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福家 武传莉
【摘要】语文教学教是语言、文学和文化,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有效地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 写作 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做好阅读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职责。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见,写作离不开阅读,得益于阅读,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写作就是靠平时阅读的积累,阅读的多了,就有了自己的思想,自然语言也丰富了,写作时方能才思敏捷,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达的更完美,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长时间的教学经验来看,阅读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蕴含着丰富的素材,对写做和阅读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要深挖教材,灵活应用,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领悟课本中的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小学生最大的问题是:知识面窄,知识储备少,缺乏生活经验,没有可写的素材。因此,对写作没有兴趣,这是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面临的最为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因此,教师首先要培育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解析词句、掌握詞组的含义,反复组词造句,充分吸收课文中的精华。通过阅读,学生学习课文的立意、中心思想、表现手法、结构安排和艺术特点等,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才可以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对感兴趣的文章,写生在阅读时可以提高阅读的质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需要慢慢培养的,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保持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一些经典的课文反复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去体会语文深厚的内涵和情致,背诵经典的词句和段落,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在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说出对文章的理解和对一些词句的感悟,同时说出对文章所表达情感的体会,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文章。除了反复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进行语言和为写作积累素材,有意识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题材再结合平时阅读时积累的素材进行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
二、在阅读中摘录优美、经典词句,为写作打基础
写作是一个长期的慢慢积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是在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地加以练习,才能逐渐地写出好文章。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摘录优美词句、经典语句的习惯,反复诵读,并且把这些优美的、经典的词句背下来,在诵读和背诵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弄懂字词的含义,理解文章写作的顺序,体会和感悟这些词句的意境,欣赏语言的美感,通过摘录完成素材的积累和写作的练习。
三、在阅读过程中练习写作
叶圣陶陈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仿写文章时,哪些内容是可以借鉴的,原文中用到了哪些写作手法,如象征、对比、排比等,都要求学生认真体会和消化,把平时积累的字、词、句、段和写作手法应用到作文中,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丰富了,写作手法也有了,写出来的作文就饱满了。比如,对课文《开国大典》的教学时,学生在学习了“典礼”“阅兵会场”“阅兵式”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看阅兵式的录像,指导学生对阅兵式的场面进行描述,然后拓展到仿写,如要求学生进行奥运会开幕式或闭模式的场景描写。如果只是照搬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段落,也是无法完成写作的,学生还要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如平时注意观察父母、老师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表情等,描写人物时,就可以用人物自己的言行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写出来的人物个性鲜明,生动饱满,更加引人入胜,更真实感人。
四、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课文会留有一些空白点,意犹未尽。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维,创新思维,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既进行了读写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五、加强学生的读写训练
教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本素材,教会学生如何领悟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正确理解文章的内涵,要求学生清楚、连贯、明白地复述文章。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地理解课文,并积累词汇,同时练习了语言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复述,如增加自己的情感描述,使用优美的语言等,从量的积累到发生质的飞跃,学生就会对语文的读写有了更浓的兴趣和爱好,写作水平就会逐渐地提高。有了这些基础,就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时可以摘录阅读文章中的词句,可以写提纲,也可以写读后感,把文章中一些好的、优美的辞藻和语言提炼出来,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不仅阅读能力增强了,写作水平也在逐步地提高。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训练,不仅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还要不断的进行写作练习。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虽然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可以依靠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进行写作,展开联想,进行改写和扩写。比如,要求学生给故事续写一个新的结局,在续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阅读理解故事的全部情节和内涵,更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写出自己理想中的结局。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高了写作水平,教师实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就产生了很强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形成良性循环。需要注意的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读写能力的差异,教师不能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对每一个同学,如果学生长时间在写作上没有进步或突破,学生就会感觉疲劳和气馁,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使学生不断地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些积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伏凤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4,(09).
[2]卢凯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学刊,2010,(18).
[3]谢光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的策略[J].科学咨询,2018,(08).
[4]胡晶.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