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摘要】大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资助不仅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本论文以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为研究出发点,对全面发展视角下高校的资助途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全面发展 角度 高校 学生 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54-02
大力发展教育,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在实施教育兴国的战略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通过高校资助,多数贫困大学生解决了继续深造途中的生存和生活问题。但伴随着资助的发展,贫困大学生在学业的提升、精神培养、能力拓展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严重制约了其毕业之后未来的发展。基于此,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不仅要着眼于当前保障性资助,更要帮助其完成更高层次的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实现资助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资助育人概述
早在2004年,中央的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集资金,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之后,我国的高校貧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日益完善起来,逐渐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勤工助学等形式,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大学生进行了直接资助。
但就目前而言,在现有的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下,基本上以解决学生生活困难为主,而忽略了贫困大学生精神发展的需求,如:思想、心理、知识、视野、技能和素养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
1.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内涵与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
在探索高校资助育人的模式下,笔者充分结合了马克思的全面发展观,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来说,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含了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身体与精神全面发展,这是全面发展的最基本内涵;第二层次是人的能力与兴趣要保持全方位的发展;第三层次是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这是人全面发展的最高表现。可以说,马克思认为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还要满足其发展的各种需求,同时个人的发展要与社会的进步充分结合到一起,要更加注重人的个性发展。
我国高校资助体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给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提供了继续深造的物质保障,实现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但其保障体系的自主均以物质自主为主,以保障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物质生活为基本出发点,这显然是不符合马克思的人全面发展思想。在马克思的人全面发展思想中,高校资助体系的建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物质生活,还要对其进行能力辅助和精神激励,满足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从根本上帮助其解决困难。因此,在马克思的人全面发展的思想下,高校大学生资助体系必须要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构建发展性的自主体系,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其成才的目的。
2.高校开展发展性资助育人重要性
实现“育人”的目的,是高校实施发展性资助的灵魂和最终目的,其本质思想不仅在于基本的物质保障,更在于思想育人、精神激励,以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工作就是在资助育人的过程中成就人、成功人和发展人。
与传统的高校资助育人模式不同,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理念,在保障学生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要发展方向,最终在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帮助学生成功、成就事业的目的;另一方面,从资助的性质上来看,通过发展性资助模式,经济资助已全面发展为育人资金,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将人力、财力和物力运用到更加贴切的需求中,使其真正渗透于高校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发展过程中[1]。
三、高校构建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的内涵
目前,努力构建发展性资助育人模式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对此,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发展性资助与传统的以学生基本生活需求的“救济型”、“输血型”资助模式不同,发展性资助属于一种“功能性”、“造血型”资助模式。发展性资助育人模式,更加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以 “学生发展”和“发展学生”为基本理念,以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具体来说,发展性资助模式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爱惜和尊重学生的生存、生活和生命
在发展性资助模式下,以爱惜和尊重学生的生命为核心理念,以提高学生生命质量、促进学生生命个体发展、实现学生生命愿景为主要目标。在具体资助的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学生基本的生活问题,更要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问题,充分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将生存、生活和生命通道连接到一起。
第二,辅助开发学生的成长、成就和成功
学生资助工作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物质保障,保障学生的基本需求,还必须要积极辅助学生的成长、成就和成功。从本质上来说,辅助学生的成长、成就和成功就是要积极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成长,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引领学生进行职业人生规划
发展性资助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职业和人生生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其作为人生的奋斗的目标,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同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对人生发展的宏图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充分凸显资助育人的功能[2]。
四、高校构建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的有效措施
发展性资助育人模式,就是充分围绕学生的生命尊严、价值实现,使得资助工作与学生成长、成就和成功进行连接,使得资助真正渗透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人生宏图发展中。因此,高校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构建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
1.树立“全面发展”的资助育人理念
这是构建发展性资助育人的基础和前提。从根本上来说,高校的资助育人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构建发展性资助育人模式下,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树立“全面发展”的资助育人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需求;同时,在具体开展发展性资助育人工作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在坚持物质经济支持的同时,以学生为本,仅仅围绕学生的学业发展、能力发展、身体发展、素质发展和心理发展等方面,通过多渠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支持系统,以满足学生精神、情感、精神和成才发展的需求。
2.把握原则,不断提升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在构建发展性资助育人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资助的力度和方式进行调整,通过资源整合 、统筹兼顾等模式,实现资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具体来说,在资助的过程中,应坚持重要性的原则,对特殊困难的学生开展特殊资助,不断增强资助的力度;还应坚持应急性原则,对于学生突发困难、突发事件,以及突发困难群体进行应急资助;还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充分结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对资助的内容和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以满足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需求。
3.建立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资助工作支撑保障机制
这是构建发展性资助的重要依托。从工作的格局上来讲,要努力构建一个全局性的大资助育人格局,将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发展性资助工作上升到一个全局性的工作中;还要把发展性资助工作与学生的科研、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有机连接到一起,紧紧围绕全面发展的目标,将发展性资助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到一起;从制度上来讲,应对国家各项资助制度、政策等进行有效的调整、修订和完善,确保高校的发展性资助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最后,还应制定和完善相应资助制度的实施办法、管理办法,以确保发展性资助工作能够正常、有序展开。
4.科学规范,不断完善资助工作运行机制
在确定发展性资助的时候,要确定科学的规范,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确定,并对此开展精准资助。具体来说,在開展发展性资助之前,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困难进行确定,如:经济、学业、就业、能力和创业困难,以及心理困惑、精神困惑等,对其进行精准认定之后,以提供精准的资助数据。另外,在开展发展性资助时,必须要根据严格的标准、条件、程序、纪律等,并坚持公开的资助政策、评审过程、公开检查监督等,切实保障发展性资助的“公平、公正、公开”开展。
5.贴近学生,完善服务的拓展机制
在发展性资助育人的过程中,应充从以下三方面,贴近学生,以完善服务的拓展机制。首先,面向学生进行政策宣传,尤其是在学生入学前、报到时、入学教育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性资助教学教育,务必使得每一个学生了解到政策的相关内容;其次,要努力搭建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 如成立事务服务中心,并设立勤工助学等助学岗位,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时间,开展社团活动,组织社会实践等形式,使得学生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其综合素质;最后,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媒体平台,提高发展性资助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以提升发展性资助育人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展性资助是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新探索,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发展性资助属于一种新的资助育人理念,其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必须要充分依靠政府、社会、高校等多方面的努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构建一个发展性的高校资助育人模式,以实现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子欣.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功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2]陈玥.论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D].西南大学,2012.