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与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主题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层论坛(2019)在学院举行。论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论述精神,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更好发挥智库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瞭望、预测和助推作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曹文泽、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学院副院长刘靖北主持论坛开幕式。
曹文泽指出,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挑战性前所未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当秉持咨政报国情怀,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做国家发展进步的瞭望者、助推者、守护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作为国家级干部学院,要结合自身特色,深入推进教研咨一体化,努力将学院打造成为特色培训型智库。
周文重大使演讲
陆先高表示,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他从媒体角度回顾了2018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气象、新担当、新征程,并介绍了光明日报在打造“智媒体时代”“智库化办报、办新媒体”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中国前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原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中国—美国友好协会副会长周文重在论坛演讲中认为,中美关系很多问题需要智库来研究对策、贡献智慧。当前亟须发挥双方智库作用,通过坦诚交流和对话,不断深化中美社会交往,厚植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不断扩大双方共同利益与合作空间,筑牢稳定中美关系的经济基础。将拓展中国周边外交空间与开展新时代中美良性互动相结合,培育两国共同的朋友圈。增进两国在全球治理层面的政策协调,围绕应对反恐、防扩散、太空和网络安全等共同挑战展开合作。
互动研讨场景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在论坛演讲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智库担负着提升国家影响力、文化吸引力等重要使命,对内要启迪国民智慧,凝聚社会共识,提出政策建议;对外要积极塑造良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既要从文明交流的角度积极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又要改进方式与方法,完善智库参与国际交流对话的机制和方式。
中国外文局原局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特聘教授周明伟在论坛演讲中强调,智库既要研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已经意识到的尚未清楚的变量和维度,更要敏感地发现那些我们仍未意识到和还不清楚的领域。培养造就一批国际化、高水平的大国外交人才,是新时代大国外交提出的紧迫需求,需要着眼长远,下大功夫统筹推进。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冯绍雷表示,今年是中俄建交70 周年,中俄两国构建互信、互鉴、互利的外交关系,不仅需要政策和战略层面的设计,而且需要理论和观念上的提升。中国智库应充分发挥所长,借相互沟通为两国保持友好关系创造条件,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金灿荣提出,应在大变局的时空背景中重新审视大国外交。面对严峻的全球性挑战和人类发展方向的抉择,关键是要把自己家里的事情做好。我国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并注重发挥好地方领导干部和企业家这两个群体的作用。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领导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石泉以“智库建设与领导创新”为题,论析了新时代我国领导和治理面临的挑战、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五个重要问题、智库建设与领导创新的关系,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做到全行业、全领域、全单位、各层级和全过程覆盖,使领导和决策咨询成为常态。
本次论坛还设有互动交流和自由发言环节,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副主任、智库版主编王斯敏,学院科研部副主任王友明分别主持主题演讲和讨论。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商务部、新华社、欧美同学会、中国外文局、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科院、福卡智库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专题研讨班(第4 期)学员和媒体界人士近百人参加论坛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