存在则时时提醒人们重视紫砂壶工艺精神。
光器对于紫砂壶产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是紫砂壶工艺精神的重要代表,包含着简约而不简单的工艺智慧。本文阐述了光器的诞生与发展,强调了光器的艺术价值,通过对《春华壶》的分析具体说明了光器的艺术表现特征与工艺特点,指出了光器所蕴含的文化启发与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